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分突破一 明确类型,审清要求——小作文满分突破
对应学生
用书P1
(2013·江西卷)语言综合运用。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1)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过渡。 (3)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隐性要求,题目要求“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这就要求后面的论述必须与第一句话对应。“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这就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介绍课本。在内容上要考生介绍语文课本,在技巧上不仅要求用修辞手法,还考查了文段结构的中心句、过渡句等。
答案 (示例)《先秦诸子选读》是旨在引导我们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并形成一定文化积淀的选修教材。(统领全段内容的开头)
教材不仅精选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作品,而且还遴选了道家、墨家、法家的传世名篇。充满哲思、影响深远的一篇篇文章好比一把把钥匙,打开一座又一座智慧宝库。(打比方)那些宝库的宝物或引导我们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或教会我们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或启发我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拟人)总之,他是教给我们如何行事待人,启发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我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大师。(拟人) [一轮诊断]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重点复习了语言运用题的一些常规题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主要明确了四个考查特点:1.链接教材;2.贴近生活;3.突出重点;4.强化限制。那么在二轮复习中应该更有针对性的训练。
积累感悟
http://school.chinaedu.com 1
在一轮复习掌握了初步解题思路的情况下,要完成二轮复习的升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训练:
1.明确写作类型,要弄清是以描写、说明还是议论为主,这是写作的前提。 2.审清题目要求,写作时一定要兼顾到每项要求,这也是二轮复习的重点。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 4.要更加注重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
对应学生
用书P1
【典例1】 (2012·江西卷)语言综合运用。(15分)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歌词,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
(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 (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http://school.chinaedu.com 2
1.我的得分: 2.扣分依据: 我来答题 我的得分 6分 扣分依据:本题答案注意了语言鲜明、生动,但在字数要求,修辞和疑问句式的要求方面注意得不够,仅得6分。 参考答案:聆听过《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就是震撼、缥缈、感动。这部伟大的钢琴协奏曲充满着人文特色,可以带人走入诗情画意的空间,像在交谈、诉说、引领,交谈的是对往事的回忆,诉说的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引领的是内心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这种共鸣后的快乐,让你在兴奋中,享受着那份激动。同时,快速的旋律也在提醒着我们:成功来得不容易,可能失去得也快,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种只有诗歌、名画才能带来的震撼,由柴可夫斯基用音乐的旋律转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你听了之后不也会产生同感吗? 【典例2】 (2011·江西卷)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http://school.chinaedu.com 3
1.我的得分: 2.扣分依据: 我来答题 扣分依据:在本答案中,首先是字数不够,其我的得分 9分 次没有细致的肖像描写,整体衔接不够。但修辞手法运用得好,结构较完整。 参考答案:先生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看起来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你的眼光如同一把利刃,好象一下子就能把人看透。头发如你桀骜不屈的性格,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如同浓墨写的隶体的“一”字,很具独特的魅力。就是你这样一位嫉恶如仇的人,你的文章如匕首、如投枪,让反动派无处可藏。就是你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人,你为了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擎着思想启蒙的大旗,屹立不倒。你伟岸凛然,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我们年青一代永远向前。
首先明确题目类型,做好相应的备考训练,然后总结答题技巧。 一、图画类小作文
1.认真读图,读懂画意。具体来说首先要阅读图画的标题,标题或者是图画的主题,或者对主题起提示作用。其次要看清图画的内容,理解图画表达的意思。再次要看图画中的形象(人或物)是什么,各形象什么状态。最后要品读图画中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是点睛之笔,不容忽视。另外对于漫画类小作文还要揣摩它的夸张之处,它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加以夸张变形,以引起读者共鸣。而其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2.扣准角度,辨明褒贬。图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此,考生在写作图画类小作文时,要理解画中的人、物、景、情,把握其性质,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
http://school.chinaedu.com 4
3.立足画面,联想引申。图画大都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多数委婉含蓄地表达主题。因此,考生在分析图画时,不能只停留在图画的表面,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借助想象,仔细推敲,从而挖掘出图画的内在含意。 二、改写类小作文
改写就是将原有的表达方式改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1.改写的原则。只能根据要求改写,将原有的表达方式改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例如,把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把一篇长的记叙文改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梗概等。 2.改写的具体要求
(1)改写时,要做到故事情节不能变动。改写后的小作文要具有文章的基本要素,即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改写的内容要把握原文的中心,所表达的思想不能改变。 (3)改写的文体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 三、续写类小作文 1.合理想象,补续事件。
2.衔接一致,合乎情理。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相一致,故事情节发展要合乎情理。 四、评论类小作文
