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例题】
例题1:某仓库被窃。经过侦破,查明作案的人有可能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的一
个人。审讯中,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甲:“仓库被窃的那一天,我在别的城市,因此我是不可能作案的。”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因为我亲眼看见他那一天进过仓库。”
丁:“乙是有意陷害我。”
1. 现假定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人讲的是真话。那么
A. 甲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B.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C. 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D.丁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E. 甲、乙、丙、丁都不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2. 现假定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人讲的是假话。那么
A. 甲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B.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C. 丙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D.丁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E. 甲、乙、丙、丁都不是盗窃仓库的罪犯。
例题2:某银行被窃,甲、乙、丙、了四人涉嫌被拘审。侦破结果表明,罪犯就是其中
的某一个人。审讯中,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甲说:是丙偷的。
乙说:我没偷。
丙说:我也没偷。
丁说;如果乙没有偷,那么就是我偷的。
现已查明,其中只有一个说假话。从上述条件可以确定以下哪项成立?
A. 甲偷 B.乙偷 C.丙偷 D.丁偷 E.推不出何人偷
例题3:根据古代记录,S 市政府对基本商品征收的第一种税是对在S 市出售的每一
罐食
用油征税两个银币的税。税务纪录显示,尽管人口数量保持稳定且税法执行有
力,食用油的税收额在税法生效的头两年中还是显著下降了。下列哪一项,如
果正确,最有助于解释在S 市油税收入的下降?
A. 在税法实施后的10年,S 市的平均家庭收入稳定增加。
B. 在食用油税实行后的两年,S 市政府开始在许多其他基本商品上征税。
C. 在S 市,食用油罐传统上被用作结婚礼物,在税法实施后,食用油的礼物增多了。
D.S 市的商品,在税法实施后开始用比以前更大的罐子售油。
E. 很少S 市的家庭在加税后开始生产他们自己的食用油。
例题4:地理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世界地图, 并给五大洲的每一个洲都标上一个代号,
让学生认出五个洲, 五个学生分别回答如下
甲:3号是欧洲,2号是美洲;
乙:4号是亚洲,2号是大洋洲;
丙:1号是亚洲,5号是非洲;
丁:4号是非洲,3号是大洋洲;
戊:2号是欧洲,5号是美洲.
老师说他们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1号______ _,2号____ ___,3号__ _____,4号_____ __,5号_________.
例题5:在一次数学竞赛中, 获得前五名的同学是A,B,C,D,E. 老师对他们说:“祝贺你们,
请你们猜一猜名次.”
A:“B是第二,C 是第五.”
B:“D是第二,E 是第四.”
C:“E是第一,A 是第五.”
D:“C是第二,B 是第三.”
E:“D是第三,A 是第四.”
老师说:“你们没有并列名次, 但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第一名:______,第二名:_______,
第三名:________, 第四名:________,第五名:________.
例题6:数学竞赛后, 甲、乙、丙、丁四名同学, 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 甲说:“如果我能获奖, 那么乙也能获奖.”乙说“如果我能获奖, 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果丁没有获奖, 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 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 并且甲、乙、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 那么没有获奖的同学是______.
例题7:四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努、力、学、习四个字(一张卡片上写一个字, 取出其中三张覆盖在桌面上. 甲、乙、丙分别猜每张卡片上是什么字, 具体如下表: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甲 力 努 习
乙 力 学 习
丙 学 努 力
结果每一张上至少有一人猜中, 所猜三次中, 有一人一次也没猜中, 有两人分别猜中了两次和三次. 第一张:_______,第二张:________,第三张:________.
例题8:甲、乙、丙对五年级四个班的竞赛成绩作猜测:
甲认为:(1班第一,(3班第二,(2班第三,(4班第四;
乙认为:(1班第一,(4班第二,(2班第三,(3班第四;
丙认为:(3班第一,(4班第二,(1班第三,(2班第四;
竞赛结果证明各人对各班的名次全都猜错了, 那么第三名是______.
例题9:某地质学院的三名学生对一种矿石进行分析.
甲判断: 不是铁, 不是铜.
乙判断: 不是铁, 而是锡.
丙判断: 不是锡, 而是铁.
经化验证明, 有一个人判断完全正确, 有一人只说对了一半, 而另一人则完全说误了. 你知道三人中谁是对的, 谁是错的, 谁是只对了一半的吗?
例题10: 甲、乙、丙三人进行跑步比赛.A 、B 、C 三人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A 说:“甲肯定是第一名.”B说:“甲不是最后一名.”C说:“甲肯定不是第一名.”其中只有一人对比赛结果的预测是对的. 预测对的是
例题11: A、B 、C 、D 、E 和F 六人一圆桌坐下.
