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羟丙基纤维素在片剂方面的应用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11卷第5期 制剂技术 羟丙基纤维素在片剂方面的应用 危华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TQ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931(2002)05—0059一O1 摘要 目的:综述羟丙基纤维素在片剂方面的应用,以促进在此方 过程中,使用L—HPC能解决异常粘冲[61。将L—HPC应用于去咳 片的生产,可解决老配方所致去咳片崩解时间长、顶裂、片面阴影 面的研究开发。方法: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羟丙基 纤维素在片剂方面的应用,主要侧重于三方面:用于提高片荆质 量:用于速释固体制剂;用于缓释、控释片制剂。结论:羟丙基纤维 等质量问题 l。环丙沙星片可压性差,易松片、粘冲,加入L—HPC 有改善作用,使片剂容易成型,外观美观I 。将L—HPC应用于乙酰 螺旋霉素片Hot、甲福明片… 的生产,能提高其片剂质量。 1.3 工艺生产L—HPC具有崩解和粘合两重性 L—HPc在片剂中可用于湿法制粒,也可加入干颗粒中,还可加 素可以提高片剂质量,解决片剂生产中的许多老大难问题,而且其 在速释片剂和缓释、控释片剂方面的应用,使其更具生命力。羟丙 基纤维素是一种具有远大前景的优良的药用辅料。 关键词羟丙基纤维素;片剂;综述 入淀粉浆中作粘合剂用I l。对疏水性药物崩解难度较大的片子可采 取外加入法;对于不易成型的片子采取内加入法;对于不好崩解而 又不易成型的片子采用内外两者兼顾的方法加入I I。L—HPC作为 羟丙基纤维素(HPC)是一种以碱纤维素为原料与环氧丙烷醚 化而成的不同取代基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其性能与羟丙基的含 量及聚合度有关,高取代者主要用作包衣材料、成膜材料、缓释材 料、增稠剂、助悬剂、凝胶剂等;低取代者(L—HPC)主要用作片剂崩 解剂和粘合剂【 】1。笔者主要针对HPC在片剂方面的应用作一综 述。 片剂的粘合剂,湿法制粒时一般加5% 20%,用于原料本身有一 定粘性的品种;粉末直接压片时用量5% 20%,用于小剂量西药 或中草药片剂。作为片剂崩解剂,用量2%~10%,一般为5%…。 2 用于速释固体制剂 1 用于提高片剂的质量 1.1 作为片剂的崩解剂,提高片剂的崩解度和溶出度 片剂的崩解和溶出常为吸收的限速过程。体外溶出度的微小 差异可能引起体内生物利用度的显著差异。90年代药物制剂向着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效量小)的 方向发展,临床上需要速效的药物如抗菌消炎药等,将其制备成速 释片剂,使之能够迅速吸收并达到治疗血药浓度H3Io以速崩固体、 速溶固体为代表的速释制剂正在药剂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特别 是口腔速崩片的出现,形成了新制剂的又一个热点。由于传统的片 剂辅料无法达到速释制剂的质量要求,开发利用新型辅料成为片 剂新剂型研究的重要课题。L—HPC具有强的吸湿性,遇水溶胀而 不溶解,另外,L~HPC具有粗糙的表面结构,可增强药粉和颗粒间 的镶嵌作用,提高片剂粘度和光洁度。所以选用L—HPC为辅料,能 起崩解和粘结双重作用。目前,国产L—HPC的质量已达到进口高 L—HPC是一种高效崩解剂,具有崩解和粘合双重性能。从电镜 扫描图可以看出,L—HPC的结晶粒子表面具有明显的风化石岩状 结构,粒子表面凹凸不平,这种粗糙的表面结构,使L—HPC粒子与 药物及辅料粒子问的结合具有较大的“契合”作用,有较大的表面积 和孔隙率,从而在压力下使片剂内部形成众多的孔隙和毛细管,因 此提高了吸湿速度和吸水量,增加了溶胀度,其溶胀度为560%~ 700%,是淀粉的3~4倍I 。由于L—HPC的粉末有很大的表面积 和孔隙率,故加速了吸湿速度,增加了溶胀性。采用L—HPC能使片 剂崩解迅速,即使片子的硬度达到13kg不碎,崩解也只需十几分 钟。L—HPC具有良好的崩解性能,在崩解过程中呈粉末状均匀崩 散,增加了片剂的崩解能力,提高了片剂的崩解度和溶出度,同时, 效崩解剂的质量要求。Watanabe等采用直接压片法,将微晶纤维素 (MCC)和L—HPC应用于口腔速崩片的研究,结合MCC的良好可 压性和L—HPC明显的溶胀性,以一定配比应用于口腔速崩片,取 得良好的效果I“】。 3 用于缓释、控释片制剂 L—HPC还能加速片剂崩解后分散的细度,从而加快药物的溶出速 率,提高生物利用度。使用L—HPC制得的片剂长期保存崩解度不 受影响,而用淀粉、糖粉等一般辅料制得的片剂贮存期后崩解的时 限普遍增长。因此,将L—HPC应用于片剂生产,可以提高片剂的内 在质量。有人做过实验,L—HPC能缩短去咳片 l、呋喃唑酮片I I的 崩解时限,提高甲硝唑片崩解度I ,改善甲氰咪胍片的崩解性能I I, 提高环丙沙星片”l、卡马西平片 ’溶出度,以及加速扑热息痛片、阿 司匹林片和扑尔敏片的崩解,提高这三种片剂的溶出度19l。 