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的“学习内⼒觉醒”当是教育追求的最终⽅向——我们最做为教师,教给孩⼦多少知识,引领孩⼦考取怎样的名牌⼤学,都⽆法与“学⽣内⼒觉醒”相⽐较。当每个孩⼦真正的内驱⼒被激发,孩⼦的创新能⼒、⾃我发展意识等等终将被孩⼦实现。⽽被我们培养出来的众多的“⾼分数⼈才”,如果他的内⼒没有被激发,⼀旦遇到困难,他只能选择放弃——因为他真的不具备挑战的勇⽓和能⼒! 希望⼤家能从下⾯的分析中找到我们⽇常教学的契机,从⽽发挥教育最⼤的⼒量!
学习动机是指个⼈意图愿望、或企图达到⽬标的⼀种动因、内在⼒量。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活动的重要动因。”我们只有努⼒地激发学⽣学习的动机,“使学⽣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法,使语⽂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语⽂课程标准》),学⽣学习才有积极性,才能提⾼学⽣的学习质量,才能提⾼我们的教学⽔平。
⼀、使学⽣端正对学习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 1 ) 使学⽣认识学习是现代⼈⽣存的需要。 ⼈在⽣活中需要与⼈沟通,⽽语⾔表达是最基本的沟通⽅式,写作⼜是另⼀种必需的沟通⼿段,科技发展⽇新⽉异,⽣活⽅式快速变更,它⽆时⽆刻不在要求我们学习沟通的⽅法,提⾼沟通⽔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学习能⼒。(2)帮助学⽣认识⾃⼰是学习过程中的主⼈。 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过程中产⽣的学习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的作⽤”。列宁也说过:“没有⼈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要使学⽣明⽩:只有亲⾃探究知识、善于思辨,独⽴解决问题,善于整理归纳,才能真正锻炼⾃⼰思维,发展⾃⼰能⼒。⼆、采⽤各种⽅法激发学⽣学习欲望
(1)设计⾃主课堂,让学⽣⾛上讲台。 教学⽣学习⽂⾔⽂,传统⽅法为⽼师台上讲,学⽣下⾯记,课后再去背,加上测试,再来讲评。不停地循环往复。学⽣在学习过程中只在刻板地求同思维,⽽⽆新意趣味可⾔。学习过程平淡⽆趣,令学⽣厌烦不已。况且⽂⾔⽂与距今较远,难读、难懂、难记,学⽣不能即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设计为:学⽣⾃读——发⾔质疑——师⽣讨论——教师⼩结的⽅式,要尽量让学⽣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也许会活跃得多。采⽤多种⽅式教学⽣学习,教学⽣⽤“旧知”去发现“新知”,引领学⽣在寻求知识中体验进步的喜悦,在讨论理解知识时体味学习的乐趣,在得到教师的指点肯定赞扬时去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学习过程会充满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愉悦情感体验反复出现,会吸引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相互质疑,还发展了思维能⼒,培养了表达能⼒。
(2)设计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 认知冲突是⼈的认识、经验与所⾯临情境之间的冲突和差异。这种认知冲突给⼈以新奇感,富有吸引⼒,产⽣求知的冲动,能激发学⽣学习的激情和欲望。在作⽂教学中,我曾选择植物“爬⼭虎”作为写作材料,让学⽣根据植物“爬⼭虎”的特点展开联想,写成散⽂,学⽣觉得很难,但他们⼜急于想知道学校的“爬⼭虎”如何成为写作对象的,这种急于知道的情绪对于作⽂教学产⽣了很好的作⽤。
(3)创设成功机会,给予成功满⾜。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种巨⼤的情绪⼒量,它可以促进⼉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济于事。……请你注意⽆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量消失。”每周开展作⽂或周记点评活动,让写得好的学⽣⾛上讲台,宣读⾃⼰的作品,请同学共同点评,要注意让尽量多的学⽣⾛上讲台,学⽣在台上作为作者宣读很激动很兴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葛媛媛在体会⽂章⾥写道:“每次周记讲评课,总会给我带来太多的激动与兴奋。我总喜欢⽤眼⾓偷偷瞄着讲台上那⼀摞夹着纸条的本⼦,总想在其中找到⾃⼰最熟悉的那本。⼜企盼着能亲⾃上讲台读⾃⼰的周记,在读⾃⼰的⽂章时,内⼼总是澎湃不已,⾃⼰都能听见⼼快跳出嗓⼦眼的声⾳,可⾃⼰依旧克制着微微颤抖的嗓⾳和激动的表情,装出⼀副⽆所谓的样⼦在⽼师和同学⾯前将⾃⼰好好表现⼀番。……在这种极欲表现⾃⼰才华的欲望中,我学会了观察。……往往在⼀篇周记讲评刚刚结束,我已开始构思下⼀篇。” 实践证明,让学⽣⾛上讲台,体会成功的满⾜,不失为⼀种激发学⽣内驱⼒的⽅法。 另外,学⽣作为读者、听众,在教师组织下,对照⾃⼰的作⽂进⾏⽐较,参加评论,切磋写作技巧;增进了解,实现⼼灵与⼼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交流。正如⼀位同学在体会⽂章中写道:“当作为作者时,我愿意将我的感知与所有⼈交流,让⼤家听到我的⼼声;当作为听众时,我不断地接受对⽅传递给我的信息,让我觉得深处其中,体味另⼀种⽣活。这种交流⽅式让我们同欢乐,共悲喜,亲密得如同⼀家⼈。”周记评讲活动为学⽣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成功的满⾜,极⼤激发学⽣学习的内驱⼒。
(4)适当开展各种竞赛,保持群体学习热情。 ⼀是举办读书会,提⾼阅读与写作积极性。组织竞
赛增强学⽣好胜⼼、求知欲,会⼤⼤提⾼学习兴趣,培养学⽣的学习毅⼒。组织参加省作⽂⼤赛活动;班级诗歌创作与评论竞赛;并开展读书⽐赛;推荐优秀作品⽐赛等等。⼆是课堂发⾔分组竞赛法;三是周记评分,实⾏⾃我进步评分制,让每个学⽣都有成功的机会,增进学⽣的⾃信和集体荣誉感。 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标的,是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 总之,要充分激发学⽣学习内驱⼒,就要使学⽣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这是学⽣学习内在⼒量的源泉。作为教师要想尽办法把学习过程设计得既有难度⼜有趣味性,让学⽣在探索的艰难中去体味成功的快乐,⽽不是把“攀岩活动”变为“平地⾏⾛”,⾼中⽣还是愿意“登上险峰”看“⽆限风光”。 努⼒培养这种“永攀险峰”的愿望,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