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A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它们的发病率较高,明确发病的原因是治疗的关键,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超过9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都是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而脑血管畸形则是中青年人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头颅CTA(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最主要方法,双源CT扫描时血管和骨质的直接减影(去骨功能)是它的技术亮点之一,特别是在头颅CTA方面更是单源CT无可比拟的。它可以根据碘含量的特殊算法,更加清晰地显示脑血管,避免了常规血管成像去骨过程中常常造成颈内动脉颅底段显示欠佳的缺陷,大大减少手工操作后处理的时间,利用双源CT的独特的血管成像原理重建出来的脑血管有着更清晰、更直观等优点,对明确诊断起了很大的作用。
图 1
图2
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急症,双源CT通过患者一次屏气快速完成扫描,结合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进行明确诊断,并可同时排除主动脉夹层或急性心肌缺血造成的不典型胸痛。通过血管内造影剂的充盈情况,可以观察血管内栓子形态、位置及造成局部管腔狭窄程度。从三维角度显示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和分支血管的病变形态及血管狭窄程度。能直观显示肺灌注缺损区域。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及溶栓治疗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图3
图4
双源CT在体部CTA中的优势
体部结构复杂,组织多、密度差异多,增强后血管及强化结构繁杂,与单源CT相比较,双源CT在显示体部结构上具有更多优势。双源CT可以通过去骨技术使血管显示的更清楚;对血管系统特别是对动脉血管系统病变,更清晰、确切地显示大范围复杂血管的完整形态、走行和病变,图像立体感更强。通过动脉血管去钙化斑块的显示和去除,以减少伪影对管腔显示
的影响。通过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较准确地分辨软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以进一步判断其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图5颈部CTA
图6颈部CTA
图7颈部CTA
图8布加综合症
图9布加综合症
双源CT可以区分尿路结石
双源CT能量成像以两个不同能量X射线源、不同电压值对同一解剖结构在一次扫描时采集到两组数据。改变了以往只能通过CT值来做密度分辨率对比的局面。可用于标识、区分成像组织,以及病变定性研究。如结石成分分析等。
结石可以是多种成分的,如尿酸盐结石,草酸钙结石,三磷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等。双源CT能量分析能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区别其为尿酸结石还是非尿酸结石;并可对其成分进一步分析,如是草酸钙结石还是胱氨酸结石等。而结石成分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溶石疗法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疗效较好,对含钙结石和感染性结石疗效较差等。
图10右肾下盏肾结石,结石成份为非尿酸结石
图11右肾下盏肾结石,结石成份为非尿酸结石
双源CT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双能量扫描拓展了CT的临床应用范围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例如双能量肌骨成像(显示肌腱、软骨和韧带 ),分析组织的化学组成成分——例如双能量痛风检查(显示尿酸盐的结晶,对痛风结节进行定性分析),改变了以往只能通过CT 值来做密度分辨率对比的局面。
痛风患者关节内沉积的尿酸结晶会破坏软骨与骨组织,特别是发病多年的患者。通过双能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可用于痛风探查。这种全新双能量应用可帮助医生清晰识别位于四肢的尿酸结晶,监控治疗过程中结晶的变化情况。
人体的软骨、肌腱及韧带结构由于它们的X 线衰减系数差异较小,通常在常规CT 中无法加以区别显示。但由于这些结构成分中胶原分子侧链中的密实羟( 基) 赖氨酸和羟脯氨酸对不同能量的X 射线却有较明显的衰减差异而得以与周围结构清晰地区别显示,弥补了CT 检查的盲区。如对于主要由胶原构成的手和足部肌腱,可以观察到大部分较长肌腱的起点、走行和止点,对研究正常肌腱的解剖有很大帮助,亦能评价外伤患者韧带、肌键的连续性以及软骨的完整性。
图12痛风结节
图13痛风结节
图14肌腱韧带
图15肌腱韧带
双源CT在结肠仿真内窥镜中的应用价值
双源CT结肠仿真内窥镜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具有无痛,无创的特点,相对于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更短,最大限度减少了病人的检查痛苦及由于呼吸运动、肠蠕动造成的伪影,肠腔内结构细致逼真,通过调整图像透明度及伪彩色使病变显示更加清晰,可以早期发现更小病变,有利于病人的及时治疗。
双源CT结肠仿真内窥镜可以全面的观察病变的形态特征,通过二维和三维影像间任意转换,可从任意角度和方位观察肠腔内结构,并可观察肠壁及肠外器官,从而了解病变与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获得和病变有关的大量信息,便于对病变进行分期及预测愈后。
相对于结肠镜检查,下列病人更适合双源CT结肠仿真内窥镜检查: 1、结肠过于迂曲、冗长、横结肠下垂,结肠镜难以插入全结肠。 2、病人全身情况极差、年老体衰患者难以接受结肠镜检查。 3、精神极度紧张, 惧怕结肠镜检查。
4、肠腔内占位病变较大, 肠腔狭窄,结肠镜难以通过狭窄处。
图16
图17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严重危害病人生命的大血管疾病,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对提高生存率极为重要。
在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和评价中, 双源CT可以在一次闭气时间内完成主动脉全程扫描,同时采集的各向同性数据所得图像细腻逼真。通过扫描时血管和骨质的直接减影(去骨功能),结合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可以全方位观察病变情况,减少手工操作和后处理,获得主动脉影像的耗时短并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及夹层的部位、范围、入口、出口,主要分支血管近端累及情况,附壁血栓以及管腔狭窄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甚至较小的穿透性溃疡也能得到显示,快速而准确地证实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为临床制订术前治疗方案和评价介入术后支架情况提供重要的依据。
图18夹层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
图19夹层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
双源CT在心脏的应用
冠状动脉成像
