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画人像》精品说课稿(两篇)

来源:画鸵萌宠网
《画人像》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画人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九册教材第二课《画人像》,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这是在前一课《肖像艺术》的基础上,在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肖像艺术的特征,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作品的和谐统一,认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从而了解美术语言与作品表现力的关系。这也是在四年级《猜猜我是谁》之后的一个人物写生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对正面人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正面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线进行人物造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较为熟悉,以及他们对同学的性格特点也十分了解。因此,本课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也考虑到尽管学生之间很熟悉,但是,他们对于各自特征的认识却不够深入,常常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把握人物的特点,即使表现画法也是肤浅。所以越是熟悉周围的伙伴,也很难细致入微的表现刻画。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想一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同学的特点,在观察这一环节上下功夫,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可以说是有效的观察也能事半功倍的促进绘画,进而了解不同的人物发型的基础上,感受人物的脸型、五官、表情等不同的特点,学习捕捉人物的特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如何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能够用线表现一位自己的同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线表现一位自己的同学,利用观察、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的过程中,利用活动在观察、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学习捕捉人物特征,养成观察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全面掌握本节绘画技巧,就得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使用教材“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本节教学中运用本校现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人物特征的方法,结合教材并抛出问题,引领观察人物的脸型、发型、五官、表情等不同特点,学生分析、评价了解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在通过教材中画家作品对比,引导学生学习画家的表现方法,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交流,大胆尝试表现人物特点及线的运用,利用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反复练习完成教学重点的同时,在通过观察思考解决本节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

我先用数码相机拍一些本班有特点的学生,为本节课他们用线画写生做好铺垫。顺势导入新课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这些同学吗?能看出这些画画的是谁吗?这样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想学生的发言可能是(认识或者是某某说出照片上的名字,预设学生的语言可能更丰富更具想象力。比如:她笑的

很可爱、某某的发型很特别等等)。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情绪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

1) 板书、课题 2) 导入新课

2、 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上表现了这些同学什么特点?(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能够发现发型、脸型、五官、表情、服装……)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教师随机板书:发型、脸型、五官、表情、服装……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身边同学相貌上有什么特点?同学之间互相观察,抓特征。请同学代表发言汇报交流结果,在引导学生分小组分析教材上的作品。这样就做到了结合教材用教材教,提出问题:你认为教材上的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神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于是,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与交流、发现与探究、自主与合作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人物的特征。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三维一体的目标得以实现,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同时也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当他们的兴趣和灵感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时,我请一位同学做模特。教师用线演示人物写生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如何大胆表现人物的特点及线的运用等,这样设计旨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习用线表现人物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练习和创作中掌握教师演示的方法步骤。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要点:展示一幅对象特点不突出、线条表现不美的学生线描人物写生。提出问题:你认为这幅画画的怎样?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评价式的发言说出线描人物的特点,在不足中发现美,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在观察、思考、实践及练习中学生进行人物写生。这样学生的造型能力及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最后展示全班创作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评价方式采取了个人、小组间、师生间互评。这样学生的评价能力会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使学生的造型能力及观察能力不断的提高,我设计了课后拓展环节使本节的知识能够得到外延,要求学生课下尝试表现不同年龄的人物写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为爸爸、妈妈及家里的老人画写生。知识和技能得到外延的同时我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一定

有所提高。艺术的魅力也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

七、说板书设计

我本着美观、实用、简洁的原则,图文并茂。使听者看上去清晰,能够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及绘画技法。这样设计也会引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以上是我从教以来自行设计的不成形的设计与想法,旨在抛砖引玉,敬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本人会诚恳的接受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完善。

《画人像》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二课《画人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这是继四年级《猜猜我是谁》之后的又一课人物画,目的是通过对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在欣赏、讨论、分析、观察、演示、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和人物造型的能力。

