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信用体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1根据信用体系的序列构成和应该具备的必要要素对我国现行的信用体系进行考察,会

发现我国的信用体系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组织要素来看,我国信用体系的组织建设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组织在有些省市虽然已经建立但是相应的功能和作用由于受到市场发育程度的限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例如政府的征信组织,在北京和上海已经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而其他省市还没有建立起来,更谈不上各省市征信系统联网所形成的全国征信系统。

第二,从制度要素看,信用体系中的组织运作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使已经存在的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无所适从。例如资信评级的运作制度,资信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是多大、能否兼营非资信评级业务、如何在资信评级中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如何对资信评级结果进行跟踪、等等都没有正式的制度。

第三,从市场要素看,与信用相关的市场并不完善,已存在的市场发育程度也比较低。我国的票据贴现和票据承兑市场已经存在,但是发育程度较低,限制了信用的提升。我国的资信评级市场也存在,但是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形成了“诸侯割据”的竞争态势,且资信评级的业务单一,全国性的资信评级市场没有形成,丰富化的资信评级业务有待开拓。我国的信用风险分散市场正在酝酿建立之中,信用风险分散受到了限制。

第四,从法律要素看,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台了不少的法律,但是与信用相关的法律体系没有建立,特别是信用法律体系中的核心性法律没有能够制定,没有一部专门的信用法律,信用法律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1

极刑村

第五,从文化要素看,我过现代信用文化没有能够建立,职业道德沦丧,经济伦理道德观念混乱。

形成我国现在信用体系残缺不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转制型国家,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时间较短,问题的暴露和解决也有个时间上的序列,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预见和解决在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在信用问题凸显出来之前,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关注的焦点是经济体制的选择、产权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等。在不断的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的同时,加强有关的立法和出台相对应的政策。现在信用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体系摆在了眼前。

第二,我国在历史上没有形成过完整的现代市场经济,而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这样使得我国传统的信用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也没有能够把传统的信用文化融合到现代市场经济中来;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方的信用文化也在不断的向国内进行渗透,从而产生了我国传统信用文化、计划经济的伦理道德、西方信用文化及经济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与整合。现在的这种冲突与整合在进行之中,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文化还没有形成,从而出现了职业道德沦丧和经济伦理道德观念的混乱。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市场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过程,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不断的完善中,我们也难以强求现在马上就实现具有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市场体系。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监管能力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的,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建设模型,政府对市场的培育和开放程度是随着政府调控和监管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开展的。我国的一些市场,例如资产的证券化市场、债券的证券化市场、以及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也将随市场条件的成熟和政府调控和

监管的能力提高将逐步培育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