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师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过程,报的好等于多考二十分,报的不好当然高分撞车的很多了。导师按人多和人少分为招人多的,招人少的,按实力分牛导和一般导师,按对本校和外校的态度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内向型的有很多,杨大成是内向型的杰出代表,每年四十多个名额里就几个分给外校的,程度不同,外校型的也不少,程度也不同,举个例子,刘丹普那组就是本校外校一视同仁。陈健亚也很喜欢外校的,但是最近几年也招点本校的了。
有很多牛导人招的多,比如杨大成,王文博,张平,门爱东等,这类导师每年招的人多,大家都以为分是很高很高,其实现在经历了就会觉得,每年分都高,但不是那种高的吓人的,每年北邮电院能上就150到200人,这四组加起来就150了,而且尤其是杨大成导师组和门爱东导师组特别照顾本校的同学,其实王文博导师也挺照顾的(听里面的一个师兄说的),所以说本校的同学有能力考的还行的分数的最后都能上,建议本校的同学别怕,今年很多报了没考上的,大部分都调剂成功了,分低点的也可以直接调剂了,不会象其他招的人少的导师很纠结,但是最近两年由于保研政策放宽松了,这些导师的名额有很大一部分被保研的给占了!所以最近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不只是是这些导师,很多导师保研的人数都在猛增,所以以后还会更激烈,所是624个名额,其实能有500就不错了。
还有很多一般的导师组招的人多,这样的比较保险,不要多少分就能上,导师名字我就不提了,大家自己琢磨了。有些牛导招的人数少的也有一些,但是不多,举个例子吧!纪红,啜刚,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相当的高!最后有一大批一般的导师招的人数又少的导师,基本上每年都不太火,但是有时候突然也会火,其实光院有很多原来电院的导师挺不错的,如顾婉仪等!实力很强。所以不一定要一定盯着信通院。导师方向主要有无线,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光通信等。最后总结下报导师策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好自己的方向,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导师或者导师组。可以多选几个,去分头了解各个导师组的情况,可以去问实验室的师兄啊!他们是最清楚的了,可以直接找老师谈啊!等等。
大家都以为报导师是报名完截至就完了,其实错了,是确认那天截至的,举个例子吧!有个同学看中了两组,但是想选一个容易考的考,他先注册两个号,分别填了两份表,当然你选了三个可以填三份了,为了保险起见,把最想上的那个导师的钱网上交费了,但是报名截至后,他发现很多人报了这个导师,另外一个很冷,对他来说,他上谁都差不多,干么不选择容易的呢,最后确认时把钱交了确认去另一个导师,在这段时间内,你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两个导师的冷热,而且一般人都确定了,就不能改了,都会和你说实话,你却不一样。对于外校的同学就基本没事了,要等成绩出来后和导师联系了,对于本校的同学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去那老师那报毕设,这个相当相当的重要,就等于给你加了五到十分一样,大家熟了后他也不好刷你了是吧!
其实说本校优势,在北邮是很少的,不像其他学校本校上了线就要本校录取率达到百份之九十在北邮考研录取的500多研究生里面每年百份之三十到四十是本校的量化可以为本校本院150-200,本校其他院50左右,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但是经常被人忘记,外校250-300,这几年明显又增多迹象总得还是外校比本校多点,视老师不同最多不到十几分而已,还包括这毕设在内,对于那些牛导的组更是,每年都有报不上毕设的,最后一定要比其他同等本校多考不少分才能同等对待。毕设是老师考察你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你不在老师那做毕设,老师怎么知道你的能力!当有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分差不多的人在老师面前,
他肯定相信自己知道的那个人啊!最后也建议时不时的和导师联系联系,去上他在大四开的课啊!比如问问题目啊!发发邮件啊!让老师给你留下影响,我记得有个同学报的导师两个都是交通源的,这两个老师一上课他就去问问题。收到不错的效果啊!当然也见到很多外校的同学来北邮找老师套近乎成功了的(十月份有导师见面会要去参加 )
调 剂
一、读研的目的
在北邮读研的人大多是想找个好的工作,或者是就想多读点书的情况,现在大伙也很现实。我下面的文字也就基于这个想法说了。其实在北邮真正做学术的实验室比较少,整个学校充满了工程和钱的味道,大家做些应用型的项目,仿真几回,coding几下,鼓捣个paper就算研究过了。又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paper真正有价值?说实话,这不是我喜欢的,大学其实不应该这样。
二、北邮硕士找工作的情况
1类实验室较好找工作(约占25%),比如电院的张老师,杨老师等等 2类实验室属于一般水平(约占60%) 3类实验室不太好找工作(约占10%) 4类实验室毕业几乎等于失业(约占1%)
三、调剂策略 2类实验室为目标
3类实验室也可考虑,如果实在想读书的话 4类实验室宁可放弃
广泛调查,尽快联系,以2类实验室新增硕导为重点联系
四、如何判断实验室的类别?
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实验室前年,去年,今年找工作的情况 反映实验室好坏的指标有3个方面
1、优质项目多少,这相当与找工作的名片。今年找工作的时候,同样都认真做了简历,同样做了不少项目,有的人哪里都有机会,有的人整整一个月都没面试的机会,因为现在招聘对项目的要求是与自己公司的业务相关(match),招来了就能用,可见项目不相关再多也无用,少了有1个相关的就行。做的项目是IT行业主流的,自然就会有很多match的机会。
2、与牛企的合作机会,这是找工作的亮点。
3、导师资源,包括导师数量,导师声望,导师的行政职位等,也许在找工作最无助的时候,会起到关键作用。虽然现在导师和学生的感情疏远了,但导师最后帮助学生联系工作的事情我也见过不少。
2类实验室也许在这3方面里满足1方面,或者在某1方面上情况还可以。
3类实验室这3方面不怎么沾边,但导师对学生比较宽容,学生可以去校外公司实习。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在找工作时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或者实验室的研究生专业名称不错,机会较
多。比如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专业落户北京,不会吃专业亏,而如果是学光的,很多公司就会礼貌的告诉你,这专业不在北京市紧缺专业目录内,落户申请人事局肯定不能通过,会把你郁闷死。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考公务员等等的选择机会也多。
4类的实验室以上3方面都没有,导师又不让去实习,专业名称还差(名称为四个字,或者二个字的那种),这样的实验室的学生大多数要么不得不被迫去做销售,要么就回家乡去,还远不如他们本科时的境遇,年龄也大了。
在4类实验室自己再努力,因为实验室的环境,找到好工作的几率较小,毕竟个人改变不了环境,听课啃书也远不如实际做项目提高的快。
五、判断实验室的方法
直接向实验室的学生打听项目情况,用哪些工具,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有哪几个导师等等。有人说过,和一个从不认识的人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找5个人,何况大家都是学生,礼貌的询问一般都会得到答复。
六、近年来好找工作的优质项目的一些关键词 移动通信(3G,B3G),NGN,嵌入式,流媒体,增值业务,IPV6,linux,J2ME,压缩编码,网络安全等等
七、结束语
调剂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同学们大多的心态是能有书读就行。其实读研是一种投资,3年的时间,机会的代价,每个人都要斟酌,是否值得?
研究生年年扩招,硕士找工作形势现在已经不乐观,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调剂机会,与其委屈求全,不如先工作,3年后的工作经历也是宝贵财富,而且工作的好职位是讲机会的,1个箩卜1个坑,晚几年,好的坑就会越来越少。
退一步说,明年重考自己理想的,也未尝不是一种相对合适的选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