该类小作文的考查方式一般是命题人要求考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重要问题、某种社会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或表明态度。考生在写作该类小作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评论类小作文要按照写议论文的要求对内容进行合理布局,最好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而后从理论上和事实上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观点。分析、评述,要针对问题切中要害,要有说服力。
2.观点要明确。在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时候切不可模棱两可,是非善恶的立场一定要摆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林冲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投奔梁山。对林冲投奔途中的情形,前人曾吟唱道: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请认真阅读这首唱词,然后将“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扩写为一段文字。 要求:①以林冲为描写对象,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②想象合理,与林冲当时的心理相吻合;③不少于200字。
http://school.chinaedu.com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忍!除了忍,还是忍!但是,他们依然要置我于死地,天理何在?”林冲悲愤地仰天长啸。回头望西山,一轮残月斜挂在天边,清冷地看着这个不公正的世界。“我本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活富足,家有娇妻,其乐融融,可如今竟然惶惶然不知路在何方„„”林冲一路蹒跚,一路感叹,犹如浪迹天涯的孤客。想到这儿,林冲又情不自禁地望了望远方,月光越发暗淡了,月亮马上就要坠落下去了,整个世界即将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明天,天还会亮吗?泪珠在林冲这个铁血汉子的眼角闪烁着。
对应学生
用书P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郁达夫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故都的秋,展示了秋天“清、静、悲凉”的意境。请以“晨雾”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写景状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②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情思;③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春夏之交早晨的金顶,朝阳还没有出来,满山遍野都是雾,平铺开,像停在天宇中的雪白的云。白云裹了金顶,原本脚下的千亩草甸不见了,俯伏在金顶下面的诸葛亮峰都不见了,一切美好的、可爱的都隐逸了,宛如一帧古代的山水画,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切变得神秘、辽远、浩瀚、渺茫起来。雾,比起疏梅月影,比起雨里观花来,带来的是另一种景致!我的身子前后左右都是雾,一会儿散,一会儿拢,一会儿徐徐升腾,一会儿滚滚向前。自己好像被雾托起了,悬在空中。雾似乎也多情,我在雾中行,雾陪伴着。我向前,她也向前;我后退,她也后退。我笑,雾也在笑;我呐喊,金顶也在呐喊!她似乎在跟我捉迷藏,玩深沉。我游走在雾中,就像置身于仙境一般。面对着浓浓的雾,我情不自禁地搔首,才惊人地发现,头发湿了,脸庞湿了,连眉毛上都挂着晶莹的雾珠„„
2.下面这幅图片是罗中立著名的油画《父亲》,请你用描写性文字描述图片的内容。
http://school.chinaedu.com 6
要求:
(1)使用第三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画面描绘的是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老年农民的形象。老人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如沟壑、又如车辙的皱纹,而那一道道皱纹,就是岁月在老人脸上刻下的印记。老人的眼睛深深凹陷,露出了凄楚、迷茫又恳切的目光,像在缅怀过去,又像在期待未来。干裂的嘴唇似乎已被风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不知尝过多少人生的辛酸。犹如耙犁一般的大手捧着一只破旧的粗瓷碗,碗中清澈的水是他清白人生的写照。稀疏的胡须,黝黑的脸庞,无一不是艰苦劳动、悲惨生活为他打下的烙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庄子·让王》中有一则这样的寓言:
随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注】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请从“人生的目标与追求”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完上述寓言后的感悟。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人生应该确立合适的目标。正如那个想用“随侯之珠”去射“千仞”之高的麻雀的人一样,使用再珍贵的宝珠,也不能射中距离那么远的麻雀。在我们生活中也一样,不论采
http://school.chinaedu.com 7
取什么样的手段,不合实际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不仅如此,反而会招致他人的讥笑,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沉重的负累。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首先都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够实现,我们的奋斗才有意义。(也可从其他方面入手,如谈人生的目标与价值等)
4.祥林嫂是鲁迅在《祝福》中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祥林嫂之死”,总能引起读者许多的思考。你对“祥林嫂之死”有何看法?请写下来。
要求:(1)叙议结合,观点鲜明,有理有据;(2)用排比的修辞和疑问句式;(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是什么害死了祥林嫂?这固然有封建纲常伦理的因素和自己遭遇不幸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封建礼教——贞节观念和封建迷信夺去了祥林嫂的生命。尽管祥林嫂没有社会地位,新寡再嫁后几年又夫死儿亡,但所有的不幸都还不足以致命。而正是这种“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的迂腐观念害得祥林嫂再次到鲁镇时被视为不洁,被鄙视、嘲笑;正是封建迷信害得祥林嫂“捐门槛”后,仍被视为伤风败俗,最后被赶出了鲁家而沦为乞丐;也正是因为封建迷信,祥林嫂才自感罪恶,对鬼神恐惧,走上绝路。因此说,贞节观念和封建迷信才是祥林嫂不幸的真正推手。
5.(2013·原创)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汇集了古今众多作者的智慧,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请写一段文字抒发自己对语文课本的感触。
要求:(1)侧重抒情;(2)运用比喻与排比修辞;(3)用第二人称;(4)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翻开语文课本,仿佛春风拂面,冬阳暖身。里面的字字句句,点点滴滴,记录着天地沧桑、人间智慧。语文课本,你让我领略苏东坡心中的清风明月,滚滚长江;你让我瞻仰苏武近二十年持节牧羊,铁骨铮铮;你让我领悟春秋战国儒道墨法,百家争鸣;你告诉我仁义不施,攻守异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告诉我万物灵长,宇宙精华,思域无疆,我思我在;你告诉我岳阳楼危,滕王阁高,悠悠华夏,滚滚红尘。中华上下五千年,文以载道,语文课本,你让我感悟华夏文明,领略千古风流!
http://school.chinaedu.com
8
http://school.chinaedu.com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