DSCT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心脏CT成像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检查舒适性。DSCT在无需控制心率的前提下可以清楚
显示管径 ≥1.5mm的冠状动脉的 2~3级分支,可准确判断狭窄的程度,尤其是对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冠状动脉斑块研究
双源 CT因其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不受心率的影响,对斑块的显示和测量更为精确。其2个发射管可以用不同的电压进行检测,这样就提高了组织的特异性显影,冠状动脉上钙化或非钙化斑块检测率也大大的提高。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
双源 CT对排除支架内的再狭窄还是有很好的可靠性,可作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良好工具。 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的评价
冠状动脉搭桥术仍然是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桥血管闭塞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搭桥血管在术后闭塞率随时间明显增加,双源CT对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术后随访的有效工具。
显示更精细的解剖结构及心功能评价
双源 CT可以在大部分的重建间隔提供一个更加清晰的瓣膜成像。同样的,左心室功能可以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数据中进行定量化,心肌与心室血池的对比成为定量左心功能射血分数的重要前提,双源CT的提供的优秀组织对比和心室壁的成像都能满足容量分析的要求。
图20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复查
图21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复查
图22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复查
图23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复查
图24正常冠状动脉CTA
图25正常冠状动脉CTA
双能量成像在评价肝癌介入治疗效果
双能量成像的概念就是在不同的能量水平进行组织的扫描并观察其显像。两个X 射线源同时进行两组不同的能量数据采集显示不同的衰减值,特定组织显示出的特殊衰减特性可准确的区分组织类型。
针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由于碘油沉积,从影像学上很难对肝癌的预后及复发的做出较准确的检测;但是通过双源CT的能量减影后,将碘油的高密度影抵消后,可以清晰显示出病灶及其病灶周围的肝脏实质情况,明确的区分液化坏死的低密度区及复发的高密度病灶。
图26肝癌介入治疗后CT平扫
图27双能量减影前
图28双能量减影后
双源CT落户广州:动态三维内脏即时看(组图)
http://www.dayoo.com 2009-06-06 18:06 来源: 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0)
广州日报讯(记者伍君仪 摄影报道 通讯员银春林、刘文勇)今日下午,广东省首台双源CT的开机典礼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行。据放射科欧陕兴主任介绍,以往的CT介入方式缺乏病灶本身与周围组织关系的立体感,而这台价值近两千万的西门子双源CT能够实时显示动态的三维影像,对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0种疑难重病和人体重要脏器的检查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该院1月引进该设备以来,进行了5000多例临床检查和治疗。
突破传统的临床应用,双源CT其技术优势在于:
1、自然条件下任意心率下的无创性心脏检查,无需使用控制心率药物,病人辐射剂量为普通CT的 50%;大孔径、最长扫描,数秒内完成全身多部位CT血管三维成像,快速对冠心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冠脉支架与冠脉搭桥术后复查,显示细小解剖结构,如内耳的听小骨。
2、双能量减影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结石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评估脑出血内新鲜出血、肺栓塞范围、肌腱韧带损伤,硬斑块性质等扩展了CT前沿性临床应用领域,对病人带来了福音。
3、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检查, 一次检查即可明确胸痛病因,大范围下肢血管CTA显示糖尿病血管狭窄或闭塞。
4、双源C的双能量成像功能给临床带来了许多探索课题与无限想象空间,进一步扩展了CT的临床应用范围双源CT相当于双64层CT,特点为6个字:快、宽、广、高、低、细。即:快扫描0.33s,宽适应证和宽探测器(36mm),广覆盖,高流通量,低剂量(1/2-1/4)50-80%,丰富细节(0.1mm)。双能量成像与容积再现,微细病变无漏检。尤其对心肺低剂量筛查、肿瘤定性、多器官功能评估,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效果卓越。
广州军区总医院放射科学科是广州军区重点学科引进双源CT为学科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短时间内积累心脏CTA 500例病例,对于血管小显示相当于DSA水平,在技术管理具有自己技术风格,体现在技术细节优化与软件诊断功能的开发,形成了优势品牌,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填补了广东省的空白。
广州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研究中心在先天性心脏病、老年性心脏病、呼吸系统与、神经内外科、骨科临床与科学研究步入军队先进行列,双源CT设备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筛查,早期救治急危重症病人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临床科研合作对于“十一五”支撑计划,863重大课题,与华南理工大学医工科合作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很好平台。 总之,双源CT对病人最大的好处在于,快速诊断,图象质量高,辐射剂量小,病人安全,诊断结果可靠,对于快速诊断心脏疾病与早期肿瘤功能诊断具有突出的效果。
CT室技师、技术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技师指导下,担负各项技术操作工作。
二、按照医师要求,负责病人扫描、图像拍摄、传输、洗片及照片整理工作,并做好扫描操作登记。
三、负责CT机器及激光像机、自动洗片机等附件设备的安装、维修、检查、保养、使用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四、负责病人扫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熟悉掌握特殊造影,增强技术工作。
五、参加集体阅片,负责评讲扫描图像、照片质量,定期配制、更换显定影液。
六、负责CT扫描室、机房、操作室、暗室清洁卫生工作。
七、学习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参加技术革新,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八、参加科室值班。
技术员的职责是协助技师进行以上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