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学诞生于( C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2、德国的( A )首先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别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A.康拉德·费德勒 B.黑格尔 C.格罗赛 D.狄索瓦 3、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是( B )。 A、达芬奇 B、乔托 C、米开朗基罗 D、拉斐尔 4、南齐谢赫论绘画“六法”时,第一条就是“( B )”。 A、骨法用笔 B、气韵生动C、随类赋彩 D、传移模写 5、“扬州八怪”是指( D )朝活跃在扬州的8位风格相近的革新派画家。 A、宋 B、元 C、明 D、清
6、影片《城南旧事》由( C )导演,曾获金鸡奖。 A、谢添 B、谢晋 C、吴贻弓 D、滕文骥
7、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中国近代教育家是( B ) A、鲁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徐特立 8、下面不属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 C )。
A、四川峨眉山 B、浙江普陀山 C、河南嵩山 D、山西五台山 9、《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 C )的代表。 A、贝多芬 B、巴赫 C、约翰.施特劳斯 D、李斯特
10、我国著名的青铜器雕塑作品《人面鼎》产生于( A )时期。 A.殷商 B.战国 C.东汉 D.西汉
11、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青铜器物架》产生于( B )时期。 A.殷商 B.战国 C.东汉 D.西汉 12、康德最著名的美学论著是( B )。 A、《美学》 B、《判断力批判》 C、《汉堡剧评》 D、《拉奥在孔》 1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B )。 A、顾恺之 B、张择端 C、王世贞 D、唐伯虎 14、梅特林克的《青鸟》、《不速之客》等作品是( A )戏剧的典型之作。 A、荒诞派 B、象征派 C、写实派 D、印象派 15、《向日葵》是后期印象派画家( C )的静物油画。 A.米勒 B.莫奈 C.凡·高 D.高更 16、《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D )的重要作品。 A.达·芬奇 B.拉斐尔 C. 罗丹 D. 米开朗基罗 17、被称为“塑圣”的唐代雕塑大师是( C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杨惠之 D、戴逵父子 18、下面哪首乐曲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是( A )。 A、《荒山之夜》 B、《命运交响曲》 C、《梁祝》 D、《黄河大合唱》 19、楷书最早产生于( A )。 A、汉代B、魏晋C、唐代D、宋代
20、油画《父亲》是当代画家( B )的作品。 A、齐白石B、罗中立C、陈逸飞D、徐悲鸿
21、《等待戈多》是( D )戏剧的代表作。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荒诞派
22、著名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是( D )的代表作之一。 A、梵高 B、高更 C、伦勃朗 D、毕加索 23、( D )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A、1895年 5 月 1 日 B、1905年 5 月 1 日 C、1905年 12 月 28日D、1895年 12 月 28日
24、英国唯美主义者( A )认为“万物皆流,唯有艺术的瞬间永恒”。 A、佩特B、王尔德 C、柏格森D、戈蒂叶
25、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是( A )的作品o A.籍里柯 B.库尔贝 C.米勒 D.雷诺阿 26、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草垛》等是法国( D )的代表作品o A.后印象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 印象主义 27、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作品《塔希提的妇女》的作者是( B )。 A.塞尚 B.高更 C.德拉克洛瓦 D.米勒 28、我国第一部国产电影片是( A ),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 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生死恨》 D、《浮华世界》 29、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 C )。 A、北岛B、舒婷C、海子D、顾城
30、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以( A )最为著名。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书法 31、王羲之是( B )代的著名书法家。 A.汉 B.晋 C.唐 D.宋 32、书法艺术产生于( C )。
A.日本 B.朝鲜 C.中国 D.古罗马 33、下面哪部作品是以塑造视觉形象为主( C )。 A、《红楼梦》 B、《岳阳楼记》 C、《父亲》 D、《致爱丽丝》 34、最早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墨竹画 C.贺拉斯 D.普洛丁 35、雕像《巴尔扎克像》是法国著名雕塑家( D )的作品。 A、卡尔波 B、理查德 C、克洛岱尔 D、罗丹
36、“三一律”是欧洲( B )戏剧的创作法则。
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 C. 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37、《西斯廷圣母》是著名画家( B )代表作之一。
A.达·芬奇 B.拉斐尔 C. 米开朗基罗 D.欧里庇德斯 38、毕加索是( D )著名画家。
A.荷兰 B.法国 C.德国 D.西班牙 39、宋代书法出现了“宋四家”,以下不属于“宋四家”的是C A、苏轼B、米芾C、蔡京D、黄庭坚 40、被赞誉为现代舞之母的( C ),是确立美国现代舞创作精神的舞蹈家。 A、玛莎·葛兰姆 B、艾格尼斯·德米尔 C、依莎多拉·邓肯 D、阿尔文·艾利 4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B )朝的绘画作品。 A. 唐 B. 宋 C. 元 D. 明 42、《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是( B )绘画的代表作品。
A. 印象主义 B.立体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43、“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B )
A、英伽登 B、姚斯 C、别林斯基 D、莱辛
44、下列哪个艺术流派属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D ) A、古典主义 B、自然主义 C、浪漫主义 D、存在主义 45、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是( A )。 A、模仿说 B、游戏说 C、巫术说 D、劳动说 46、巴黎圣母院属于( B )式建筑。
A、拜占庭式B、哥特式C、罗马式D、巴洛克式 47、《老人与海》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重要作品,它的作者是( A )。 A、海明威B、狄更斯C、欧.亨利 D、契柯夫
48、美国当代美学家( C )从符号学美学出发,进一步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A、查·桑·皮尔士B、罗兰·巴尔特 C、苏珊·郎格 D、恩斯特·卡西尔 49、《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B )。 A、聂耳B、冼星海C、贺绿汀D、郑律成 50、《历代帝王图》是我国( A )朝的绘画作品。 A、唐 B、宋 C、明 D、元
