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

来源:画鸵萌宠网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

黄仕鑫; 高长仁; 童涛; 汪锐

【期刊名称】《《电力安全技术》》 【年(卷),期】2019(021)008 【总页数】5页(P11-15)

【关键词】电力建设企业; 应急响应; 评估; 能力建设 【作 者】黄仕鑫; 高长仁; 童涛; 汪锐

【作者单位】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4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M73 0 引言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社会转型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陆续出现,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困难和挑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自2003年起,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体系。近几年,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逐步由事前、事中的安全监管逐步向事后应急处置与救援转变,突出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应急管理”,有利于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这是基于两类

责任主体在同一领域的管辖权限的不同,在面对事故所引发的对应急资源的调集能力存在差异所做的科学安排。201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总体目标。2017年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强化应急准备,突出应急处置”的原则,提出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健全企业先期响应机制”的主要工作任务。2018年3月,应急管理部组建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随着改革发展进入新纪元。

1 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电力应急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成,专业处置救援、技术装备、综合保障、培训演练等基础能力持续提升,各类电力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对。但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发展所遭遇的风险性因素和突发事件在不断增加。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经济风险和社会紧急险情等对电力行业生产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极大挑战。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电力应急工作也逐步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近年来,如江西丰城电厂“11·24”冷却塔倒塌事故、湖北当阳电厂“8·11”爆炸事故等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上升趋势,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鉴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技术条件的限制,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杜绝电力突发事件的发生。开展电力应急能力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电力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电力突发事件应对水平,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各类电力突发事件,对于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减少社会负面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电力企业开展电力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健全完善电力行业应急管理持续改进提高的工作机

制。随着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的深入,“以加强应急基础为重点,以强化应急准备为关键,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核心”的电力应急体系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为建立应急能力建设评估长效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分析

选取4家电力建设企业,对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对比,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各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过程,总结出了现阶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4家电力建设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4家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代号 企业类型 应急能力评估得分(百分制) 评估等级企业A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 93.58 优良企业B 火电建设施工企业 93.17 优良企业C 水电建设施工企业 94.03 优良企业D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91.00 优良 根据《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试行)》的要求,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的内容包括静态评估、动态评估2个部分,评估总分共计1 200分。静态评估总分1 000分,其中一级评估指标中预防与应急准备标准分500分,监测与预警标准分100分,应急处置与救援标准分300分,事后恢复与重建标准分100分,静态评估各级指标及分值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动态评估总分200分,其中访谈部分10分,考问部分40分,考试部分50分,模拟演练100分。将评估综合得分换算成百分制,评估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1) 优良:综合得分≥90分; (2) 合格:70分≤综合得分<90分; (3) 不合格:综合得分<70分。

4家企业静态评估得分分析如图1所示。4家企业在静态评估中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环节的得分都较高,均在96分以上。这是由于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周期内,企业未发生突发事件,因而在第三方评估时,评估人员是通过这几家企业开展的应急演练记录、相关管理制度对照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表2 静态评估指标分值设置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预防与应急准备 500法规制度 50应急规划与实施 20应急组织体系 60应急预案管理 135应急培训与演练 80应急队伍 40应急保障能力 115监测与预警 100监测预警能力 30事件监测 30预警管理 40应急处置与救援 300先期处置 30应急指挥 85现场救援 100信息报送 45信息发布 30调整与结束 10事后恢复与重建 100后期处置 30应急处置评估 40恢复重建 30合计 1000 1000 图1 4家企业静态评估得分

得分结果也侧面反映了4家企业对这2个环节的相关流程、规定是基本符合标准要求的,同时在应急演练中也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置与救援环节进行了响应;B企业、D企业在监测与预警的环节得分低于90分,可见火电建设和电力装备制造这2类企业在应急监测与预警环节的建设相对薄弱,而勘测设计企业和水电建设施工企业在此环节得分在95分以上,这与企业本身从事的业务类别也有一定关系。4家企业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的得分评价在91分左右,可见这4类企业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家单位动态评估得分分析如图2所示。4家企业在动态评估中访谈的得分相对较高,可见通过应急能力建设评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考问环节来看,4家企业的得分均不高,可见应急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对于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仍不足。

