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4期 农t舛妓 25 黄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林友官 (福建省连江县江南乡农业服务中心350500) 双膜覆盖栽培就是在大田种植畦上平铺一层厚 度为0.08 mm的地膜,种植完毕时在其上再搭盖覆 有一层厚度0.14 mm薄膜的小拱形棚,进行保温栽 培。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菜农易 于接受。为了黄瓜早上市,提高菜农种菜效益, 2002年江南乡农业服务中心引进推广了黄瓜双膜覆 盖栽培技术。2002年示范面积3 335 m ,2003年推 广面积达5.3 hm ,2004年达10 hm ,2005年达22 hm ,2006年在66 hm 以上。黄瓜双膜覆盖栽培比 露地栽培提早15~20 d上市,采摘期可延长20 d 左右,每667 m 纯收人增加1 500元。现将该栽培 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由于早春温度低,阴雨天多,黄瓜双膜覆盖早 熟栽培须选用抗寒性强、雌花着生节位低、单性结 实好、抗病能力强、耐湿耐荫、高产、适合当地栽 培和消费习惯的品种。 神农春五F :该品种较早熟,抗霜霉病、白粉 病、枯萎病等3种病害;瓜条深绿,刺瘤中等,心 小肉厚,瓜条长33 cm;口感脆嫩,商品性好;生 长势较强,主侧蔓可同时结瓜,一般每667 m 产量 可达5 000 kg,是鲜食及腌渍加工兼用的优良品种。 津春4号:由天津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的 新一代杂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叶片 大而厚,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侧蔓也能结 瓜,且有回头瓜;瓜条棍棒形,长30~40 em,单 果重200 g左右;瓜色深绿,有光泽,白刺,棱瘤 明显,心室小于瓜横径的一半,肉厚,质脆,致 密,清香,商品性好;早熟,一般雌花开放后7~ 10 d即可收获嫩瓜;对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有 较强的抗性;一般每667 m 产量达5 000 kg以上。 2大棚育苗 2.1大棚搭建育苗前先搭建一个高1.8 m、宽3 收稿日期:2006一O5—28 作者简介:林友官,男,1963年生,农艺师。 m、长度据育苗数量而定的大棚。每隔1 m用1条 长7 m的竹竿搭成拱形,上盖厚度0.5 mm、宽7 m 的白色塑料薄膜。棚内整成“三沟两畦”,畦宽1 m、沟宽30 cm、畦高20 cm的育苗畦。畦面整平压 实,用于摆放营养钵。一般1 m长的育苗畦可摆放 150袋营养钵。 2.2营养土配制 春季黄瓜大棚育苗须采用营养 钵育苗。营养钵选用6.5 cm×6.5 cm的塑料营养 杯。播种前需准备好营养土。营养土的配制:选用 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菜园土或水田土1 000 kg,加 钙镁磷肥25 、谷壳灰150 kg、含硫复合肥0.5 kg 拌匀过筛,并用95%恶霉灵3 000倍液消毒,用清 水调成湿润状,装人营养杯中备用。 2.3浸种催芽栽培667 m 大田须黄瓜种子150~ 200 g。黄瓜种子表面常有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 枯萎病等病原菌,在播种前须进行种子消毒。种子 消毒方法: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4 h,漂去秕 子,再用100倍的福尔马林水溶液浸种15 min,然 后用100×10 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1 h。种 子消毒后应用清水清洗干净,最后用湿纱布或毛巾 包裹,于25~30℃的温度下保湿催芽,一般经24 ~36 h(芽长约3 mm时)即可播种。 2.4适时播种及苗期管理 根据我地气温条件及 品种特性,黄瓜早熟栽培的播种期一般可安排在1 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播种时将育苗土浇透水,再 把经催芽的种子点播在育苗杯中,覆盖一层厚1 cm 左右的营养土,然后搭盖小拱形塑料薄膜,使昼夜 温度保持在25~30℃,3~5 d后便陆续开始出苗。 当种子80%出苗时,及时揭开两头塑料薄膜,适当 降低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6℃, 以防小苗因高温而徒长。当第1片真叶展开后,白 天保持25—30℃、夜间15~16℃,并做好肥水管 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2.5壮苗标准 苗高15~20 cm,真叶4~5片, 苗龄35~40 d,茎粗0.8 cm以上,节问短且均匀, 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无损伤,50%以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 琅 舛妓 2006年第4期 秧苗现花蕾。 3大田栽培 3.1整地施基肥在定植前15 d左右整地施基肥, 一般每667 m 施商品有机肥80 kg、硫酸钾复合肥 80 ,开施肥沟撒施。整成畦面宽140 em、沟宽 40 em、畦高20~25 em的种植畦。