51、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 D )。 A、冬日浮想 B、《如歌的行板》 C、生命 D、《小俄罗斯》 52、“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艺术鉴赏主体的哪一个特点( D )。 A、对艺术作品的享用B、对艺术作品的阐释C、从艺术作品中的受到教育D、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
53、西洋画的主要画种是( C )。 A.版画B.水彩画C.油画D.水粉画
54、提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理论的是( B ) A、荣格 B、马克思 C、康德 D、列宁
5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B )说。 A 风格 B 境界 C 神韵 D 格调
56、下面哪部画作是毕加索的代表作( D ) A、《转战陕北》 B、《呼喊》 C、《三女神》 D、《格尔尼卡》 57、艺术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D )
A、抽象思维 B、灵感 C、情感 D、形象思维 58、艺术创造的源泉是( A )
A、生活 B、艺术家想象 C、艺术家的情感 D、艺术家的联想 59、小说的三要素是( D )
A、人物、叙述、环境 B、抒情、情节、环境 C、人物、环境、题材 D、人物、情节、环境
60、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的古罗马建筑师是( A ) A、维特鲁威 B、米开朗基罗 C、密斯 D、汉密而顿 61、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 A )时期。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前期 C.奴隶制后期 D. 文明 62、《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A )的作品。 A.达·芬奇 B.罗丹 C.丹纳 D.但丁
63、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普罗米修斯》取材于( B )。 A.《圣经》 B.希腊神话 C.原始壁画 D.社会生活 64、《登幽州台歌》是我国( C )代诗人陈子昂的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 A.汉 B.晋 C.唐 D.宋 65、达利的油画《记忆(时间)的永恒》和布努艾尔导演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等是( C ) 流派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超现实主义 D.荒诞派 66、《人间喜剧》是( D )的重要作品。
A.狄更斯 B.托尔斯泰 C. 萨克雷 D. 巴尔扎克 67、《未来世界》、《超人》是( A )国的影片。 A.美 B.英 C.法 D. 中
68、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A 》。 A.诗学 B. 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69、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是(A )的作品。 A、籍里柯 B、库尔贝 C、米勒 D、雷诺阿
70、徐渭是我国明代艺术成就最高的( C )之一。 A.小说家 B.音乐家 C.画家 D.雕塑家
71、17、18世纪,欧洲绘画进一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其中( C )的《战舰归航》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
A.鲁本斯 B.伦勃朗 C.透纳 D.夏尔丹 72、电影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 )的放映。 A、《火车进站》 B、《战舰波将金号》 C、《母亲》 D、《罗马11时》 73、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 D )。 A、《老残游记》B、《聊斋志异》C、《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D、《儒林外史》 74、“有意味的形式”是哪一位艺术理论家提出的( B )。 A、杜夫海纳 B、克莱夫.贝尔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75、俄国“巡回画派” 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女贵族莫洛佐娃》,其作者是( B )。
A.列宾 B.苏里柯夫 C.委拉斯贵支 D.乔托 76、《英雄交响曲》的作者是( C )。 A、莫扎特 B、肖邦 C、贝多芬D、施特劳斯 77、《红字》是美国作家( B )的代表作。 A、奥尼尔 B、霍桑 C、爱默生 D、福克纳 78、( A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巴尔扎克像》等。 A.19 B. 18 C.17 D.16
79、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是法国( D )的代表作品。 A、后印象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80、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B )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歌德B、黑格尔C、叔本华D、尼采
81、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塑造于约( A )年。
A.公元前200 B.公元前100 C.公元200 D.公元100 82、《祭侄文稿》的作者是( B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张旭
二、填空题
1、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的代表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 2、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艺术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原则决定着艺术的发展。 3、“明代四大家”又称“吴门四家”,指在(苏州)从事绘画活动的画家(沈周 、( 文征明 )( 唐寅 )( 仇英 )。
4、意大利佛罗伦萨美蒂奇教堂内,保存着米开郎基罗的四件大理石雕刻,即( 晨 )( 暮)( 昼 )《夜》。 5、“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 拉斐尔 )。 6、后印象主义画派代表人物有( 高更 ) ( 凡高 )和( 塞尚 ),达达主义代表人物有( 杜尚 )等人。
7、戏曲界经常说的一句术语“四功五法” “四功”指的是 唱、念、做、打。“五法”是口法、眼法、( 手法 )( 身法 )( 步法 )。 8、南齐书法家( 王憎虔 )也提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唐代书法家( 张怀瓘 )把书法艺术分为神、妙、能三品,认为“风骨神气者居上”。 9、电影与电视的类型:按内容划分,即按传统说法是“四大片种”,即( 故事片 )、( 美术片 )、( 科教片 )和( 记录片 )。 1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唐代诗人( 王维 )的诗画艺术特点的概括。 11、19世纪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包括( 玩偶之家 ) ( 国民的公敌 )《社会支柱》等一系列的作品。
12、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 浮雕 )和透雕三类。 13、鲁迅说:“( 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4、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佩斯》。 15、《周礼·保氏》有“六艺”之称,即礼、( 乐 )、( 射 )、( 御 )、书、数。 16、著名的“托尔斯泰三部曲”即《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 )。 1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自唐代画家( 张璪 )的绘画理论。
18、提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美的。”的艺术家是( 罗丹 )。 19、“元代四大家”是指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 吴镇 )、( 王蒙 )倪瓒。