B企业、D企业相对于A企业和C企业来说,模拟演练的环节得分较低,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应急演练水平,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图3列出了4家企业在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各环节的平均扣分统计。从扣分分值来看,4家企业在静态评估方面,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的扣分最多。在动态评估方面,模拟演练环节的扣分最多。因此,4家企业应重点加强预防与应急准备和模拟演练这2个环节。

3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评估结果和各环节具体的扣分项,进一步对4家企业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电力建设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图2 4家企业动态评估得分

图3 4家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各环节平均扣分

(1) 单位应急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职责不清。部分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承担了大部分应急管理职责,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生产部门无相关履责记录。部分企业应急管理归口为3个部门,或全部归口于安全环保部。

(2) 应急工作宣贯和培训不到位。部分企业应急工作宣贯和培训不到位,导致企业员工对本企业应急预案了解不深入。规范要求应分层次进行应急管理培训,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应急管理、应急指挥相关培训,应急救援人员、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

(3) 应急预案衔接不紧密。部分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未考虑到企业各管理层级间或者与外部单位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性,导致上下层级间应急预案脱节,与相关方应急预案冲突等情况。

(4) 现场处置方案不齐全,应急处置卡不完善。电力建设企业尤其是企业下属项目部未能结合企业或工程项目主要风险编制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对现场关键岗位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不全面,忽略了部分风险较大的关键岗位,未能对这些岗位配置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未按照岗位来编写,与现场处置方案相混淆。

(5) 应急演练不规范。企业编制的应急演练方案不满足规范要求,未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的要求进行演练评估。

(6) 应急物资配备、维护不到位。企业对应急物资资金保障不到位,导致企业或项目现场应急物资配备不足。应急物资清单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记录,缺少维护保

养记录,物资的存放地点不合理。

(7) 监测、监控报警系统未设置。企业下属项目部对重点危险区域和高风险工作岗位未设置必要的监测、监控报警系统。

(8) 与外部单位应急协调不通畅。企业未与政府、消防、安监、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建立应急协调机制或联系,同时,企业内部各层级间的应急协调不通畅。 (9) 对相关方应急管理不到位。企业下属项目部对相关方的应急管理不到位,未充分识别相关方的应急资源,未对相关方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4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对策与建议

结合上述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电力建设企业在应急能力建设评估情况分析和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充分贯彻“以加强应急基础为重点,以强化应急准备为关键”的指导思想,强化企业应急准备环节。

(2) 通过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应理清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相关部门或单位之间的职能,明确分工,做好企业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3) 分级分类开展应急培训与宣贯工作,从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均应通过宣贯和培训了解本岗位应急工作职责、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基本常识等内容。

(4) 企业在开展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时,应充分考虑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内部、项目现场与相关方之间应急预案的衔接。项目部在开展应急预案修编工作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特点,明确自身主要风险,完善现场处置方案。对于关键、重点岗位应编制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的应急处置卡。

(5) 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核心,规范应急演练的各个环节,做好各环节的记录,形成一套完整、合规的应急演练资料。

(6) 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和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中的要求,建立包含所属单位、协助单

位在内的应急物资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应急物资台账。

(7) 明确企业或项目部存在的重点危险区域和高风险工作岗位,按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监测、监控报警系统。

(8) 企业与外部应急协作单位(相关方)建立良好联系,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应明确企业内部各级、各单位的应急职责,预防在应急情况下发生配合不到位情况。

(9) 注重相关方的应急管理,电力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建立相关方名录,对相关方的应急资源定期进行分析及更新,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10) 以应急能力建设和提升为目标,通过应急能力创建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自身应急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应急能力,建立长效机制。

【相关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Z].2006.

2 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Z].2006.

3 王润北,王建平,朱坤双.电力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影响要素评估研究—以S省电力公司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8,16(4):27-33.

4 朱朝阳,于 振,刘 超.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J].电网技术,2011,35(2):178-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