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研究
初 明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各门公共基础课在学生未来职场生涯中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核心素养等,据此构建与职业对接的高职院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字:核心素养;公共基础课;课程研究
一、核心素养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研究价值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英明判断,明确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职业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践行服务宗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新担当新作为。新时代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整个社会都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巨变。作为与经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高职教育,应该主动适应这些变化。 教育部2014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入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强调将立德树人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带来了针对我国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实践。2016年9月《人民日报》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意味着国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高职教育自身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例如公共基础课自身发展不充分,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发展不平衡,公共基础课始终得不到校方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可以说重专业课而轻公共基础课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研究意义 教育部早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素养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已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重要发展范畴出场。 从宏观维度看,我国对“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知网数据库下载搜索出的最早开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发表年份是在2009年。我国目前对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七个维度,本位研究、课程、教学、学科、形成途径、管理和学院,研究整体侧重与本位研究、课程、学科三维度。常珊珊等人详细介绍了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之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意义,并为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整合学科、实现纵向衔接、同步课改、分级测评等建议。课程整合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蔡清田教授强调统整设计课程,指出了课程统整设计之方法、建议与重点,且再次论证了“国民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的盟友关系。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将会给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带来很大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走进核心素养。但目前职业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
58
一是核心素养的社会意义的阐述,二是职业教育核心素养内容的讨论。有些成果虽然试图接触具有微观、专业领域的问题,但也都是浅尝则止,在课程改革与实践方面都不到位。 因此应紧跟时代步伐及中央决策进行调查及研究。通过下企业等方式进行调查访问,认真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各门公共基础课在学生未来职场生涯中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核心素养等,据此构建与职业对接的高职院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充分准备。 三、核心素养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研究中,林崇德是最早正式研究有关项目的,早期“核心素养”一词被理解为某一学科所要求的,如何光明探讨了物理学科对学生要求的核心素养,宋萌芽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索等。此外,“核心素养”也在一些各级院校人才培养中被提及。截止于2018年5月中国知网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达两万五千多篇,由此可见对核心素养有关研究之热。 总体来说,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大体可分两个阶段,前阶段主要为国外成果比较和对核心体系框架的确立,后阶段为工作的落实,如对有关课程的改革等。另外,我国高职目前大多数研究的仍是“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块化教学”等,这类研究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仍是较传统思路。故不得不承认,有关高职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理论及实践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字期刊,以及《全国报
刊索引》、《人大复印资料》等文献期刊,同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发现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几乎空白,仅能查阅到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方面的研究。 而在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方面的研究虽然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相关人士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
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有部分专家、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的各科教师就此撰写过一些相关论文,但作为研究课题立项进行研究的还很少。而且这些相关意见、建议及论文大多是探讨公共基础课应该如何与专业课相结合及如何为专业课服务,仅仅将公共基础课看成是辅助课程,而并不是具体探讨公共基础课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并未具体探讨和研究各门高职公共基础课究竟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具有何样用途,即并未完全研究公共基础课与职业如何进行对接。如果能够以核心素养为体系,合理地应用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那么不仅仅能够优化整个课程的结构,对教或学整体上有一个质的提高,更能够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方向,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教育的理想目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