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W CARBON WoRLD 2016,i I 综合论述 浅谈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现状和思考 李佥0飞(澜沧江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云南景洪666100) 【摘要】城市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而一个城市发展的主要体现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对城市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科学定制城市公共设施,可最大限度的进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公用设施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基 础,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人手,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 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现状;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095—2066(2016)33—0231—02 l引言 近年来,各地区政府为了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城 3.2市政公用设施更新换代的问题 已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年代不同,建设标准和要求不一 市建设管理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并对城市各基础设施进行 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利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公用设施 合理规划和建设,加大了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了城 需求的增加,对城市建设市政公用设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一 市的各项服务功能。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呈迅猛发展。如何合 些市政公用设施已满足不了周边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标准.需 理运用城市资源优势.让城市的服务设施更好的为本市经济 要进行更新换代的问题 发展提供便利是各地区政府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科学 解决制约城市发展中的硬件服务设施是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前 提,是良性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一。 4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管理盲点问题 城市中的城中村和小区中的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和完 善,且缺少相关的法规条文进行管理,政府未对其予以一定的 政策支持。制约了城中村和小区中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 2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发展重点 2.1以改善城市环保能力和提升居住环境为重点 实施城市环保工程。进行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能源 多样化利用及资源回收利用工程的建设。改善和提升城市污 水、垃圾的处理能力.能源供应及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同时加 大城市居住环境的改造.主要实施了对城区道路的绿化改造. 完成了城区的增绿补绿工程、公共绿地的景观绿化工程以及 理,城中村通道不合理,公共绿地少.供水压力及供水量不足. 排水设施不合理,供电和通信线路布线零乱等问题;小区存在 建设年代不同.早期建设的小区一些公共设施已满足不了小 区的需要,如公共停车位不足占公共通道停车的问题。 4.2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往往较为单一,政府是资金投入的主 体,大部分城市政府受财政收入及支出分配的限制.导致市政 公用设施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的顺利建设和维护.特别旧城区道路的改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绿地率的管控。 2.2以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为重点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一 直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和符合城 建设及维护时,所投入的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不利于城市 市的发展需要.规划新的市政道路及对原市政道路进行改扩 建已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常态,市政道路关系到一个城市 扩建并口地下管网的建设,因不能一步到位,出现了重复开挖建 设的现象,以及园林绿化资金不足,城市绿化不达标,降低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2.3以改善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为重点 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条件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 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城市基础设施提 城市品味和竞争力。 4-3管理体系不完善 市政公用设施根据不同功能由多个部门管理.存在多部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对城市供水、供电、排水、灯 资建设,并力求避免重复建设。 门交叉管理的现象.造成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不及时、不到 直接影响。比如。路面破损和井盖损坏丢失,未能及时修复,导 光亮化、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改建工程加大了投 位及相互推诿的现象出现,对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产生 3已建市政公用设施存在的问题 3.1旧城区市政公用设施问题 旧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大多面临道路宽度无法满足通行需 致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堵塞,人民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市政 公用设施的亮化时间无序,局部造成居民通行不便.路灯灯具 发生损坏,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导致夜间通行不便,偏僻地点 还会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要.又无法扩建的问题:供水管网老化渗漏更新困难,增加了 水厂供水成本和维护成本的问题;排水设施损坏堵塞排水不 4.4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 一畅,雨季容易形成内涝的问题;雨污合流,污水未收集到污水 处理厂的问题:架空电线和通信线路入地问题,以及居住公共 环境差等问题。 般情况下,政府将市政公用设施建成后,管理部门因维 护资金不足.不重视管理等原因,对局部损坏的设施未及时修 复.造成设施损坏日趋严重。降低了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效率、 综合论述 LO CARB0.Iv 0RLD 2016/11 使用寿命以及加大了市政公用设施经济损失。 5.6树立城市精品意识 一5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的措施 5.1制定相关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管理 融资在市政公用设施的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政 个具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城市,一定是城市中的精品 或具备发展为精品城市的潜力。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除了历 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和景点公园外,城市公用设施也是一个 重要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市政道路的整 府出台相关融资政策,在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 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来加大市政公共设施的的资金投入,促进 洁、植物在绿化用地上的布局、景观小品在道路等公共用地上 街道两侧的标高标牌及 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避 的点缀、路灯及绿化景观用灯的外形、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不够的问题。市政公 广告等。另外消灭环境卫生的“三不管”地带、及时维护市政公 用设施融资的基本原则为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受 益期间以吸引民间投资,对民间投资严格进行工程监管、工程 审计和资金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及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加大 用设施、地下管网尽量避免重复开挖和建设等也是提升城市 品味的方式 当然管理城市的政府及开关部门、生活在城市中 的人民群众对提升城市品味的渴望是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根 对城市建设管理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资金的监管力度, 使其能够专项应用于城市维护及基础设施建设中.避免非法 挪用或占作他用 本因素。 6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用设施对城市运行效率、经济发展、城 市品味、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实现和加快 5.2制定企业参与部分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的相关 应科学规划市政公用设施。拓宽融 政策,减轻政府财政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资金负担和管理单位 城市科学和谐发展的目标,加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城市具备完善 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参与可盘活公用设施的资产、提高公用设 资渠道. 施品质和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受宜。企业可参与建设和管理 的市政公共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的公用设施以可产生收益的为主,比如给水厂、污水处理厂、 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地下管网、公共停车场等 5_3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共管氛围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市政公用 设施建设满足群众需求,促使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市政公用 研究:电子版,2011(22):89. 参考文献 【1】曹选顺.关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现状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 【2】陈庆彪.浅谈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现状和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 研究:电子版,2015,5(14):45. 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参与到市政建设设施管理中。具体方式 为:加强宣传力度、强化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 在政 府各管理部门目标管理中,应明确城市管理、公民道德、相关 法规条文的宣传和落实,同时要求将所有宣传教育资源充分 [3]陈美娜,梁世冠.关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探析[J].中华民居旬 刊,2014(18):56. [4]戚晓雪.浅析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现状及其治理——以城市排水系统 利用起来,对一些违反城市管理制度的行为予以曝光,称赞爱 护市政公用设施和维护城市文明的行为.以此来提升市民的 为例[J].理论观察,2013(8):41 ̄42. 社会公德意识。使每位人民群众都能做到自觉爱护城市.主动 收稿日期:2016一l1~12 参与到城市管理中,从而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 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简介:李剑飞(1975一),男,彝族,.Z-ff ̄_师,本科,主要从事 煤规划管理建设工作。 5.4强化管理部门管理制度的落实,明确责任,提高 管理效率 制度落实,才会遵守制度;责任明确,工作就有目标。才能 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市政 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及社区、居委会进行职责划分并明确责任 以提高管理效率。对重要区域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全方位的 责任体系,明确各个路段的主要负责人.将责任明确到单位及 个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常规问题要制定处理的方式和 方法,紧急问题要有上报通道,能够及时上报处理 比如路灯 和路面的损坏和修复 5.5市民参与公用设施的规划和监督工作 提高人民群众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认识.使其充分意识到 市政公用设施与城市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 对待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参与市政公用设 施规划,帮助政府做好市政公用设施的发展规划工作.监督政 府严格实行城市规划,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实施市政公用设施 建设及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