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大专)

来源:画鸵萌宠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大专)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

1.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 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3. 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4. 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

5. 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

6. 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

二、 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

3. 本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

三、 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 熟练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 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 了解:

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的所学内容。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

一、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90学时,5学分。其中授课54学时,实验24学时,社会实践12学时。

二、文字教材与其它媒体的配合

1.本课程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教材两部分,文字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媒体,着重反映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形式上要便于自学。

2.录像教材配合文字教材的讲授,内容重点在于复习指导。

3. VCD光盘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4. CAI课件作为新的网络教学媒体,采用HTML样式表、Java等格式编写,可以在互连网上使用也可以直接以光盘从微机中使用。

三、主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建议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教学内容 授课 实验 社会实践

1 (参观互连网络中心) 4

2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导言 8 4

3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10 4

4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子网 12 4

5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层服务 12 8

6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与相关技术 12 4

7 (社会调查) 8

四、 考核

本课程采用笔试和实验(含社会实践)两种考核方式,笔试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实验由各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电大完成。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导言 (8学时)

(1) 为什么使用计算机网络

(2) 网络系统的组成

(3) 互连网络标准体系

(4) 计算机网络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现存世界上计算机互连网络的主要标准。TCP/IP协议基本概念。

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提供共享的硬件、软件、信息三类资源。

了解: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网络,关于计算机网络和互连的技术新进展。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10学时)

(1) 物理层

(2) 链路层

(3) 网络层

(4) 传输层

(5) 应用层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开放式系统和互连模型的概念,横向规程控制信息流和纵向数据流的概念,每一层的基本功能分工,服务和接口的概念。

掌握:相关技术术语,每一层的具体功能,连接的概念,成帧、装配报文分组、纠错、地址、路由选择和活动窗口的流控制的概念或工作机理。

了解:ISO/OSI七层开放式系统互连国际标准。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 (12学时)

(1) 通信子网概述

(2) 数字通信基础知识

(3) 局域计算机网络

(4) 城域计算机网络

(5) 广域计算机网络

(6) 网际互连技术

(7) 端-端的通信(TCP)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通信子网的组成,调制/解调制、编/解码的概念,TCP/IP规程的主要内容, IEEE802.3协议,组网连接的主要几种方式。

掌握:通信子网和高层应用分离的原则,主要物理通信信道的种类及性能,几种重要的信道复用技术,波特率和比特率的概念 。

了解:虚拟网络的概念,许多新的网络技术与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层应用 (12学时)

(1) 计算机网络高层应用概述

(2) 网络应用服务平台

(3) 电子邮政服务

(4) WWW多媒体信息发布服务

(5) 文件传输与终端仿真服务

(6) 其他网络高层应用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主要网络高层应用服务如Telnet、ftp等,特别是网络应用服务平台的构成,电子邮政技术,WWW信息 发布技术。

掌握:客户/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模式。

了解:其他互连网络应用如网络目录服务,BBS,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Java语言。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与相关技术 (12学时)

(1)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2) 计算机网络安全

(3) 网络数据库接口技术

(4) 代理服务器技术

(5) 电子商务

(6) 网上教育

(7) 网上办公

(8) 有关的法律法规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网络管理主要内容,网络运行时的安全知识。

掌握:网络数据库接口,代理服务器技术。有关法律法规。

了解:知识产权知识,电子商务,网上教育和网上办公。

一、 社会实践 (12学时)

1. 参观互连网络中心(4学时):在实验1前安排参观一个网络中心,要求了解该网络由哪些硬件设备构成(设备名称、功能、主要技术指标),运行何种网络操作系统,了解网络规模及网络类型,以及该网络提供什么服务,画出硬件设备连接图。

2. 社会调查(8学时):课程学习结束后,调查当地政府或大型企业有关计算机网络

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情况,了解当地计算机市场网络产品的销售,并利用已掌握的网络知识,写出有关的调查报告。

二、 实验内容 (实验总学时数24)

实验1: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印象 (4学时)

要求:参观互连网络中心后,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关“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讨论,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初步的概念,以及互连网络平台组成的大致概念。

实验2:使用互连网络技能之一 (4学时)

要求:在互连计算机网络机房上机,要求使用常用的工具上网检索几个指定信息,用telnet登录一个服务器并用ping 访问并比较就近的站点和远处的站点,看其响应时间和传输速率等增加对网络的感觉,用户间收发电子邮件等。

实验3:使用互连网络技能之二 (4学时)

要求:在互连计算机网络机房上机,要求使用ftp下载文件,网上新闻,电子公告板服务等。

实验4:局域网络的安装与管理(8学时)

要求:前5小时在实验室范围内的二台微机的基础上安装一套局域网(或者是Novell,或者是NT网络),后3小时试用其若干网络管理命令来改变用户的使用权限或使用环境等。

实验5:网络安全实验(4学时)

要求:在PC-Linux上设置比较感受各种口令(容易记忆但易破译的,难记忆却不易破译的),在选择好的PC代理服务器上配置体会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命令如报文分组过滤等。

三、 关于社会实践和实验的说明:

1.上述社会实践和实验内容必须进行;安排的五个实验中至少应做三项且考核及格者,方允许参加理论考试。

2.实验课设备:一般微机工作站具备CPU型号在486/66或以上、内存在16MB或以上、硬盘在400MB或以上即可;网络服务器配置要求CPU型号在486/66或以上,内存要求在32MB或以上,硬盘要求在2GB或以上即可。软件要求服务器配置Novell或NT操作系统,以及Linux操作系统和在Linux上运行的代理服务器软件;微机工作站配置Windows95或以上操作系统。

3.联网条件:当地若已有教科网,可以用局域网互连方式直接联入者最佳,如不具备条件,可采用拨号方式与当地的教科网平台或中国电信的163网连接进行相关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