学生们每天与亲人、朋友、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他们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入,常常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特点,在观察、了解不同人物发型的基础上,感受人物的脸型、五官、表情等不同的特点,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学会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表现。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是来自郊区,还有无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平时对美术的了解很少,面对这样美术基础较弱的孩子,我认为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术兴趣,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美术,开阔美术视野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欣赏众多画家人像作品、漫画人像、变脸视频以及课件演示等手段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并且在课堂人物创作中,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想要画的人物。这样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充分自由选择地余地,打破了传统的一种绘画技法局限学生创作思维的形式。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从而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包括发型、脸型、五官、表情等,并能运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人像。、、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观察、分析、讨论、演示、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感受画家的创作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人物的发型、脸、五官、表情的特点。

难点: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表现出人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主要在教学过程中的七步欣赏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创作来解决。

五、说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在小学美术中若干以人物为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并且达到准确地表现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美术知识、技能水平有限,对人物造型方面只是初步的了解,认识和表现。所以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上,我恰当、合理、科学地运用了欣赏、观察、分析、讨论、演示、练习、创作、交流、展示等形式。学生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中,了解了人物脸

型、发型、五官等的特征,并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人物创作。在交流中,思维相互启发,在创作中,经历了情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那么审美教育就自然在其中了。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人像的不同特征和掌握在创作中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表现,所以,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以“欣赏”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逐步展开,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其中得到实现、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欣赏之一﹚ 欣赏名家之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学生的美术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非常重要,我提前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些名家人像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首先给了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让他们心里产生一个波动,利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并让他们初步认识了人像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并且感受作者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欣赏之二﹚ 选择代表性人物图片,观察讨论,概括人像的各部位特征。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不同人物图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然后总结概括出脸型、发型、五官的特征。(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设计了大图片)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重点得到解决。

﹙欣赏之三﹚欣赏漫画人物,小组合作,探索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脸的主要特点概括出来之后,进而探索如何在绘画中,抓住人的主要特征进行表现,这是关键,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首先通过漫画形式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因为漫画是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最有效、最直观的表现方法之一。夸张、变形、概括、明了。比如是公众人物赵本山,通过原照片与漫画形象的相互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到赵本山的特点:脸较长,尤其下巴前向前突出,侧面看像月牙形状,向里凹进,正如他自己在小品里形容的,正宗鞋拔子脸。八字眉,山羊胡。小组内呈现的是热烈,愉快地讨论,教学重点得以强化,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如何进行表现也随之解决。

这里还为学生准备了众多人物漫画形象,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如何抓住

人物主要特征的理解。

画人像不仅要学会表现正面,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表现。我对有特点的人像制作了相关的影视片段,而动态的人物,让学生了解了人的不同动作与人像的不同角度变化的关系。这也为以后学习表现人物动势打下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达到眼观、耳听、思考同步进行。

﹙欣赏之四﹚欣赏人物变脸,激发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人物变脸欣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人物脸的不断变换,使学生情绪高涨。变脸片段很短,但是起到了打破以往思维定势的作用,给予了学生新的思维空间,确实让学生有灵光一闪的感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内部感知能力。

﹙欣赏之五﹚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激发创作的欲望。

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了运用线描的方法进行人像写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如何去画。课件演示克服了教师演示时有的同学看不到的弊端,而且学生欣赏到画者娴熟的绘画技巧,内心产生了“我要表现“的想法,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

到这里,学生对美术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想画、要画的想法,实际上这节课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小学美术培养美术兴趣为主,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不是培养美术专业人员。

﹙欣赏之六﹚展示作品,开拓视野,知识延伸。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可以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人物,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欣赏的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感受了作者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我鼓励学生创作中也要充满情感,这样表现的作品才生动感人。仅有几幅作品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我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网站,构建了一个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内驱力。在这里,他我设计了几个小练习,通过简单测试,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欣赏之七﹚学生创作,展示才华,体验成就感。

学生体验了教学过程中的欣赏、观察、讨论、分析、测试之后,开始进入创作阶段。创作之前,给了一个温馨创作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幅人像作品,不要局限于课堂演示的方法。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学生作品展示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更是体验成就感的

过程。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