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I工程测避・勘察设计I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l ENGINEERING SURVEYING・ENGINEERING DEP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李萌 脯要】本文以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某站岩土工程勘察为 同体系的构造断裂面错纵复杂交织在一起,岩浆的 侵入穿插使其更加复杂化,褶皱遭受后期的破坏, 过,场地环境复杂。结构埋深较大,施工工艺复杂 多样,因此采用机钻取样时,钻孔深度较大。采用 钻探、静力触探为基础,辅以原位测试的综合勘察 方法采用泥浆护壁循环钻进,分回次钻进取芯的钻 背景,分析了该项目沿线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质条件及质量保证措施,提出了以钻探、静力触探为基础, 己很难恢复本来面貌。区内高角度压性结构极不发 育,地层产状较缓,低角度的推覆构造强烈,地表 辅以原位测试的综合勘察方法,为该地区其他类似工程提 供了借鉴 【关键词】苏州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 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现有的地面交通体系也越 来越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出行需求。轨道交通系统 具有用地省、运量大、时间稳定、节能环保的优点, 目前,我国已经有39个城市建设了或正在规划建设 轨道交通工程。预计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 城市将达到5O个,轨道交通里程要达到近6 000 km 的规模。目前,苏州已通车运行轨道交通l号线和 2号线,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即将通车,2016 —2022年,苏州轨道交通里程要达到160.8 km。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关键环 节,是设计与施工的基础,分析总结苏州市轨道交 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对提供准确可靠的勘察资 料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于2009年12月开工, 一期工程于2013年l2月建成投入运营。该工程从 南向北横贯苏州市城市中心区域,途经相城、姑苏、 吴中、园区湖东4区。整体走向呈“L”字,线路全 长26.951【Ⅲ,全线设站22座,其中高架站6座、地 下站l6座,设车辆段一处,主变电站两处,分别位 于苏州火车站和宝带西路站,控制中心与1号线合 建于相门人行天桥南侧。火车站站为2号线与4号 线十字换乘站,位于2号线测设里程AK3+652处, 苏州火车站北侧,结构形式为地下三层岛式结构, 拟采用明挖法施工。 二、工程地质特点 1.区域地质构造特点 本区属江南地层区苏州~长兴小区的江苏部 分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东部第四系较厚, 前第四系均被覆盖,西部前第四纪地层广泛出露地 表。据地表出露及勘探资料分析,区内前第四纪地 层发育不全,仅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 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地层。地质环境条 件复杂程度属中等地区。从区内构造特征反映,不 广泛分布的泥盆系多推覆于新地层之上。依据区内 构造形迹的互相组合,初步确定了几种构造体系或 构造形式:即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新华夏系 构造及弧形构造。本区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反映 不强烈,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西部丘陵山区 处于缓慢抬升,东部平原区轻微下降,据中国岩石 圈新构造时期升降幅度图,1956 ̄1977年地形形变 测量结果,平原区2O年间垂直形变速率不到 0.1 mm/a,属地壳活动稳定区。 2.地形、地貌特点 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 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 ̄200m之间, 其中,窟窿山高341.7 m,南阳山高338.2m,西山 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 达300余m。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 182 m、天平山201 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 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 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苏州东部地区 则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 型的水网化平原。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 通过。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3.地层分布特点 由于地处苏州火车站,地表土体受人类活动影 响明显。根据野外钻探资料,以及原位测试和室内 试验成果资料,在钻探深度内,可以将勘察场地划 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和15个工程地质亚层。 三、水文地质特点 据本次勘察结果,地表水主要为河浜内的水体, 该河浜宽约18m,水深约1.00~2.05m,河底淤泥 厚度0.50--1.5O m。勘察期间,实测的河水位标高 为0.66 m,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周边排污影响, 其年变幅1 m左右。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微承 压水和承压水。潜水层主要由填土层组成,透水性 不均匀;承压水层由晚更新统沉积成因的土层组成, 透水性及赋水性中等。 四、勘察方法特点 根据本勘察场地的特点及以往勘察经验,采用 钻探、静力触探为基础,辅以原位测试的综合勘察 方法。由于本站点为换乘站,上部又有铁路轨道经 131 探工艺,采取原状土样和标贯实验的扰动样。因此, 能够较为全面地揭示该站点的地层情况。原位测试 中的波速测试,利用人工敲击木板产生的剪切波向 下传播,在地层的某深度直接接收直达压缩波的初 始和第一个直达剪切波的到达时间,从而求取某一 土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五、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钻探从业人员管理 技术人员做好上岗前培训与考核,持证后上岗。 做好详细的勘查大纲、技术与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2.加强施工设备管理 定期查验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杜 绝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3.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前,做好钻孔的测放工作,探明地下管线, 避开高空障碍物,施工时精准定位,不擅自搬移孔 位。钻探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取 样规范,不超进尺。 4.终孔后及时封孔 保留好相关的影像记录,钻探的泥浆水由专人 负责回收后统一处理,并清理干净场地。 5.做好施工标识 搭建施工围挡,悬挂地铁施工指示牌,占道施 工的在显著位置设置交通疏导指示牌,避免对交通 造成不利的影响。 六、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施工 复杂多样,环境敏感严格,其对勘察的要求远高于 一般的工民建勘察。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一项 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 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依据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 合理安排钻探、取样和试验,是确保做好城市轨道 工程勘察工作的前提,对提供准确可靠的勘察资料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永勤.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J]. 工程勘察,2008(增1):13—15.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苏州 2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