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0年第O2期 (总第150期) 现代企业文化 MODERN ENTERPRIgE CULTURE NO.02,2010 (CumulativetyNO.150)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胡娜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提倡主体问平等的、对 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它是工具性的,策略性的,它涉及的是人 话式的交往,为解释我国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根据 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哈贝马斯针对现代西方社会目的合理性对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教学不只是实现某一种技能或是获 生活世界的入侵造成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他试图用交往合理性 取某一些知识的工具,它本身应该具有价值性、意义性和发展 来拯救当代人类的精神危机。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用以下四点 性。交往行为理论给我国教学改革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 简单介绍一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方式、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OLO)02—0178—02 第一,哈贝马斯提出了“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概 念作为分析框架的基础。系统世界是指社会运行的政治和经济 系统过程,它遵循的是权力和金钱的逻辑,人们在系统世界里 受这一逻辑的支配。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和人格三方面, 人们在生活世界中的行为是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是交往行为,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哈贝马斯可以说是当代享誉盛名的 人们在交往行为中所达到的相互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促成 大思想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 了文化的再生产、社会的整合和人格的形成。 第二代的领袖,他秉承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批判精神, 第二,哈贝马斯把人类的社会行为划分为目的行为、规范 博采众家之长,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哈贝马 调节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是指主体问遵 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提高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改革的自觉性, 循着有效性规范,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发生的交互性行为,其 正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而创造性地实践新课程,具有重 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目的是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并由此保持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 化最重要的途径是在建立共同价值规范和充分论证基础上平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把人的行为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他 对话。第三,哈贝马斯依据兴趣在认识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分为三 认为“工具行为”是按照技术规则进行的,而技术规则又是以 作方法及相关软件应用;不仅要输入文字材料还得收集与教学 系统编写PLC程序,然后我对学生的程序进行检查,最后又对 有关的图像、音响;不仅内容要讲得出来,还得熟悉微机操作。 着仿真演示,边讲解边编写程序。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因此对于一个不精通计算机的教师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既有感性认识,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2)学生的主导地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减少 学习内容,较好地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学 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时 生听起来易懂,学起来快,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程序,真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暴露出这样或那 正体现因材料施教的原则。缺少了师生之问的交流,教师无法 样的问题,但也具有现代多媒体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 知道学生哪些内容弄懂了,哪些没弄懂,教师只能按课件所准 体教学有着超越传统教学的优势,但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 备的内容和程序去讲,学生也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学内容。 段;其作用不是万能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 (3)若滥用动画,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转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努力寻求传统教学方法和 移了,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结合点,各展其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学生的口味,一味地追求表面 的效果;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发挥其直观、新颖,有效 的新颖、动感,过多地应用强烈的色彩 图片和动画,表面上 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使技校学生成为 看起来热热闹闹,使学生被这种综合刺激所吸引,注意力过多 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社会所需之才。 地集中在各种展示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我在 Lc可编程控制技7 的教学中,特别是训练程序 交代学生观看时所应着重注意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对着演示 一作者简介:刘石岩(1972一)。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一级实 *-7指导教师,研究方向:电工理论与实习教学,重点研究可编 设计时,首先将课题工作过程通过仿真软件演示给学生看,且 程控制技术与触摸屏技术。 178一 类:技术的兴趣、实践的兴趣和解放的兴趣。解放的兴趣是人 互契合的共通过程,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的“独角戏”,而是师 们对自由、独立和主体性的兴趣,其实质是一种理性反思能力。 生间、生生问的对话,是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彼此真诚的 第四,交往行为实质上是主体之间没有任何强制性的交往 倾听和接纳。 与对话或者商谈的关系。语言的表达必须具备真实性、真诚性 的“认同过程”。 因此教师要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其具有“普遍的 体谅的语气,真正创建一个师生情、学生情、教学情相互融合 和正确性,是主体问由对话产生的“相互承认”和“相互信赖” 有效性要求”,真正与学生融洽在一起,发自内心地使用关切、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的情感场境,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汇聚、思维碰撞、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教学不只是实现某一种技 思想交锋、情感融合。(五)评价促进发展,形成学生的自我评价 能或是获取某一些知识的工具,它本身应该具有价值性、意义 性和发展性。那么,究竟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看,教学评价应实现根本性的 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 功能转变。过去的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纯用 方式、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追求价值理性,旨在培养完满人性的课程目标 教育教学应当以追求价值理性为终极目的,学生的完满人 性和价值实现是第一位的。所谓的客观、静止、法定的知识技 能仅仅是教学的物质载体,离开了鲜活的学生个体,根本就无知 识技能可言。教师要具有“人”的意识和“人”的信念,学校教 育要以学生的尊严、价值和意义为根本宗旨,一定要改变传统学 校教育以增加学生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倾向,将学校教育的本质真 正定位于培养具有完满人性的人。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身体、 智力等方面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要作用于人的精神,包括情感、 意志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二)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回归学生生活世界 的课程内容 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是与现实生活有天然的联系。生活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主体间交往行为展开 的社会文化背景。学校教学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动的日常生 活,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课程内容,突破传统的单调的课程内容, 把具有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健康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引人 课堂,以适应每个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的潜能运动。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的教学方式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来看,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 对经验知识的占有,更应该关注学生“实践的兴趣”和“解放 的兴趣”,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以及反思批判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要开展创造 性的教学,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到引导学生主动学 习,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合作形成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四J和谐的学习氛围,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李森(2005)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主体主导学生 主体,学生主体接收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 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哈贝马斯认为,交往是平等主体之间 诚实的对话,其中语言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对我们重新认识教 学中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相 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习的结果。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是从学 科角度、成人观念出发的,其实质是将学生看作独立于评价体 系的“物”,没有考虑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学习态度、习 惯、情感表现以及交往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哈贝马斯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自我反思批判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要更多地 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个体成长为标准,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和 选拔功能,指导和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 和相互评价,对自己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和调节,使评价 真正成为促进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手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释我国教学 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给教师的教学认识和实践提供一种宏观的 教学理念。特别是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交往价值导向的教学理念可以使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从而在 更高的层次来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导自己的教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郑召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2. 【3】余文龙.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 启示D】.长沙大学学报,2006,(7). 『4】殷朝晖.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我国德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D】.现代大学教育,2003,(5). [5】胡继渊.学*-JA.本化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叫.外 国中小学教育,2005,(7). f61耿永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改 革的启示珊.上海教育科,2007,(4). [7】赵蒙城.交往视野中的课程理论刍议卟教育科学, 2003.(1). 作者简介:胡娜(1985一),女,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 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一1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