20、电影一般分为故事片、( 记录片 )、( 科教片 )、( 美术片 )。
21、美国1927年摄制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爵士歌王 )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2、清初著名画家( 朱耷 ),别号“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是他的代表作。 23、唐代大书法家( 张旭 )被誉为“草圣”。
24、“颜筋柳骨”指的是唐代大书法家( 颜真卿 )和( 柳公权 )。 25、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是唐代张彦远的( 历代名画记 )。
26、唐代雕塑大师( 杨惠之 )被称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27、首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是18世纪德国美学家( 席勒 )。 28、( 马拉之死 )是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路易·大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29、( 康德 )认为“美是表现自由的情感形象”,( 黑格尔 )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丹纳 )提出“艺术在于表现事物某个凸出而显著的特征”。 30、波兰著名钢琴家( 肖邦 )一生中创作了20多首钢琴练习曲,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C小调(革命)练习曲》。
三、名词解释
1、《兰亭集序》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作品。(2分)作品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品在用笔上,有藏有露,侧笔取势,遒媚劲健,自然精妙。结体上变化多姿,匠心独运。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七个“不”字,绝无雷同。作者的气度、风采、襟怀、情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体式灵动绰约,神采奕奕,极具大家风范,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书法在中国登峰造极。(2分) 2、《掷铁饼者》是古希腊著名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品。(2分)雕像选取铁饼回摆到最高点,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成功地以静态的形式表现了运动的意念,概括了掷铁饼这一动作的整个连续过程。(2分)米隆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的重心问题,使另一只脚可以自由屈伸,改变了此前传统雕刻中直立的程式。雕像身体的弯曲、扭转,但整个姿态却优美和谐,尤其是脸部呈现出高度的镇定与从容,这种矛盾的统一,创造了一种戏剧性的和谐。(2分) 3、《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小名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2分)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印月》的音调。(2分)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上5 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分) 4、《蓝色多瑙河》是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作品。(2分)乐曲以优雅华美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多瑙河美丽的自然风光,充分表现出维也纳人民对故乡和生活的热爱。(2分)作品是一首典型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以具有旋转舞步的快速律动为特征,全曲由序奏、五段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宁静舒缓,五段圆舞曲欢快活泼,感情热烈饱满,尾声再现了圆舞曲部分和序奏的音乐主题,最后在一段狂欢的旋律中结束。(2分) 5、《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品。(2分)作品具有一种悲剧性震撼力,写实描绘相当深刻:运用特写构图,对头部形象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表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谁都无法忘却这张布满皱纹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更是时代的产儿。(2分)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2分) 6、《窦娥冤》是我国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2分)该剧叙述寡妇窦娥受流氓张驴儿
迫害,被污控杀人,官府判以死刑,窦娥临刑时指天为誓:死后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见其冤。后来窦父为官,予以昭雪。(2分)剧作塑造了窦娥这一善良正直、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作品在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社会现实的同时,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凸显出顽强的反抗精神,给人以巨大的心理震撼。(2分)
四、简答题:
1、简述艺术起源其中三种学说。
(1)摹仿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巫术说。艺术起源于巫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最为盛行的一种学说。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提出了原始人思维的最大特点是“万物有灵”。
(5)劳动说。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2、简述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思想;(2)深厚的文化修养;(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①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③独特的记忆力;(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3、 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作为一对哲学范畴,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统一、不可分割的,没有形式,内容便无从表现,没有内容,形式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是一种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关系,一般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并反作用厅内容,但对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我们还需注意它们各自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事物之处。
