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艺镌绍 P石油化工设计 etrochemical Design 重整再接触氢气冷量回收探讨 张耀辉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摘要:介绍了重整装置再接触流程中对氢气冷量的回收方案,分别对典型换热流程(方案一)、增加 再接触气/氢气换热器(方案二)和增加重整生成油/氢气换热器(方案二)进行了投资、经济效益和可实施 性对比。结论是:方案一设备最少,流程简单;方杂二投资较少,比较适合氢气增压机有富余的装置;方案 三,投资较方案二只增加了约5万元,每年多产出约26.2万元的经济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 关键词:重整再接触冷量回收 催化重整是一个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高辛烷 值汽油及轻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简称BTX)的 重要的炼油过程,同时也生产相当数量的副产氢 气…。在重整含氢气体出装置后没有对重整氢中 可液化组分进行有效回收工艺过程的装置,采用 罐(D一202)。罐顶出的气相经过重整氢增压机 (K一202)的一段压缩后进人增压机一级出口空冷 器(A一203)冷却,在增压机二级入口分液罐(D一 203)中进行气液分离。气相进人重整氢增压机(K 一202)的二段压缩,之后经增压机二级出口空冷 冷冻再接触方法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本文针对 器(A一204)冷却后与自重整产物分离罐底的重整 在低温下如何对冷量进行回收利用,结合具体实 例对不同换热方案进行对比。 反应液相混合后与来自再接触罐(D一204)的低温 液相物流在再接触预冷却器(E一202)换热至 38oC;进入再接触冷冻器(E一205)冷却至4℃,在 1基础数据 D一204中进行气液分离,气相即含氢气体以4 经脱氯后出装置;液相经换热后与D一203底油混 合后送至分馏部分。E一205通过氨冷冻系统提 供冷侧介质。具体流程见图1。 表2主要操作条件 项目 反应器入口温度/℃ 现以一套1 000 kt/a的催化重整装置为例,原 料为直馏石脑油,经预处理后的重整进料性质见 表1。主要操作条件见表2。 表1重整进料性质 IBP l0% 3 0% 50% 70% 90% EBP ASTM—D86/℃ 数据 531 86 98 l2 125 138 148 168 族组成,%(W) C6 P(烷烃) I1.083 N(环烷烃) 4.77 A(芳烃) 0.680 重整生成油c 辛烷值(RON) 平均反应压力/MPa(表) 体积空速/h 102 0.35 1.5 C, CB 19.922 19.564 7.494 7.869 3.272 4.7l9 重整产物分离罐压力/MPa(表) 氢油分子比 0.24 2.5 C9 Cl0 10.334 2.409 5.777 0.503 1.6l3 再接触操作压力/MPa(表) 10.284 再接触操作温度/℃ 2.6 4 合计 63.3l2 26.4l3 注:密度为739.0 ks/m ;IBP指初馏点;EBP指终馏点。 收稿日期:2014—05—13。 2再接触换热方案说明 2.1典型换热流程(方案一) 重整产氢经重整氢增压机一级入口空冷器(A 一作者简介:张耀辉,男,200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化学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重 整和芳烃工艺的设计工作。联系电话:010— 84875028;E—mail:zhangyaohui.sei@sinopec.com 202)冷却后,进入重整氢增压机一级人口分液 ・26・ 产氢自 石油化工设计 2014年第3期(第31卷) 氯后出装置 图1典型换热流程(方案一) 1一A一202重整氧增压机一级入口空冷器;2一D一202重整氢增压机一级入口分液罐;3一K一202重整氢增压机(一级);4一A一203增压机 一级出口空冷器;5一D一203增压机二级入口分液罐;6一P一202增压机二级人口分液罐底泵;7一K一202重整氢增压机(二级); 8一A一204增压机二级出口空冷器;9一E一202再接触预冷器;10一E一205再接触冷冻器;11一冷冻系统;12一D一204再接触罐 2.2 增加再接触 氢气换热器流程(方案二) 分离罐底的重整反应液相混合,进入到E一202与 A一204冷却后气体在新增换热器(E一211) 中与来自D一204顶的氢气换热后,与自重整产物 来自D一204的低温液相物流换热。