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济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控制模型的几点分析 赵红哈尔滨银行 为(x,Y,cl。C2)。 (三)模型的理论涵义 在不存在存款余额的短缺,仅仅是资金的 不合理分布情况下,银行在完全竞争的存款市 场与不完全竞争的存款市场中,都可以通过转 移存款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偏好的冲击。尽管 在两种市场结构中的银行均能相互调剂资金以 由于宏观经济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缺 应是同时作用的,尤其是预期传染效应伴随着 市场所隐含的脆弱性却有显着的不同:有以上 乏,从而使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联系包括通过 危机传染的全过程,并在危机传染中发挥着极 分析可知,不完全竞争的银行间存款市场比完 直接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渠道等建立起来 全竞争的银行间存款市场中隐含了更大的银行 重要的作用。 的各种金融联系的市场流动性缺乏,从而引发另 危机传染的可能性。银行间存款市场竞争越是 二、流动性偏好模型 外一国(或地区)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的传染 不完全,银行危机传染的可能性越大。 可以发生在国与国之间(或地区与地区之间), (一)假设前提: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启示 也可以发生在银行与银行之间。通常在不影响其 (1)银行具有完全信息。因为非完全信息 它地区经济基础或者在与其它地区没有直接经济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 联系的条件下,仅仅通过预期,投资者对市场评 价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导致金融危机传染的爆发。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金融危 机在银行间传染的机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 化改革中金融风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满足银行本身的预算约束,但两种银行间存款 墓0j囊囊l;l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指一个市场 实的经济运行中,金融危机传染的上述几种效 可能引起其它渠道的银行危机传染。 (2)有三个时期t=0,1,2。和大量同类消 金融中介的主体,其资产业务和其负债业务都 存在非常大的非市场因素在起作用;负债业务 费者,每位消费者都消费同类均质产品。 (3)银行对每一单位的短期资产支付一单 方面,储蓄存款来源的行政性指派,绕过拆借 市场的同业拆借,不通过市场渠道而发行银行 位的利息,对每一单位的长期资产在第一期末 债券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资产业务方面,通过 支付r单位的利息(r<1),第二期末支付R单 非市场竞争手段取得贷款,投放资金的市场效 位的利息(R>1)。 (4)银行的偿付按以下顺序进行:短期 一 妻鞠I 金融危机传染,流动性偏好模型 风险控制 率过低,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以及资本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金融 资产的支付,同业存款的支付、长期资产的支 外逃等现象也比比皆是。另外,多年以来,我 国的商业银行信用的政府担保,资本市场不健 体系的市场化改革也在推进。由于我国金融体 付。 全,利率计划化等种种现实都可以使我们得出 系中银行系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我国金 (5)消费者偏好由以下效用方程给定: 这样的判断:中国的银行间存款市场结构远非 融体系的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 u(c-,c z) f: C 消费额条件下的概率为,C消 存在的问题相当重要。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存\ 费额条件下的概率为讪。其中c ,c:分剐表示消 完全竞争存款市场结构 以上分析也表明,不 在的不良资产比率过高,资本充足率过低等问 费者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额,该效用方程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银行体系中本身就隐含着 内在的不稳定,这一市场结构本身具有较大的 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改革的 假定为二次连续的、递增、严格凹。 风险。如何积极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是顺利实现国有商业银行 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一(6) “自然”选择了状态s。和S ,在S 和S 状 (7)银行对其所吸收的负债,分别按比 例投资于长期资产X单位,投资于短期资产y单 I 位。 (二)流动性偏好模型 模型由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构成。 约束条件:x+y≤l (1) (1)式表示银行投资干长期资产和短期资 脆弱性。因此,我国银行改革中越是把银行推 向市场,就越应该减少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 方面的非市场干预,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危机 传染的爆发。中国没有发生银行危机并不能证 明中国商业银行脆弱问题不严重,银行危机传 染的可能性不存在。与各国一样,在金融市场 同时又有效的防范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中可能 态下的流动性需求的总和相等。 、问髓的提出 国际上关于金融危机传染的系统研究始 于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之后。早期的争议主要 化改革的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脆弱性也增加 了,种种原因使商业银行发生危机的诱因在增 集中于是否存在传染,现在对金融危机的传染 性很少有人怀疑,研究的重点放在金融危机传. 传染给其它地区的。即一地区A的金融危机导 强。由干特定的体 I,中国的商业银行将来在 整体上保持稳定虽不成问题,但局部范围内的 染的机制上:一地区危机究竟是通过什幺渠道 产的比例之和小于等于一。 Y Cl≤y (2) 不稳定性是难以避免的,这个“局部”可能是 (2)式表示支取v C数量的短期存款小于等 某一金融行业、某一地区、也可能是某一两家 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中, 题的研究强调的重点是B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的 于银行投资于短期资产的数量. 防止传染性风险避免银行危机的爆发十分必 原因或前提就是A地区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危I 致另一地区B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对该问 (1一v) ≤xR (3) 机传染的机制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表述:金德尔 随机事件,它与实物经济的变化无关。戴蒙德 (1993)和戴维(1994)认为金融危机的传染 期传染效应。米切尔(1941)戈登(1988)艾 伦和盖勒(1998)提出金融危机的传染是经济 (3)式表示(1_Y)c数量的短期存款小于等 cl C2 (4) 要。 伯格(1978)认为金融危机传染是一种纯粹的 于银行投资于长期资产的数量。 (4)式表示消费者在第二期的消费金额大于 银行间存款市场的竞争越不完全,银行危 机传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改革中应逐步 建立和完善完全竞争的银行间存款市场。减少 是银行挤兑的预期产生的,由此提出了所谓预 第一期的消费金额。 干预,让市场约束力来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 理意识。风险管理只有在市场约束下由银行自 目标函数:Max{Yu(c1)+(1一v)u(c2)) (5) 目标函数表示:在银行不能观察到消费者 主决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业务特点,在具体 操作办法、指针选择上有所侧重,才能最有效 周期的波动产生的。他们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危 ’偏好的前提下,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能促使商业 机传染机制进行了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在现 银行实现资产负债的最优配置,这一配置表示 的控制风险。247I F。RTuNE w。RLD 201o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