(3)由于艺术形式除了表现内容的功能外,本身还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因此当内容与形式发生矛盾时,固然首先要让形式服从内容,但有时为了让形式表现得更加完美,也要考虑使内容作适当的让步,这在改编或移植一部作品时表现得比较突出。 4、简述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审美情趣以及艺术创作和作品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2)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艺术家一方面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家也通过他的艺术创作和作品影响社会生活。艺术家影响社会生活的方式主要通过其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操产生影响,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5、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有哪些?
①实践性与主体性;②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③形象性;④形式美与形式感;⑤创造性; ⑥情感性。
6、简述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
(1)运动的画面语言。电影与电视主要是依靠画面来表现的。由画面构成的
艺术语言,是它们的第一要素。(2)声画结合。有声电影的出现,把画面同声音 结合起来了,使电影成为视听艺术,表现力得到极大提高。(3)时空转换的自由 性。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4)追求逼真。 影视它可以通过近景和特写等手段,把需要强调的细节送到观众眼前,它不需要 夸张,影视不仅在表演上要求“生活化”,而且一切场景也要贴近生活真实,力 求加强逼真性。
7、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 (1)艺术展览馆;(2)新闻媒介;(3)艺术出版社;(4)艺术博物馆;(5)艺术市场; (6)艺术院校。
8、简述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2分)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 (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将其分为两大类别。(3分) 9、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
答:艺术批评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艺术批评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敢于攀登艺术的高峰。艺术批评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2分) 艺术批评的特征,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它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艺体裁。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不仅应当逻辑清晰、论证严谨,而且应当文字优美、生动感人,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3分)
五、论述题:
1、什么是艺术思潮?什么是艺术流派?两者的关系怎样?研究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1)所谓艺术思潮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2)所谓艺术流派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和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3)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关系: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区别在于,艺术流派一般是指一定历史阶段某一门艺术中的派别;而艺术思潮则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以一个或几个艺术流派为核心,在相近的艺术思想、创作倾向下进行诸种艺术活动而形成的艺术潮流,它往往包容多个艺术门类中的多个艺术流派。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流派的发展和扩大可以形成跨艺术门类的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以艺术流派为基础的;同时,当艺术思潮产生后,其内部亦可以引发或派生多种子潮流,这种子思潮往往是在艺术思潮引发正反艺术流派发展而来的而且是跨艺术门类的。
(4)研究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直接推动了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这从艺术史特别是近代艺术史上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艺术流派、思潮的兴衰得失的流变过程中可清楚地看到。各时代、各艺术流派和思潮的产生,往往有其内在的社会动因和艺术动因,在竞争中,其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如果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和艺术创作的规律,便会应运地产生和兴盛起来,反之,便走向衰亡。
其次,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在艺术流派、思潮中搏击或在其裹挟、影响下的艺术家,感受着社会的脉搏,呼唤着时代的强音,其作品必然体现出与该时代社会及艺术思潮的内在联系。如果不了解该时代的社会及艺术思潮,则很难把握艺术家的创作及作品的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地位,影响对艺术作品内在意义和深层意蕴的把握。
再次,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相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随着人类艺术史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产生的特点和规律认识的变化,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偏重再现的现实主义和偏重表现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与流派,也就是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流派因其符合艺术创作是再现与表现相统一的艺术规律,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综观近代艺术思潮、流派和创作方法,我们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吸取新的时代的社会生活养料和时代精神的乳汁;二要善于不断吸取其他诸流派艺术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中之精华来充实自己,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地壮大和发展起来,使自己的本体和原则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活力和更优化。
2、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试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遥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和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期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遥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3、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说明艺术的情感特征。
(1)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
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里要素就是情感。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2)审美情感也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科学是以理服人的,艺术则要
