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JILINPROVINCENo104,2010
Vol126TotalNo1232
略谈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
陈 健,高 红
1
2
(1、2.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虽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改革中学历史教学中所有要素,即:教学目标应全面具体,教学内容要更新扩充,教学形式应多样,教学评价客观,同时要处理好由此产生的问题,更应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以辅助历史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4—011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学历史教学也
在改革的大潮中溅起不小的浪花,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从系统的思维角度去考虑改革中学历史教学的各要素。结合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采取要素分析的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首先,教学目标的新理念。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必须要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要使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学目标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固有的模式,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目标逐渐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固定的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老面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03年的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因此,教学目标的新理念,有助于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以历史的眼光,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关系,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汲取智慧,得到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提高人文素养。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将传统的
“学会”转变成“会学”。支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具有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实现以探究问题为目标的创新式的学习过程。
其次,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是教学内容创新的前提,教学内容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我们在遵循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原则,即:(1)完成教学目标原则;(2)科学性原则;(3)适合学生心理原则;(4)主体原则。在此前提下,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取舍与补充,恰当的运用那些既反映重大历史内容而又独具乡土特色,同时又被一般教科书忽略的典型史实,以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成果,及时补充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研究对象的扩大和研究深度的发展,要密切关注,放眼世界政治,融入世界热点问题,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即: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并且,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深化和扩展,开阔学生的视野,紧密围绕“四点”———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做到抓住重点、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落实好知识点。真正从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认知的特点和有利于学生全面、生动地了解和掌握人类历史的基本过程出发,通过对基础史实
收稿日期:2010—01—05
作者简介:陈 健(1970—),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历史教法研究。项目简介:本文是吉林省历史学会项目,高师本科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论文。
115
的选择,对其结构进行适当的处理,最大限度的‘复原’和‘再现’不同历史时代人类生活的场景。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背教科书,要通过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去看待历史,为此,历史教学内容在整合中要注意知识的广泛化,避免学生只是单纯的为考试而学习历史,要把历史当作自己的兴趣。并且通过学习历史确立自己的看法,大胆地想象世界的未来和预测全球的发展方向。再次,教学方式的创新。根据目前“研究性学习”课型的增加,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我听你讲”“死塞硬灌”“机械演练”的“注入式”教学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要关注学生和学生的活动,将课堂教学与活动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多媒体教学已经悄然走进了历史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传授,其效果是不同的。音像教材更多的结合了声音、图像和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它,实现人机交互,实现信息网络化,操作智能化,达到历史教学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与学生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展现历史,走进历史,改变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两条腿”的传统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短片产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历史话剧,加深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认识,拓展学生认识历史的时空度。多开展形式多样,知情并茂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空白,让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学史使人明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随着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和学生都减轻了负担,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就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历史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就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不再做学生讨厌的知识的“灌输者”,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最后,教学评价客观真实。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中,由于评价的方式单一且非常片面。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教而忽视评学,将教师教的怎么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科的成绩上,尤其是期末考试成绩上,而考试形式又只重视书面考试忽略了其他实践活动的考察,这种评价标准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价值观等缺乏应有的重视,要改变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这种僵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评价的主体上。不仅要把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还要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动参与者。师生互评,这是一个公平且民主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学史的积极性。
(2)评价历史教学过程。不仅要看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和重点难点的处理,更要看教师如何导学,如何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否开展课堂讨论,师生合作等一系列师生互动的活泼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评价教学效果。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卷面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以及参加历史活动的态度等都要纳入评价的范畴内。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这其中不仅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发展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主体参与地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知识涵养,用心,用行动去充实教学课堂,完美教学过程,以公正的态度评价教学成果。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是一个持久的话题,需要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与时俱进,为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竭尽所能。
[参考文献]
[1]白月桥.历史教育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