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画鸵萌宠网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1Sci1Bull12006,12(3):35-3635

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

江鸿辉

(洪泽湖农场植保站,江苏泗洪 223932)

摘 要:江苏省洪泽湖农场从2002年试种稻套小麦至今,形成一条适应大面积,土壤持水性差的稻田套种麦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养老稻和小麦冬前生长期和生长量之间矛盾。关键词:作物栽培学;稻田套播麦子;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6)03-35-02  稻田直播小麦是轻型栽培措施之一,我场水稻收割期常年在10月20日到11月初,此时正是小麦播种最佳时间,而这一阶段常遇长期干旱或长期阴雨天气,给适时播种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养老稻和小麦冬前生长期和生长量之间的矛盾,2002年我场试种稻套麦,经过2年的推广种植,2004年种植近1334hm,产量近6000kg/hm,有的田块达6750kg/hm,经3年的探讨与研究,初步形成一条适应我场条田面积大、土壤持水性差的稻套麦高产栽培措施,现总结如下:

2

2

2

催芽,芽长不超过半粒麦,再用50%多菌灵011kg+5%烯效唑10g兑水215kg,拌麦种50kg,在10月中、下旬在要播种的前一天上午8时浸种,下午种子处理后摊成厚度15—20cm,次日上午正好达露白至芽长半粒籽时可以播种。

3 稻套麦共生期及播期

311 稻麦共生期

气温高有利于小麦扎根立苗,应根据水稻的收割期、收割机械、小麦品种特性及适宜的共生来确定播种期。2003年我场稻套麦选用的小麦品种是烟农19,从10月13日播种浸种催芽至露白的种子开始,我们定点定期观察至播后14d(10月27日),平均株高815cm,一叶一心,基本苗300万/hm,当日下午收割了水稻,收割后由于光温效应,促使一批动摇籽粒迅速生长,11月5日调查基本苗上升已达25—28万株左右,满足稻套麦拿苗的要求。在11月2日(播后19d)取样考苗,平均株高1113cm(815—1812cm),三张展开叶,初生根511条(3—6条),根长5152cm(315—917cm)。此时在显微镜下第一、第二叶基可见分蘖基本形成,生长锥开始伸长,节间可见2—3条乳头状次生根,节的形成、主茎、分蘖及次生根开始生长,意味着进入光照敏感期。我们播种在遮阴条件下的烟农19,长到第8叶龄还不分蘖,没有次生根,只有5—7条初生根,可见稻麦共生期以不超过三叶期,水稻机收的稻麦共生期宜为12—15d,小麦的叶龄211—311叶,因此我场所选择的小麦烟农19、烟农21、皖麦50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日至10月20日。10月20日前应结束稻套麦。312 浸种催芽,适量播种

根据我场土壤持水特点和小麦发芽特性,我场10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在16—18℃条件下,播种、浸种、催芽到第一条初生根长至半粒籽的烟农19,在播后3—4d初生根在接触土表的根冠上开始长出根毛,形成根毛区,2005年观察,根毛区对水分要求敏感,如果墒情不适宜,初生根很容易枯竭,枯竭后的初生根即使再给予较好的墒情也不复生,只有另外的几条初生根继续萌发生长,而且这样的苗长势瘦弱。针对我场土壤结构,在播后3—4d再跑一次水有较好的拿苗效果。按发芽率85%的烟农19,10月上旬

2

1 麦子品种的选择

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寒性和抗倒性较强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为宜,我场近3年使用的小麦品种为:烟农19、烟农21、皖麦50。

2 套麦田块的选择及播前准备

211 选择适宜的稻田

前期搁田基本到位,没有倒伏,没有渍水的田块,太烂的田不适宜做套麦田。水稻收获期必须是在播麦后12—15d之内,沟系配套排灌条件较好,草害较轻,特别是看麦娘、罔草等禾本科杂草不严重的田块。212 播前准备

21211 稻田开好“十”字沟和边沟 在灌跑马水之前,稻田要开好边沟和“十”字沟,其规格为横沟25m一道,深25—30cm,于地中间开挖一道竖沟,沟深20—25cm,田周围开挖边沟,边沟深25—30cm。

21212 灌好跑马水 播前1—2d,对准备套播的稻田灌一次跑马水,水要灌透,到播种时保持田间湿润,有花皮水,确保积水在套播后10h内耗干或排干。近3年,我们根据我场土壤质地,选择几块有代表性的稻田定点、定时观察灌水情况。结果说明:我场一般田块长1000m,宽50m,从开始进水到田间灌水深度达5—7cm水层,约需4—6h,而后排去灌排渠里的水,4h后80%以上土表露出水面,前后约10—12h,一次灌水结束。

21213 施基肥 播前1—2d施基肥,施尿素75kg/hm,二胺150kg/hm。

21214 种子处理 于播种前2d,浸种8—12h沥水后堆闷

2

2

作者简介:江鸿辉(1949-),男,福建省龙海市人,现任江苏省洪泽湖农场植保站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及农业技术应用推