整地施基肥后 覆盖地膜,以预热土壤。 3.2定植与地膜覆盖 黄瓜定植应在冷尾暖头的 晴天上午进行,宜在3月上中旬定植。定植前先将 育苗钵浇透水,种植深度以营养土面与畦面相平为 宜;一般采用双行定植,株行距分别为30 em×70 em,每667 m 栽2 000株左右。定植后浇点根水, 并平整畦面后覆盖地膜,搭建小拱棚。 3.3 田间管理 3.3.1 温度管理定植后5~7 d为缓苗期,该阶 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应密闭小棚膜以尽量提高棚 温,白天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夜间保持20 ̄C 左右。当心叶开始生长且早晨叶尖出现吐水现象 时,表明已经缓苗。缓苗后,应适当通风降温,使 小拱棚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15~16 ̄C。 平时当小拱棚内的气温上升到33 ̄C时,应立即通风 换气。通风换气应该特别注意适时和适当。适时, 即根据天气预报及早晨的观察,如果当天天气晴 朗,气温较高,则应早通风,不能在大棚气温非常 高时再通风,否则植株容易出现萎蔫现象;适当, 即要求先小通风,可在小拱棚两侧进行通风,然后 通风口由小到大,从一侧通风到两侧通风,切不可 一次性完成通风操作。 3.3.2搭架 进入4月中下旬后,气温已较高, 此时瓜苗较大,有的开始结果。应拆除小拱棚;及 时用小竹竿搭成“人”字架,并进行吊蔓、绑蔓。 3.3.3肥水管理 黄瓜根系较弱,定植后应保持 土壤湿润,进入采收期后,可适当补充水分。从定 植到采收,一般可以不追肥,进入采收期后,则一 般每采收2~3次即追肥1次,每株用复合肥10 g, 并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3.3.4植株调整及保花保果 当植株长到25片叶 时应进行摘心,以促进回头瓜的着生。要经常缠 蔓,并顺手摘除卷须,根瓜以下如有侧蔓则应全部 摘除,中上部发生的侧蔓可留一瓜一叶摘心,病、 老叶应一并摘除。同时,要注意抑强扶弱,使植株 的生长点都在一个平面上,有利透光。前期由于气 温较低,花粉生活力不高,且阴雨天气多,昆虫活 动少,黄瓜很难座果,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促进黄瓜 座果。目前用100倍的“座瓜灵”溶液处理,即将 药液用毛笔涂于当天开放的雌花子房上,前期可2 d处理1次,当气温升高、雌花增多时,需要每天 处理1次,处理的时间以上午9:O0~10:O0为佳。 4病虫害防治 春黄瓜栽培上病虫害较多,病害主要有疫病、 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菌核病、灰霉病、根结 线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瓜螟、斑潜 蝇、茶黄螨、红蜘蛛等。病害防治:①苗期。猝倒 病、疫病用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 300~500倍,或9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 防治;炭疽病、立枯病用68.75%恶唑菌酮・代森 锰锌水分散粒剂(易保)800~1 000倍液,或3% 多抗霉素水剂400~600倍液防治。②生长期。霜 霉病、疫病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 (心喜)6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灵・代森锰 锌水分散粒剂(金雷)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白 粉病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1 500 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鲜清)1 000倍液防 治;细菌性叶斑病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 ~1 000倍液,或37.5%氢氧化铜悬浮剂600~ 800倍液防治。虫害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 性粉剂(比丹)2 0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 粉剂3 000~5 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 蛾、瓜绢螟用4.2%甲维盐高氯10 ml+25%灭幼脲 悬浮剂10 ml对水15 kg,或48%毒死蜱20 ml+5% 氟铃脲15 ml对水15 kg,在幼虫3龄前喷雾防治。 在病害防治上,应先采用农业措施,即选用抗病品 种、采用轮作制、种子处理等,在发病初期要及时 用药防治。 5采收 黄瓜始收期的早晚与品种、苗龄、气候条件及 栽培管理有关,由于春季栽培温度较低,一般从播 种到开始收获需要70~80 d。根瓜应尽早收,以免 坠秧。腰瓜及回头瓜生长较快,开花后8~10 d即 可采收,初收每隔2~3 d采收1次,结瓜盛期可每 天采收。黄瓜采收应避开中午高温低湿的时间,宜 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责任编辑:林树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