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画鸵萌宠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5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5

来源:画鸵萌宠网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阶级性 性质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历史上关于阶级性与科学性有一种观点: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正确的。一种理论,一旦被赋予了阶级的色彩,就成了某种阶级的独有武器,成了阶级斗争的渊源,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局限性。从历史上看,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形成的理论也大都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因此,这些理论根本不能将阶级性与科学性深刻的内化在一起。然而,这种观点却是不正确的,作为在资本主义发展中逐渐产生并发展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却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根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分别在根本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规律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所以说,马克思理论有鲜明的阶级立场,那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一方,相信无产阶级将成为资产阶级的最终掘墓人,是建设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是自己的物质力量,同样,无产阶级也把马克思哲学当作是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最好评述。

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具有无比的革命性,即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对社会明显的分配不公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强烈的抗议,即使有一些抗议,也只是从统治阶级自身发出来的(圣西门、傅里叶、欧文),而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反而没有相应。只有当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条件大部分已经消失而他的后继者已经在敲门的时候——只有在这种时候,这种愈来愈不平等的分配,才会被认为是非正义的。然而,那

些以诉诸道德和法的反抗方式,在科学上是无论如何不能推动我们向前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在科学而深刻的阐述社会发展的矛盾和规律时,当鲜明的提出以一种武装暴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秩序时,必然会得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响应,从而产生无与伦比的革命力量。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时候,不能用唯物史观说明这种方式,因而也不能对付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的把它当作坏的东西抛弃掉。它越是义愤填膺的反对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产生的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就越是不能明的指出这种剥削在那里和怎样发生。这种没有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解释,丝毫不能掀起无产阶级对革命的义愤填膺的感情,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永远没有可能。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完成了这个历史的任务。剩余价值一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的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揭露了这种生产方式内部的一直隐藏的性质——即无偿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的剥削的基本形式。这种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的论述将革命性和科学性内在的和不可分割的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于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这种学说从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得到工人阶级的同情个拥护,这种同情和拥护在以往的科学中是寻早不到也期望不到的。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是什么呢?换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首先,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世界某一局部、某一领域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世界观,在目前条件下,所有哲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理,当然也是相对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科学水平比较高的阶段,随着当时工业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又出现了胚胎学、生理学、地质学等新的学科。自然科学由原来的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到“整理、分析和加工材料的科学”,以研究自然物质发展的新学科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一些重要规律,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特别是当时世界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前提和强有力的论证。再加上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实践,亲自参加和领导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不断地思考总结当时工人运动的经验,吸取有关的教训,在大量实践证明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严密的哲学思想,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辩证法,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基于彻底唯物主义之上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体。

唯物辩证法包括有:唯物论和唯物基础上的辩证法两大部分,其辩证法又包括有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五对基本范畴:即,现象表现本质、原因引起结果、内容决定形式、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可能转化为现实。而且实现了基本规律与基本范畴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地揭示了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过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完整、科学、严密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人们认识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经过马克思的认真分析,科学地揭示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总结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证明了人类认识的目的是实践,而且只有通过实践,人类才能实现正确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是认识的归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全过程充分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几个基本范畴,都在认识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运用得非常之充分。所以,将唯物辩证法运用到认识和实践关系中,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非常科学的。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绝对不是哲学,而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某一领域的问题上的运用和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又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而且不断地用实践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想认识与不容易认识是对立统一关系,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断斗争,随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最终基本完成了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属于认识范畴,其产生和确立同样也必须遵循认识规律。 绝对不能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是同时形成的,而认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更不应该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要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马克思在研究其哲学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做并不矛盾,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实际也应该是这样的。他不断地从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现世界的普遍规律,再把已经总结出来的规律反过来运用到人类历史发展的研究中去,反复进行检验,即符合其认识规律,也促进其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伟大学说的产生。

至于说相对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前,还是在后;历史唯物主义在前,还是在后,都不会影响唯物辩证法的主导地位。

牛顿先发现了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从中发现了地球有引力,进而研究推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你能说地球有引力是规律,或者说地球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都是定律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的诞生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思想本身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命运。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作为一个有着良好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然而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不需要我们端起一挺机枪保卫家园,它要求我们热爱并关心政治,有远大而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以维护中华民族的地位和复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处于至关重要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建设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会失去方向甚至偏离社会主义发展。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实现祖国一切目标的顶梁柱。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揭示了人类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观察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在育人上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学说,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人类解放事业做除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和规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帮助人们树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理想观起决定性作用。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对理想合法性的思考和考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的某些政客就此宣称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历史已经“终结”。苏联社会主义仅仅经历50年就解体,如昙花一现般,现今全球180多个国家中也只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事业低潮给很多人带来负面的影响,使我们对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迷茫,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国内,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冲击,对现今青少年的思想上更是产生了巨大影响,致使某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都呈现多样性态势。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的全方位深刻转型也带来振荡,市场经济的副作用表现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哲学有一定程度滋长蔓延,产生某种程度的社会极度不负责行为。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这就特别需要从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理论大视野,对极端个人主义进行剖析,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观、世界观和人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主义的坚定理论背景,更将发挥其伟大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植根于当代的社会生活,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中汲取勃勃的生机和力量。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指出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为人类科学发展祈祷了重大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实践,强调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实事求是。这对我们从事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自然科学是实践的科学,没有实践就不能有所发展,不实事求是就无法了解自然规律的庐山真面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认识问题从现象趋向本质,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从现存趋向应当,要关注并积极投身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功能,表现为它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的方法。思维能力的高低,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认识的重要因素。思维能力不高,尤其是缺乏理论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主观片面,必定给认识造成困难,导致认识上的错误和行动上的失败。现在的大学生相对重视工具性实证科学的学习,忽视理论性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方法对”的问题,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之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帮助学生处理好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从而掌握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将知识为智慧、变智慧为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青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素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教育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树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维体系 ;它还教会我们做人的意义、目的和价值;此外,它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及时更新价值观念,使之与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一致。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学生成长教育的一种强大“软件”支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的现在,马克思主义却越来越受人类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精神发挥到祖国建设中,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版) 陈先达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疑难解析》 韩庆祥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王宏波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