以情动人,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一个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如果他对现实无动于衷,很难设想他的作品如何打动观众。
(3)情感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而且在艺术欣赏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审美情感,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可以说是陶醉。
(4)审美情感,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在艺术创作和艺
术欣赏中,情感是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情感不是生活中一般的情感,不是纯心理或纯生理的反应,而是伴随着审美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识。对于某些艺术作品,欣赏者必须经过审美认识,经过复杂的思想活动,否则难以把握作品的美,也难以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
在审美活动中,在艺术中,情感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4、解析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答: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
(1)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2分)典型人物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典型性格或典型人物,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内在的矛盾性,真正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人物深邃的灵魂与内心世界,才能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 (2)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3)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者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 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或许,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答: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必然对鉴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鉴赏者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平,鉴赏者个体的审美能力更是需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与提高。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多听音乐就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的多了,读的熟了,也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和欣赏。尤其是大量地、经常地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直接有助于人们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水平对艺术鉴赏也有很大影响,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十分重要。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艺术鉴赏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的。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美育与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或专门的领域,就是要通过培养与提高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从而使人们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美育与艺术教育不但重视培养提高鉴赏者个体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而且重视培养提高全社会群体的艺术鉴赏水平,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鉴赏力。
6、“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主要有哪些?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论述。
答: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 人生价值的学说。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一方面,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气”
是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概括。另一方面,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与客观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得“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一贯认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合一、心与物的交融合一、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远古的中华大地上,原始的图腾歌舞与狂热的巫术仪式曾经形成过龙飞凤舞的壮观场面。因而,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诗、乐、舞最初是三位一体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艺术门类。但是,这种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并没有消失。恰恰相反,这种“乐舞”精神,后来逐渐渗透与融汇到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中,体现出飞舞生动的形态和风貌。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和”与“中”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二者水乳交融、浑化一体。“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一贯把正确的伦理、理性作为前提,把真与善作为前提,追求“质正得中”,中则必正,正则必中。在情与理的关系上,强调“以中为节”,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总而言之,“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显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中国美学要求美与善的统一,而所谓善的最高境界,儒道两家虽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归结到最后,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而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是一种审美的境界,一种真善美统一的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