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本教学设计由 提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书第14~15页的主题图。)
%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 3、2。教师同时板书。)
[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1
\"
(板书:《比大小》)
二、新授
探究一:
1、 知道相等。
;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说的方法,也就是: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 (点击
教师并板书。)
·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迁移。]
2、认识等号。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好,你们已经会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本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你们真棒。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学生回答:等号。)
(点击 媒体出示:=)
!
师: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教师板书:3=3 ,带领学生书空;点击 媒体出示:读作:3等于3;带领学生读一读。)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
师:所我们可以说: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
2 3只猴子对应3个桃子,正好一样多。 媒体演示:一样多。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桃子图,媒体出示: 3、3。
(点击 媒体出示: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师带领学生读一读。)
3、练一练。
;
(媒体出示):
( ) ( ) □○□
要求:(1)可以用数几表示小动物的只数
;
(2)方框里填几,圆圈里填什么符号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 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师:我们用手势来表示等于号(教师示范,学生学做),下面这题我们就用手势来表示。
(媒体出示)
┊ ┊ ┊ ┊
{
□○□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媒体出示数和等号。)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说一说举例,帮助加深对于“=”意义的理解。]
《
探究二:
1、 知道大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香蕉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
(学生可能回答:_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香蕉有2根,猴子比香蕉多,所以香蕉不够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香蕉摆了2只,猴子和香蕉一一对应,香蕉比猴子少了,所以香蕉不够分。
3
%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根香蕉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多,香蕉少,香蕉不够分了。 (点击
2、认识“>”。
师:猴子有3只,香蕉只有2根,(分别点击猴子图和香蕉图,媒体出示3、2)3比2多,我们还能用等于符号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
师:这是大于号。(点击
领学生读。)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大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
(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
(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
(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点击
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2、 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 (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探究三:
1、知道小于。
~
(媒体出示:猴子与梨图。)
4 媒体演示:猴子比香蕉多。教师并板书。) 媒体出示:>。) 媒体出示:读作:3大于2;带(教师板书:3>2 ;带领大家书空;点击媒体出示开口大,朝大数。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了,所以梨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只梨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少,梨多。 (点击
?
3、 认识“<”。
师:猴子有3只,梨有4只,(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梨图,媒体出示:3,4)3比4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小于号。)
师:你们可真行!(点击媒体出示:<。)这是小于符号。
%
出示:读作:3小于4;师带领学生读。)
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板书:3<4 ,带领学生书空;点击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
(学生可能回答:
(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
}
(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
(3)小于号的左边是小的数,右边是大的数。
(4)小于号的开口也是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尖头小,对小数。 (点击
4、 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 (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5 媒体演示:猴子比梨少。教师并板书。) 媒体出示尖头小,对小数。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比大小》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2、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学生经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9只猴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请学生认读1—5各数。
(二)提问:4前面的数是几3后面的数是几
》
二、探究新知
(一)师讲故事后,出示主题图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 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师播放课件)
(二)引导学生学习“>”“<”“=”
]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将3只猴子和3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
(3)师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
、
(4)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
(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板书“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将3只猴子和2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
(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
(3)师说明:3只猴子多些,2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3要大些,2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
(5)师教读3大于2并板书。
;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3、教学“<”(猴和梨比)
(1)师将3只猴子和4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
@
(3)师说明:4个梨多些,3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4要大些,3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
(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3小于4”)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小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小于号跟大于号同样的性质: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
4、区分“>”、“<”
学生观察“>”、“<”,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或者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
四、全课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知道了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都是: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还知道了: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 3、2。教师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板书:《比大小》)
|
二、新授
探究一:
1、 知道相等。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说的方法,也就是: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3只猴子对应3个桃子,正好一样多。
(演示:一样多。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桃子图,媒体出示: 3、3。教师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迁移。]
2、认识等号。
^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好,你们已经会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本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你们真棒。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学生回答:等号。)
(出示:=)
师: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教师板书:3=3 ,带领学生书空;出示:读作:3等于3;带领学生读一读。)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
(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师:所我们可以说: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
(出示: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师带领学生读一读。)
3、练一练。
:
(媒体出示):
( ) ( ) □○□
要求:(1)可以用数几表示小动物的只数
!
(2)方框里填几,圆圈里填什么符号你是怎么想的_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 分别出示答案。)
师:我们用手势来表示等于号(教师示范,学生学做),下面这题我们就用手势来表示。
(出示)
、
┊ ┊ ┊ ┊ □○□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和等号。)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说一说举例,帮助加深对于“=”意义的理解。]
探究二:
1、 知道大于。
(出示:猴子与香蕉图。)
.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香蕉有2根,猴子比香蕉多,所以香蕉不够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香蕉摆了2
\\
只,猴子和香蕉一
一对应,香蕉比猴子少了,所以香蕉不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根香蕉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多,香蕉少,香蕉不够分了。
(演示:猴子比香蕉多。教师并板书。)
¥
2、认识“>”。
师:猴子有3只,香蕉只有2根,(分别点击猴子图和香蕉图,出示3、2)3比2多,我们还能用等于符号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师:这是大于号。(出示:>。)
(教师板书:3>2 ;带领大家书空;出示: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大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
(学生可能回答:
(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
(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
(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出示开口大,朝大数。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2、 练一练。
(出示) ( ) (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出示数;分别出示答案。)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探究三:
1、知道小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梨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了,所以梨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只梨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少,梨多。
(演示:猴子比梨少。教师并板书。)
3、 认识“<”。
师:猴子有3只,梨有4只,(出示:3,4)3比4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小于号。)
师:你们可真行!(出示:<。)这是小于符号。
(板书:3<4 ,带领学生书空;出示:读作:3小于4;师带领学生读。)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
(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
(3)小于号的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