氢气换热到 40℃送出装置,具体流程见图2。 出装置 图2增加再接触气/氢气换热器流程(方案二) 注:图中设备号码1~12所指设备名称同“图1”;13一E一211新增换热器 2.3 增加重整生成油/氢气换热器流程(方案三) 自重整产物分离罐底的重整反应液相在E一 204出口气相混合后进人E一202与来自D一204 的低温液相物流换热。冷却至4℃。氢气换热到 40℃送出装置,具体流程见图3。 含氢气体经脱氯后出装置 211中与来自D一204顶的氢气换热后;再与A一 产氢自重循环氢压缩机来 部分 图3增加重整生成油/氢气换热器流程(方案三) 图中设备名称同“图2” 3方案对比 通过Aspen plus流程模拟,并采用HTRI软件 对换热器选型,对3个方案的操作条件、投资和收 益进行对比。 2014年第3期(第3l卷) 张耀辉.重整再接触氢气冷量回收探讨 ・27・ 3.1操作参数 3个方案的对比见表3,方案一是典型再接触 流程方案,氢气冷量没有回收,全部增加在再接触 冷冻器(E一205)的热负荷上;再接触预冷却器(E 一加18 kPa的压降。众所周知,重整氢增压机是根 据氢气管网压力和再接触系统的压降来设置的, 对于重整氢压缩机选型比较苛刻的装置来说,是 不太容易实施和接受的。 202)对数平均温差最大,换热器选型最经济。 方案二是采用再接触气和氢气换热,新增换 方案三增加重整生成油与氢气换热,氢气进 出口温度和回收热量与方案一相同,油侧增加的 少许压降10 kPa,只是影响到重整产物分离罐底 热器E一211将再接触氢气冷量由4℃换热到 40℃,回收热量0.82 MW,该换热器对数平均温 差较高,在换热器传热面积的选择上会比方案三 泵;氢气增压系统减少了1 kPa的压降,对整个系 统的压降没有太大影响。与方案二相比,氢气系 统的压降减少19 kPa,有利于降低装置能耗。 肯g}一 方案三 E一2ll E一202 E一205 E一211 更经济一些,但对于氢气增压系统会比方案一增 项目名称 方案一 E一202 E一205 E一202 表3 3个方案的操作参数对比 E一2O5 热负荷/MW 热侧人口温度/℃ 1.83 57 2.98 38 1.83 48 2.15 29 0.82 55 1.83 48 2.15 29 O.82 49 热侧出口温度/qC 对数平均温差 压降/kPa 38 25.3 16 4 14.2 10 29 15.3 12 4 11.7 10 38 23.5 壳程12 管程l0 29 l5.3 l2 4 l1.7 10 32 l7.0 壳程14 管程3 ∑P/kPa 氢气侧26,油侧0 氢气侧44,油侧一4 氢气侧25,油侧10 3.2设备规格和投资经济效益及可实施性对比 汽价格按150元/t计算,方案二和方案三每年增 加经济效益大约分别是73.3万元和99.5万元; 方案二虽然投资少,但是由于比方案三会增加约 3个方案的设备规格和投资及经济效益对比 见表4,方案一没有增加冷量回收换热器,设备最 少,且再接触预冷却器(E一202)的选型也最小,投 资也最少,设为投资基准。方案二的新增1台再 接触气/氢气换热器(E一211),需要更换E一202, 投资增加约23万元。方案三中新增1台重整生 成油/氢气换热器(E一211),投资增加约28万元。 经济效益如果按电价格为0.583 项目名称 方案一 E一202 BIU700—131—6/19—2I两台 设备规格 E—-205 BKU61200—-2000/6000 19 kPa的氢气系统压降,增压机(按1.0 MPa蒸汽 凝汽驱动考虑)的蒸汽消耗增加约0.21 t/h,因此 收益低于方案三。尤其是该装置的氢气管网压力 较高,为了增压机的平稳运行和减少对氢气管网 压力的影响,选取方案三作为最终方案。 kwh,蒸 方案二 E一202(更换) BIU900—244—6/19—2I两台 E一205(利旧) 方案三 E一202(更换) BIU900—244—6/19—2I两台 E一205(利旧) 表4设备规格和投资及经济效益对比 E一211(新增) BEM5oo一67—6—19一lI E一211(新增) BEM600一l44—6—19—1I 差价/万元 基准 +23 +28 电消耗/kW 1.0 MPa蒸 (t・h ) 基准 基准 201(氨压机)一0.2 (重整产物分离罐底泵) 一一201(氨压机)+0.5 (重整产物分离罐底泵) —0.01 +0.2 经济效益/(万元・年 ) 基准 十73.3 社,2006. +99.5 参考文献: Ell 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第3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 ]任建生・冷冻再接触工艺在重整中应用的经济性分析[J] 石油规划设计,2000,11(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