B 是坐在A 右边的第二人.
C 是坐在F 右边的第二人.
D 坐在E 的正对面, 还有F 和E 不相邻.
那么, 坐在A 和B 之间的是 .
例题12:甲、乙、丙、丁与小明五位同学进入象棋决赛. 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 每胜一
盘得2分, 和一盘得1分, 输一盘得0分. 到现在为止, 甲赛了4盘, 共得了2分;乙赛了3盘, 得了4分;丙赛了2盘,得了1分;丁赛了1盘,得了2分. 那么小明现在已赛了多少盘?得了多少 分?
例题13: 曹、钱、刘、洪四个人出差,住在同一个招待所. 一天下午, 他们分别要找一个单位去办事. 甲单位星期一不接待, 乙单位星期二不接待, 丙单位星期四不接待, 丁单位只在星期一、三、五接待,星期日四个单位都不接待.
曹:“两天前, 我去误了一次, 今天再去一次, 还可以与老洪同走一条路.”
钱:“今天我一定得去, 要不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
刘:“这星期的前几天和今天我去都能办事.”
洪:“我今天和明天去, 对方都接待.”
那么, 这一天是星期几?刘要去 哪个单位, 钱要去 哪个单位, 曹要去哪个单位, 洪要去哪个单位?
例题14:四位外国朋友住在十八层高的饭店里, 他们分别来自埃及、法国、朝鲜和墨西哥.
(1 A住的层数比C 住的层数高, 但比D 住的层数低;
(2 B住的层数比朝鲜人住的层数低;
(3 D住的层数恰好是法国人住的层数的5倍;
(4 如果埃及人住的层数增加2层, 他与朝鲜人相隔的层数, 恰好和他与墨
西哥人相隔的层数一样;
(5 埃及人住的层数是法国人和朝鲜人住的层数的和.
根据上述情况, 请你确定ABCD 各是哪国人?住在哪层?
【极限挑战】
某校数学竞赛,A,B,C,D,E,F,G,H 八位同学获前八名, 老师让他们猜一下谁是第一名.
A:“或者F 是第一名, 或者H 是第一名.”
B:“我是第一名.”
C:“G是第一名.”
D:“B不是第一名”
E:“A说的不对.”
F:“我不是第一名,H 也不是第一名.”
G:“C不是第一名.”
H:“我同意A 的意见.”
老师指出, 八人中有三人猜对了, 第一名:______.
【趣味数学】
逻辑趣味:
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 路过一家玩具店. 孩子想要某一个玩具. 于是对妈妈提出要求. 妈妈拒绝了. 于是对爸爸说. 妈妈不好. 爸爸好. 爸爸给我买玩具.
此时,爸爸面临两种选择:要不承认自己是个好爸爸,给孩子买玩具,要不就不承认自己是个好爸爸,不买玩具。
这就是逻辑最基本的公式列. 逻辑是一种融合了矛盾的东西. 所以不管是完美的逻辑. 还是不完美的逻辑. 在时间面前永远站不住脚.
逻辑成为一门科学,那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这恐怕怀疑的人很少。我们知道亚氏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叫做“逻辑”,但他明确指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三段论”,而这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他的三段论有两种,一是蕴涵三段论,二是归纳三段论。前者我们不必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归纳,因而也是演绎性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逻辑”,就是关于“必然推理规则”,或“必然证明或论证规则”的科学。他尽管提到过简单枚举归纳,但并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来说的,
只是为了和“逻辑”进行对比而从论辩的意义上而言的。
【逻辑题型练习】
1.有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座四层的楼房里,已知:甲比乙住的楼层高,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四层。试问:甲、乙、丙、丁各住在这座楼的几层?
2.有三个小伙子,他们分别姓牛、姓马、姓龙,凑巧他们三人的属相恰好也是牛、马、龙。 属龙的说:“我们每个人的属相都跟自己的姓的不同。”
姓牛的小伙表示赞同,他说:“对!我姓牛,就不属牛。”
你能说出这三个人的姓和属相的对应关系吗?
3.四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正、副班长各一人。平时如召开年级的班长会议时,各班都只派一名班长参加。参加第一次会议的是小叶、小景、小汪和小刘;参加第二次会议的是小杨、小叶、小景、小徐。三次会议小金因病没有参加。问每个班是哪两位班长?