缓释、控释制剂,可以增加药物吸收程度,稳定血药浓度,降 低毒副反应,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国内近2年的缓释、控释 片研究主要以羟丙基纤维素等为辅料,制成骨架片、胃内飘浮片、 包衣片、渗透泵片等几种形式的缓释、控释制剂 。李洪奎等 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和乙基纤维素作为联和骨架材料,控制 双氯芬酸的溶出和释放。HPC作为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控释骨 1.2 作为片剂粘合剂,改善片剂外观 L—HPC用于片剂时,使片剂易于崩解,同时,它的粗糙结构与 药物和颗粒之间有较大的镶嵌作用,使粘结强度增加,从而提高片 剂的硬度和光泽度。L—HPC以其优良的粘结性和膨胀性,不仅能 架,在阻滞剂乙基纤维素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在片基含量的高 低直接决定药物的释放速度,药物自HPC含量较高的片基中释放 速度较慢。 4 展望 作片剂的崩解剂,而且能利于压制成型,改善了片剂外观,提高了 片剂质量。L—HPC适应性强,特别是不易成型的片剂,如塑性、脆 性、疏散性能较强的片剂,加入本品后,则有改善作用。压制的片剂 羟丙基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药用辅料之优越性已逐渐被认 具有较好的硬度,特别是松片、撬盖的片剂,加入本品后,不仅易于 成型,而且外观也较好,片面光滑,有光泽度。在安乃近片中使用 L—HPC,即使适当放松了颗粒水分的控制范围,仍能得到良好的片 型和理想的崩解度,且大大缩短了高温干燥的时间。在红霉素制片 识,在我国制药工业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羟丙基纤维素的应用, 不仅解决了片剂生产中的许多老大难问题,而且也可以改进制剂 工艺,提高片剂质量,增强我国片剂制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特别是其在速释片剂及缓释、控释片剂的应用,更使其具有新的市 ・5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制剂技术 场。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HPC在片剂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泛,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罗明生,高天慧编.药剂辅料大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643. 2002年第ll卷第5期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4):170. [9】郭宗华,5,1智,夏宗玉.应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改善片剂的崩解时 限及溶出度的研究[J】.贵州医药,1994,18(1):25. [101李月连,夏岭.乙酰螺旋霉素片的工艺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 2000,18(3):149—150. f2】奚念朱,顾学裘,药剂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98. [11】王学亮,方晓玲.高效崩解剂对提高盐酸甲福明片剂质量的研究[J】. f3】张学花,肖连生.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提高去咳片质量的试验[J】. 天津药学,1997,9(3):30—31. 『4】胡小虎.羟丙基纤维素在呋喃唑酮片制备工艺中的应用[J】.西北药 学杂志,1993,8(4):177. f5】熊德民.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提高甲硝唑片荆崩解度的实验[J】. 中国药学杂志,1989,24(5):301—302. [6】祝清运,魏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在提高片剂质量上的 应用【J】.现代应用药学,1992,9(3):121.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7):434—435. [12】庄越,曹宝成,萧瑞祥主编.实用药物制刑技术【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0:74. [13】方晓玲,杨敏.几种新型辅料在速释片剂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 业杂志,2000,31(6):257—259. [14】高春生.