广工作。收稿日期:2006-03-01

36

播种1715kg湿种(折干种15kg)一般可拿26—28万苗。313 播种芽长适宜的种籽

为了摸清浸种8h后催芽至芽多长适宜播种,2005年进行四个处理试验观察,即同时播种:A、干麦种;B、已露白的种子;C、芽长5mm的种子;D、芽长10mm的种子,而后于播后30d考苗,结果是播种干种子的平均218叶,没有分蘖;播种露白种子平均317叶,有013个分蘖;播芽长5mm种子的平均417叶,平均单株一个分蘖;播种10mm芽长的平均410张叶,有014个分蘖。说明播种芽长5mm的较好。从对播干麦种的处理的系统资料看出,在秋播最适宜的湿度、温度(10月上、中旬,16—18℃)条件下,干麦种播后1d后胚胀凸,2d后破胸,3d后出单根,4d后出三根,播后5d刚达到三根下扎针芽长2—3cm,说明干种从播种至出苗所需积温是相对稳定的,吸水膨胀至萌发所需积温是50℃;幼芽每长10mm所需积温是10℃。314 播  种

均匀播种,插好标杆定好播幅,再称量好种子,分三次均匀撒播,第一次先顺稻行撒40%—45%,第二次再垂直于稻行撒40%—45%,第三次将剩余的种子撒在田边四周,确保一播全苗均苗。

基本定长时,追施拔节孕穗肥,尿素75—112.5kg/hm

2

2

左右,于小麦倒2叶期追施保化肥施尿素75—11215kg/hm。在抽穗扬花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2250g/hm,也可在小麦倒3叶期前后穗肥一次追肥,施尿素150kg/hm。

由于稻套麦根系较浅,抗倒性差,为防倒,在小麦拔

2

节前一个叶龄(倒5叶期),喷施多效唑900—1050g/hm。

22

6 化学除草

2005年我场稻套麦田冬前杂草主要有禾本科的看麦娘、罔草,茜草科的猪殃殃,菊科泥湖菜,十字花科野生油菜,以及石竹科的牛繁屡等近30种。防治适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1)防治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草用40%快灭灵悬浮剂4g或用施它隆30ml+20%二甲四氯150ml(二甲四氯在麦苗4叶以后用)加水50kg喷雾。

(2)防治以猪殃殃、看麦娘为主的麦田,每1hm用20%施它隆乳油750ml+619%骠马900ml加水750kg喷雾,冬前防治也可用25%异丙隆3000-3750g+20%施它隆450ml兑水750kg喷雾。

(3)施它隆对荠菜防效差,荠菜发生量大的田块应改用巨星,每1hm用75%巨星1g+20%二甲四氯2250ml加水750kg喷雾。

(4)大麦田防治看麦娘及阔叶草每1hm用25%异丙隆3000-3750g+20%二甲四氯1875ml或用25%巨星1g加水750kg喷雾。

2

2

2

4 及时收割

从灌第二次跑马水到收割约有10—12d搁田时间,根据农科所稻田观察,此时田间墒情即已可用日产久保田系列收割机收割水稻腾茬。2005年做了稻草还田试验将稻秸秆切成5—8cm的长度,均匀撒施于田面,按1500kg/hm、3000kg/hm、4500kg/hm、6000kg/hm、7500kg/hm鲜草量和不留草6个不同量的比较试验说明7500kg/hm鲜草量对麦苗不会构成影响,越冬期间还有护苗作用。

2

2

2

2

22

7 防病治虫

冬前,主要是结合化除,防治一次灰飞虱。开春后做好对蚜虫、麦蜘蛛的查治,防治麦蚜虫用10%吡虫啉450ml/hm兑水喷雾,以兼治灰飞虱。气温回升后,要注

2

5 科学施肥

稻套麦一生总投肥量比常规条播略高,每1hm总投肥量为:N21715—24715kg,P2O5135kg,K2O45kg,折合每1hm尿素41215—48715kg,二胺300kg,氯化钾75kg。施肥策略是前期促早发,中期保稳长,后期不早衰。施肥方法:麦苗3—4叶期追施苗肥尿素150—18715kg/hm,在开沟前将剩余的二胺10kg施下。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上接第128页)

产效应显著。试验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517—715cm,穗长增加017—118cm,实粒数增加713—1019,千粒重增加018—117g,穗数增加611—819万/hm,增收91917—119718kg/hm,增产13176%—18147%,土壤有机质提高

017—111g/hm。

22

2

2

2

2

意白粉病的调查,当白粉病病斑出现在倒4叶时,用粉锈灵750—1050ml/hm兑水喷雾。后期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麦子穗期病虫综合防治,主要防治对象为: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灰飞虱、粘虫等,每1hm用50%多菌灵胶悬剂1500ml+20%粉锈灵750g+10%吡虫啉450g+辛硫磷750g,具体按当时病虫情报为准。513 绿豆平衡施肥示范效果显著

示范结果表明平衡施能促进绿豆生长。株高能增加014—918cm,生物量能增19915—152610kg/hm,有效分枝数增加011—015,单株总荚数增加0—0160个,每荚粒数增加011—112个,单株粒数增加2127—11176粒,千粒重增加0146—6178g,单株粒重增加0125—1189g,增收125—38010kg/hm,增产11156%—31177%。平衡施肥可以改善绿豆品质,石坝2001春季栽培示范地,碧绿发亮好看,蛋白质增加0125%,粒大饱满,籽粒均匀,瘪粒减少216%,千粒重增加6178g。

2

2

2

2

512 小麦平衡施肥示范

小麦使用平衡施肥法,抗倒伏,抗赤霉病增强,株高增加3—9cm,穗数增加2311—3916万/hm,穗粒数增加113—416个。增产330—760kg/hm,增幅8112%—21137%,土壤有机质提高017—115g/kg。

2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