4.一次羽毛球邀请赛中,来自湖北、广东、福建、北京和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
(1)李平仅和其它两名运动员比赛过;
(2)上海运动员和其它三名运动员比赛过;
(3)陈兵没有和广东运动员交过锋;
(4)福建运动员和林华比赛过;
(5)广东、福建和北京的三名运动员相互交过手;
(6)赵欣仅与一名地运动员比赛过。
问:李平、陈兵、林华、赵欣、张强各是哪个省的运动员?
5.A 、B 、C 三个合唱队,每个合唱队都有一名指挥,他们是:小明、小芳(女)、小华(女);每个合唱队有一名伴奏,他们是琪琪、军军、斌斌。已知:
(1)A 队和琪琪所在的队都是女指挥;
(2)B 队的女指挥不是小芳;
请你判断,各队的指挥和伴奏是谁?
6.在某旅馆里住着国籍不同的六个人。他们的国籍分别是美、德、英、法、日和意大利。他们的名字为了好记分别叫做A 、B 、C 、D 、E 、F 。现在已知:
(1)A 和美国人是医生;
(2)E 和日本人是教师;
(3)C 和德国人是技师;
(4)B 和F 曾经当过兵,而德国人从未参过军;
(5)法国人比A 年龄大,意大利比C 年龄大;
(6)B 同美国人下周要去英国旅行,而C 和法国人下周瑞士渡假。
试问:A 、B 、C 、D 、E 、F 各是哪国人?
7.已知张新、李敏和王强三同学在北京、苏州、南京的大学里学习化学、地理、物理,张新不在北京学习;李敏不在苏州学习;在北京学习的同学不学物理;在苏州学习的同学是学化学;李敏不学地理。问,这三位同学各在什么城市学什么?
8.一天,一位老师让五名学生来分辨五位科学家的画像,老师把画像从1到5编了号,让各个学生说出其中任意两位科学家的名字。
张三说:“2号是牛顿,3号是伽利略。”
李四说:“1号是瓦特,2号是爱因斯坦。”
王五说:“3号是爱因斯坦,5号是瓦特。”
徐六说:“2号是牛顿,4号是哥白尼。”
陈七说:“4号是哥白尼,1号是伽利略。”
老师听后,发现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试问这几位科学家的画像分别是几号?
9.有三名工人,一名是电工,一名是车工,一名是钳工,又知道下面的三种说法只有一种是对的:
(1)甲是车工;(2)乙不是车工;(3)丙不是钳工。
请问:他们各是什么工种?
10.有四人打桥牌(牌中不含大、小王,每人共13张牌),已知某一人手中的牌如下:
(1)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的牌都有:
(2)各种花色的牌,张数不同;
(3)红桃和黑桃合起来共有6张;
(4)红桃和方块合起来共有5张;
(5)有两张主牌(将牌)。
问这手牌以什么花色为主牌?
11.小东、小兰、小英读书的学校分别是一中、二中、三中,他们各自爱好游泳、篮球、排球中的一项体育运动,但谁爱哪项运动,在哪个学校读书还不清楚,只知道:
(1)小东不在一中;
(2)小兰不在二中;
(3)爱好排球的不在三中;
(4)爱好游泳的在一中;
(5)爱游泳的不是小兰。
你能帮助弄清楚他们各自读书的学校和爱好的运动员吗?
12.某宾馆里住着A 、B 、C 、D 、E 、F 六个不同国籍的客人,他们来自美、英、法、德、俄国和意大利,现在知道:
(1)A 和美国人是医生;
(2)E 和俄国人是教师;
(3)C 和德国人是工程师;
(4)B 和F 都曾是运动员;
(5)而德国人从来不爱运动;
(6)法国人从来不爱运动;
(7)C 比意大利人年龄小;
(8)B 同美国人要同到英国去旅行;
(9)C 同法国人要到瑞士去渡假。
问A 、B 、C 、D 、E 、F 各是哪国人?
13.某外国语学校有五名外籍教师,他们分别是:英、法、德、俄和西班牙人。这五名教师每天都在英、法、德、俄、西五种外语中教两种语言的谭程,并且每科外语都由两名教师任教,奇怪的是他们每人所教的语言都不是自己本国的语言,此外:
(1)西班牙籍教师和两名英语教师一起打过扑克;
(2)俄籍教师的妻子是一位德语教师的妹妹,而俄籍教师的妹妹是另一位德语教师的妻子;
(3)英籍教师不会法语,法籍教师不懂俄语;
(4)德籍教师曾利用假期同两位西班牙语教师一起去旅行;
(5)西班牙籍教师与俄籍教师教有相同的外语课;
(6)两名法语教师的本国语言都不是法籍教师所教的语言;
(7)学校的法语课和德语课总是在同一时间上课。
根据以上情况,你能知道这五名教师各教哪两种外语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