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科护理学初级护师考试重点辅导第八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八章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小儿造血特点(1)胚胎期造血: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2)生后造血:骨髓造血骨髓外造血中胚叶造血期:胚胎脾造血期:第骨髓造血期:

第6周出现骨髓,4~5月开始造血,生后唯一造血场所骨髓造血: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都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骨髓,出现骨髓外造血

骨髓外造血:感染或贫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

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当病因祛除后又恢复正常二、小儿血液特点类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

特点

①红细胞计数约(③12岁达成人水平①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达(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③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④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第二次相等;6岁后达成人

血小板血容量

与成人相似,约为(②成人约占体重的

150~250)×10/L

10%,儿童约占8%~10%

6%~8%

9

12

3~6周,卵黄囊血岛

4~5天完全停止

肝造血期:6~8周开始,4~5月达高峰,生后

8周开始造血,5个月后逐渐停止

5~7岁后,黄骨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

5~7)×10/L,血红蛋白量约

12

150~220g/L

100g/L

②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L,血红蛋白量降至

9

15~20)×10/L

9

②生后6~12小时总数达(21~28)×10/L

10×10/L;8岁达成人65%,淋巴细胞约占

30%;4~6天第一次相等;4~6岁

9

①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

第二节小儿贫血

一、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新生儿Hb<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6个月~6岁<110g/L>>6~14岁<120g/L

二、小儿贫血的分类:程度分类

轻度

血红蛋白(g/L)红细胞数(×10/L)病因分类

12

中度90~603~2

重度60~302~1

极重度<30<1

120~904~3

形态学分类根据:

>>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

MCH)MCH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最多见;>>为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储存不足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铁吸收、利用障碍铁丢失过多

具体说明

早产、双胎或多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

主要原因。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年长儿偏食等婴儿期、青春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对铁需要量相对增多慢性腹泻、消化道畸形、反复感染、不合理食物搭配等长期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般表现骨髓外造血

具体说明

①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最明显②易乏、不爱活动,全身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肝、脾、淋巴结增大

①消化系统:食欲、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舌乳头萎缩

非造血系统

②神经系统:委靡、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等③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④其他:头发枯黄无光泽,指甲薄脆、不光滑甚至出现反甲等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

>>易吸收二价铁盐

>>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疗程至血红蛋白正常后(五)护理措施

2个月左右停药

护理措施

具体说明

①提倡母乳,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早产儿提早给予铁剂②增加食欲,遵医助消化药物③遵医铁剂,注意:

①小剂量开始,两餐间服;②稀盐酸、维生素

C、果糖等同服;

饮食铁剂

③忌茶、咖啡、牛乳、钙片、植酸盐等同服;④服后漱口;

⑤深部肌内注射,抽药、给药必须使用不同的针头;⑥警惕过敏;

⑦疗效判断:2~3日后,网织红细胞上升,升,说明治疗有效

5~7日达高峰,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

休息活动预防感染防止心衰健康指导第四节

①轻、中度:生活规律,力所能及活动,防止意外;

②严重:卧床休息,定时测心率,心悸、呼吸困难等,必要时吸氧居室环境,多饮水,口腔清洁,皮肤、黏膜、呼吸系统感染迹象①心率、呼吸、面色、尿量等

②心悸、气促、肝脏增大等通知医生,并按心力衰竭患儿进行护理预防宣教,母亲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提倡母乳,及时添加辅食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主要临床特点是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贫血、神经精神症状

(一)病因病因

12缺乏维生素B

、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多

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具体说明

①摄入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偏食、仅进食植物性食物②需要增加:生长发育需要;严重感染需要

③吸收、转运障碍:(正常:入胃,回肠末端吸收,肝脏储存)①摄入不足:羊乳、牛乳少,未及时添加辅食

叶酸缺乏

②药物影响:长期广谱抗生素;抗叶酸制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③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小肠病变、小肠切除等④需要增加:生长发育需要;叶酸代替维生素

(二)临床表现

C参与核酸代谢

1.一般表现患儿皮肤、面色苍黄,颜面轻度水肿,多呈虚胖,毛发稀疏细黄。肝、脾多轻度肿大,

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维生素

B12缺乏患儿常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对周

贫血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2.神经、精神症状

围反应迟钝,少哭不笑、嗜睡,条件反射不易形成,智能、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出现倒退现象;重者可出现肢体、躯干、头部或全身震颤,甚至出现抽搐但可导致神经精神异常。

3.消化系统症状(三)辅助检查

常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舌炎等。

、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

1.血常规2.骨髓象

红细胞减少较血红蛋白减少明显,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不明显;增生活跃,各期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细胞核发育落后于细胞质;粒细胞系统也出现巨幼

维生素B12<100ng/L(正常200~800ng/L)、叶酸<3μg/L(正常5~6

白细胞计数减少,细胞体积大,核分叶过多(核右移);血小板减少,并可见巨大血小板。变,巨核细胞的核有过度分叶现象。

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μg/L)。

(四)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

(五)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维生素B12和(或)叶酸休息、活动防止受伤健康指导

具体说明①辅食,饮食习惯

②遵医维生素B12和叶酸,同时口服维生素不需卧床,适当安排

防止咬伤舌头;烦躁、震颤严重、抽搐遵医镇静剂宣传指导,积极治疗,感觉统合训练

C,恢复期加服铁剂

第五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小儿最常见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为特征。

>>多见于1~5岁小儿,男女发病无差异,春季发病数较高。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1.急性型

起病急,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为突出表

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现,多为针尖大小出血点,或瘀斑、

紫癜,皮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少数有结膜下或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少见,如一旦发生则预后不良。本病呈自限性经过,

2.慢性型

病程超过6个月,多见于学龄儿童。起病缓慢,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为皮肤、黏膜出

1/3患儿发病数年后自然缓解。

血,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出血,约

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

血小板计数<50×10/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较多时可致贫血,白细胞正常

2.骨髓象

急性: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慢性:巨核细胞显著增多

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核分叶减少,核3.束臂试验阳性四、治疗原则

9

20×10/L时出血明显,<10×10/L时出血严重。失血

99

-浆发育不平衡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2.大剂量丙种球蛋白。3.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五、护理措施

主要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抑制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破坏有抗体吸附的血小板。常用泼尼松。

护理措施

具体说明

①口、鼻黏膜:浸有或输血小板②监测生命体征

③失血性休克:苍白加重,呼吸、脉搏增快,出汗,血压下降④颅内出血:烦躁、嗜睡、头痛、呕吐,惊厥、昏迷⑤脑疝:呼吸变慢或不规则,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射迟钝⑥减少肌内注射或深静脉穿刺抽血

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棉球、纱布局部压迫;严重出血:止血药

控制出血

预防感染消除恐惧健康指导

保护性隔离,出血部位清洁,个人卫生;避免受凉等

关心、安慰,知识及预后,增强信心,取得配合指导预防损伤,自我保护,出血征象,压迫止血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