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识记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平型关大捷;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及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信息,探求每场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利用影像资料、文件档案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
分析能力;通过表格等手段使学生清晰掌握百团大战等战役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刻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认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新课导入】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情况,还记得有哪些主要的战役吗?(台儿庄战役、武汉会
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那么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抗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场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基本状况。
一、平型关大捷
先用课件展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注意华北日
军的进攻方向。
教师提问:华北日军此时进攻的主要方向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向山西方向,在山西的中北部地区。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这时进攻山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前线并在平型关成功伏击日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战役名称 平型关大捷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东北部平型关
中国军队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意义 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先用课件展示《地道战》的相关片段,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然后提问:
(1)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2)敌后战场的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第 1 页
(3)敌后战场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了什么战法打击敌人?(4)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实行了什么措施? 首先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发言:
(1)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结合相应的地图册)
(2)延安。
(3)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4)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等。
教师过渡: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
织了百团大战。 三、百团大战 先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分析讲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的作用,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百团大战的背景,再结合教材知识让学生填表。
教师提问:1938年底以后,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怎样的政策?
学生回答:“囚笼政策”。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看表格并讨论,然后将其填好。(用课件展示表格)
战役名称 百团大战 学生回答:战役名称 百团大战 战役时间 战役指挥者 彭德怀 战役地点 华北
战役时间 3个半月 战役指挥者 战役地点 教师提问:百团大战取得了怎样的战果?先让学生讨论,然后用课件展示百团大战的战果: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余次 2.5万多人 2019多千米 近3000个 百团大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最后总结百团大战的知识:战役名称 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8月 意义 打击日军,提高威望,振奋地点 华北 中国军队 八路军 指挥者 彭德怀 信心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的长城。本课所讲述的两场战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场战役中中国军人的表现正是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的召开更是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抗战后的中国前途指明了正确方向。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中共七大的相关内容。
第 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