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六大工程为抓手 着力推进区域科技进步

来源:画鸵萌宠网


以六大工程为抓手 着力推进区域科技进步

中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委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

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是杭州的南大门。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凭借优越的地理位臵和“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积极推动萧山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在全国发达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连续两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评为大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第一名”。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298美元;财政总收入43.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83亿元。

萧山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们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贯彻《科技进步法》,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实行全民科普和营造创新环境相结合,引进吸纳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重点突破关键技术相结合,企业单兵独进和建设科技攻关公共平台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萧山科技事业的发展。萧山科技综合实力连续4年列全省县(市、区)首位,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

总结几年来的科技工作,重点是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着力打造科技发展六大工程:

一、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重点,抓环境建设工程

1.抓认识宣传到位。充分认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确立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学技术的指导思想,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工作作

1

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致力于提高各级领导科技意识的同时,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进社区活动,组织一年一度以“科技创造未来”、 “科普、文明、小康”等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周,举办法制讲座,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区战略,普及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

2.抓资金投入到位。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为主、多元投入的科技投入机制,确保财政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扶持科技企业的发展。2003年,区财政对科技投入4934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入3955万元,分别占区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3.73%和2.99%。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增加,引导和带动了社会对科技的投入。据对去年54个科技项目的调查,各级科技部门对企业科技项目的扶持资金991万元,企业自筹投入的项目经费达34020万元,达政府投入的34倍之多。另外,全区76家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平均占年销售产值的10%左右。

3.抓政策措施到位。为充分吸引外资、民资等各方资金发展高科技企业,提升萧山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萧山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了创业服务中心,为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政策环境。

4.抓考核评奖到位。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在抓好科技进步面上工作的同时,抓好一两个关键项目,当好科技进步的后勤部长。把对科技投入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科技工作列入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萧山区科技进步奖评选,鼓励各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推动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二、以培育高新产业为重点,抓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投资、高产出、高效率、高效益的产业,是全面实现萧山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提高萧山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导产业。近年来,我们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原则,坚持“引进吸纳”和“培育孵化”两路推进的方针,大力发展低能耗、少污染、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76家,其中国家级27家、省级28家。

2

2003年7月,萧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省级验收。目前,落户园区内的已投产企业达47家,园区创业中心在孵企业43家,累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9项,开发新产品84只。

针对目前生产要素市场“三荒一涨”的严峻形势,我们提出了“以技改投入促发展,以技改投入促调整”和“发展高新化,扶持差别化”的应对措施,对区重点技改项目在扶持政策上向高科技项目、高新企业和品牌产品有所倾斜,降低门槛。去年全区工业技改新扩建实际投入达110亿元,财政投入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1633万元。今年技改计划总投资140亿元。

三、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抓支柱产业技术升级工程

以纺织印染、机械汽配、服装羽绒、建材钢构、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是萧山工业的主体,是萧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传统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全区的90%以上,但其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因地制宜,从打造“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的战略目标出发,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了《萧山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07年,基本建成纺织、机械汽配、服装羽绒、钢构网架、精细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六大产业基地,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2%的工作目标。同时,大力推广CAD、ERP/MRP、MIS,引导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生产、管理、销售,萧山区被列入杭州市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示范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知识管理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及其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项目被列入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程。

四、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抓现代农业科技工程

近年来,我们坚持按市场取向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对萧山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业科学技术园(区)、星火技术密集区以及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配套实施国家“星火计划”,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使萧山从传统的粮棉麻综合经济区向以蔬菜、畜牧、花卉、水产、茶果五大特色产业为主的效益农业格局转变,正在向都市型、生态型、外向型、科技型方向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到85%。

目前,全区已先后建成了3个“杭州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9个“国家级

3

萧山星火技术密集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20个区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命名区级农业科技示范户88户。通过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这些基地和示范户已逐渐成为萧山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信息化的领头雁,发挥出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萧山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江南大地,作为萧山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以生物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其先进的生物技术、种子种苗工程和管理模式辐射到华东地区乃至全国。

五、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抓社会发展科技工程

围绕“创大都市强区,建现代化萧山”的奋斗目标,积极推动城市和社会发展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着力提高全区城市和社会发展水平,通过组织实施社会发展科技项目,为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的科技保证。

1.加快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通信、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基本建成以光纤为主干的大容量公用通信网,有线电视宽带局域网,区信息中心、萧山信息港也正式运行。

2.重视以科技手段提升人口素质。应用先进医学技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在疾病综合防治、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定型小包装酱腌菜防腐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腹腔镜在胃肠急腹症诊治的临床研究”等多个项目获得成功。

3.依靠科学技术保护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原生资源和二次资源;运用先进技术集中污水处理和排放,推广水土保持技术,控制大气污染,创建“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运用遥感技术,提高对主要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通过“萧山农技110”服务系统软件开发应用和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4.突出科学理念加强建设规划。按照加快萧山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要求,以“做精做优中部、做快做美南部、做大做强东部”的总体思路,对全区实施土地遥感遥测和航拍,并建立GIS数字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运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技术,使全区城镇建设规划更趋科学。

5.以信息化打造平安萧山。应用计算机网络、卫星定位、智能化设备等科技手段,建设城区延伸到镇的的远程监控快速反应系统,确保公共安全,创建“平安萧山”。

4

六、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抓科技支撑工程

1.注重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原创力。我区自98年列入省级技术创新试点县(市)以来,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科技创新环境日益优化,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入。目前,全区已经认定的区级以上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8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建成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6家。

随着全区80%以上的区级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区申请专利393件,授权277件,同比增长36%和53%。2003年以来,共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403项,其中国家级49项、省级21项。有2项列入“863”高科技计划项目,从而实现了萧山企业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零的突破。我区机电产业列入“省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试点县(区)”。

2.积极开展产学研和农科教合作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003年,我区与中科院联合举办了中科院科技项目对接洽谈会,其间签订了“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与萧山区人民政府科技经济合作意向书”,发布高新科研成果200余项,提出技术难题152项,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30余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和中科院上海分院、成都分院、沈阳分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及浙江省农科院、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院所,开展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活动。7月下旬,我们组织14家企业赴沈阳分院举行院地科技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共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1项。目前,近至省内高校、远至中科院,已有300余家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与我区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继万向集团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后,佳力科技有限公司又在德国建立了研发中心,一个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产学研合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3.以人为本,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制定出台了《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萧创业若干意见》、《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办法》等各种吸引专业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广纳人才。2003年以来,全区引进人才1200余名,特别是通过实施柔性引才机制,引进国内外各类专家150余人,建立博士后工作站7个。通过开办农函大,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鼓励自学成才。至2003年底,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535人,其中高级职称1201人。列入省“151人才工程”、杭州市“131人才工程”等省市区培养人选102人。通过开展“双十佳”爱才重才先进单位和优秀科技人才评选,重奖优秀人才,收到明显成效。

5

4.积极开展中介服务,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全区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0余家,他们在企业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难题收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2年6月,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萧山区分市场建成运行,架起了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更为便捷高效的合作技术通道。目前,在线参展企业达1753家,发布技术难题网上招标项目500余项,签约项目154项,提供技术研发经费1.2亿元,被省厅评为五星级网站。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