速释固体制剂的研究发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8, 25(5):293—298. [15】阎丽霞,陈建红.缓释、控释片剂的发展概况[J】.天津药学,1998,10 (1):6—9. 【7】戴远鹏,尤孝庆,卢丹.盐酸环丙沙星片的工艺研究【J1.广东药学院 学报,1999,15(1):15—17. [16】李洪奎,李常春,李蜀魏.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人体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J】.中国药房,1997,8(5):203—204. [8】张丽.用微粉硅胶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提高卡马西平片溶出度 (收稿日期:2001—06—05) 用中药材粉末自身充当“界面活性剂’’制备水/油软膏 李雄建 (长沙市中医院药剂科,湖南长沙中图分类号:11943 文献标识码:B 410002) 文章编号:1006—4931(2002)05—0060—01 粉末全部被油膜包裹为准),使成含药油相。 2 2.3 将上述煮沸的纯化水趁热一次性倒人含药油相中并不停 摘要 利用中药材粉末自身充当“界面活性剂”制备水/油软膏是 一种新的尝试。将其研究情况、机理探讨等进行报道,以引起同行 的关注。 地搅拌均匀直至冷却成膏即可。 3理化特性考察 3、1 性状 关键词 中药材粉末;“界面活性剂”;水/油软膏 利用中药材外治各种疾病在临床实例不少见。但传统方法多以 鲜“草”直接捣碎外敷;或将药材制成散剂用麻油等调制外敷;或炼 制成传统的膏药外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亦不外乎将药材用合适 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再加工成诸如软膏、喷剂等外用剂型供临床使 用。若适于制成油/水(O/W)或水/油(W/O)霜剂型软膏,则必须 所得软膏,常温下肉眼观为一均匀深色软膏,质地细腻均匀, 手感油性,与水不再相溶;涂于普通纸上,纸的背面可见“油”迹。涂 铺载玻片低倍镜观,为一棕色半透明几近均匀相。高倍镜下可见药 材粉末被油相包裹而成的“微球”。微球内壁均可见一更为透亮的 光环(应为油、水两种不同介质光的折射率不同所致)。但粉末应有 的一些显微特征因被溶解【31而很难见到。 3,2粘稠度 加入乳化剂以保证油、水两相混合,使软膏成型。这在制剂学中已是 一项十分成熟而又古老的技术。而直接利用中药材粉末自身充当 “界面活性剂”制备水/油软膏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从这方面作了如 下尝试和探讨。这样制备水/油软膏,不仅保证了传统中医药特色; 避免了有效成分的丢失;按“相似者相溶”n1原理,还有利于脂溶性 和水溶性成分的溶解释出,方便临床使用,确保药物疗效;同时简化 3 3将软膏平整薄涂于普通白纸上,让纸平面与地面垂直,软膏不 往下掉。调整油、水两相用量可改变软膏稠度。 稳定性 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剂成本;更有意义的是将现代制剂学理论揉 密封于容器中3个月未见霉变及腐败现象,30 ̄C以上的温度 有明显失水现象。且颜色似有加深。若制备时加入的水量太过则有 水析出。 4 讨论 人传统剂型,在软膏制备方面是一种新的尝试。下面以消炎镇痛散 改制成消炎镇痛膏为例,将其研究情况、机理探讨等简介如下。 1 药物处方 大黄lkg,姜黄lkg,红花lkg,桃仁lkg,栀子lkg,黄凡士林 4 1 笔者认为,该软膏的形成过程仍为一物理过程。因大凡具有 细胞、组织结构的动、植物类干燥中药材几乎同时都具有亲油性和 强大的“吸”水性(包括亲水性物质与水的“缔合”和单纯性水的“填 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刚制成的药材粉末均处干燥状态,当将 其置人油相时,粉末表面均被“油润”而形成油膜包裹,粉末内和粉 7.5kg,纯化水48kg,防腐剂适量。 2 制备方法 2.1前处理 将药材洗净后依法炮制,取处方量药材烘干(60~70 ̄C为宜), 粉碎成细粉并过150目筛后备用。 2.2 制备软膏 2.2.1 将处方量黄凡士林水浴加热熔化;将纯化水煮沸备用。 末间散出的脂溶性成分有可能被溶解掉;此时趁热加入适量沸水 并不断搅拌,可使油膜瞬间破裂,使后加入的水渗入粉末内部,随 后粉末表面的油膜重新闭合而成“微球”,而不是胶团(micelles)。此 晶,而表面被油相包裹形成水/油软膏。此过程是人为地利用药材 2.2.2 将上述药材粉末倒入不锈钢桶,再依次将上述熔化了的黄 时“微球”物理性地“吸”有足量水并溶解药材内含物成水溶性结 凡士林和溶解了的防腐剂倒人药材粉末中趁热搅拌均匀(以药材 ・60・ 中国药业China Pharmaceutical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