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习惯培养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政府幼儿园(068450)何晓红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 整理演示图、洗手步骤、便后主动冲水等提示图,既激发幼儿 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 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其次教师提供的生活用 盥洗室放置便纸 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 品材料要实用安全,便于清洁和消毒。例如: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我国还有旬古语 的器皿既要便于消毒,又要高低、大小合适,方便幼儿取用。再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就是说,人到了七岁就能看到她 次幼儿园所有的生活环境布局要科学合理。如:午睡时,床位 老了的东西,我想那就是习惯。而3.7岁正是孩子上幼儿园的 的摆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场地,创设合理舒适的环境,既要 时期,我觉得幼儿园阶段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保障 幼儿的生命安全,而对于教育而言培养幼儿孩子行为爿惯是 重中之重。 1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 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 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 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 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洁;吃饭前要洗 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JLu, ̄养成良 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 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 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假如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 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 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爿惯的 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 走向社会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 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英 国大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 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爿惯是多么 重要1 2幼儿习惯形成的规律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 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 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 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 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 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 3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 3.1创设有效的生活教育环境。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 创设一些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生活环境,托小班年龄一般以 教师为主的设计形式,如“温馨小贴士”,“心情墙”等,便于教 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中大班幼儿,可以让幼儿与教师讨 论,共同设计,制作图片、标志进行环境创设。如:物品的摆放、 应 一致百观代化 方便幼儿的穿脱、折叠衣裤,整理床铺等操作,为幼儿提供自 我服务的条件,也要便于教师在午睡中的管理。 3.2在真实情景中体验。生活活动主要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学 习,需要教师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根据各自不同幼儿的 情况,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幼儿掌握一定 的生活技能,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首先是利用学习活动,梳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会遇到许 多困难,如何帮助幼儿解决,降低他们的学 难度,教师应该 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集体 活动或者小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生活经 验,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再者是利用游戏活动,有机渗 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有机的渗透,帮助幼儿学爿巩 固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进一步掌 握生活技能和方法。 3.3灵活运用语言,强化习惯养成。语言是多样的,教师应根 据不同年龄,巧妙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可利用简单的指导 语,手语、眼神等肢体语言,提示或者暗示幼儿的行为。同时充 分发挥儿歌的独特作用,如:运用一些短小的儿歌,短小精悍, 朗朗上口,既把生活自理的内容形象生动勾勒清楚,又有助于 幼儿记忆自理生活的动作。如:在学习穿套毛衣的过程中,知 道“穿毛衣,看仔细,先钻大洞洞,再钻中洞洞,最后小手钻小 洞。”整个钻洞的过程,就是穿毛衣的过程。用念儿歌的方式, 幼儿们容易理解,有助于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 强化巩固,同时有助于幼儿生活习惯逐步的养成。 3.4强化沟通,家 共育。家园共育关键是家园的一致性,它 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 指导家长工作中,教师一是要了解需求,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 持。教师要了解家长在育儿方面的需求,理解家长的心情,因 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候,要用平等、科学的方法指导家长, 不能用命令式的,允许家长慢慢地转变育儿态度和方式,让家 长理解并懂得重视生活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生 活方式、自己的言行都会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积极主动配合并 参与幼儿园的工作中。如:利用开设讲座,小手牵着大手的活 动,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二是沟通方式 要多样合理。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如网络平台、成长档案、家 校互动手册、家长论坛等,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状况,倾听家长的建议,并为家 长提供分享他们经验的机会,从而促进孩子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