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孙汉中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8期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选择糖皮质激素(常规剂量)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07月IIP患者72例。对患者临床呼吸困难程度、患者常规胸片检查结果、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以及患者运动肺功能进行观察,对患者实施CRP(临床-影像-生理)评分,对患者选择强的松(0.5 mg?kg-1?d-1)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之后针对CRP评分结果进行复查。结果:对患者选择强的松给予临床治疗,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患者CRP评分表现为显著下降,对患者进行配对t检验,最终发现患者CRP评分下降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特发性间质性肺炎;CRP评分
IIP作为一种进行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紊乱以及肺泡结构紊乱的情况,包括诸多病理类型,并且病因不明。针对IIP患者,临床无明确的发病机制,当今难以针对患者予以特效治疗[1]。为了研究合理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IP患者,选择糖皮质激素完成治疗后,最终获得的效果肯定,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07月72例IIP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9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5±1.3)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了病因不明的干咳症状以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并且在活动后临床症状会表现出严重的情况;患者的病程不小于3个月。患者双肺下部表现出Velcro罗音的情况;对患者实施胸部X线检查,最终发现患者基底部以及胸膜下区表现出弥漫性网状影的情况。对患者实施高分辨CT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膈肌部以及血管束周围出现了异常改变的情况。患者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情况,此外患者的肺总量以及残气量表现出下降的情况。将患有肝脏疾病、患有肾脏疾病以及表现为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 1.2 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的72例IIP患者,对患者选择强的松(0.5 mg?kg-1?d-1)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主要选择口服的方式,分别于晨起顿服。将CRP评分标准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疗效判断标准,并且针对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照[2]。 1.3 评定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计算出CRP总分,评价总分为100分。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分析导致患者临床表现出胸闷气短症状的运动项目以及具体的运动量。例如患者可以耐受跑步以及打乒乓球等相关剧烈运动持续的时间;患者可以上楼的总台阶数目;患者可以耐受走平路能够达到多少英尺。最差为患者在平卧休息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症状,最高分为20分。对患者实施胸部影像学检查,最高分能够达到10分。对患者进行通气功能设定,最高分能够达到15分。测量患者的肺容量,最高分能够达到10分。患者弥散量最高能够达到5分[3]。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CRP评分的情况。以P>0.05证明存在均衡性,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IP患者采用强的松完成一个月的治疗后,同治疗前进行比较最终发现,CRP评分:治疗前:(54.26±8.66)分;治疗后:(36.45±5.78)分。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评分(12.14±3.44)分;治疗后:(5.22±1.35)分。患者胸部影像学评分:治疗前:(8.43±1.96)分;治疗后:(7.45±2.56)分。患者通气功能测定:治疗前:(75.45±5.88)分;治疗后:(69.55±6.49)分。患者肺容量:治疗前:(79.25±7.68)分;治疗后:(74.45±5.91)分。患者弥散量:治疗前:(68.35±8.57)分;治疗后:(49.80±9.68)分。最终发现,患者完成治疗后,同治疗前进行比较,CRP表现为显著的下降,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IIP属于一种间质性肺疾病。并且对此类患者选择诸多药物给予临床治疗,最终都难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当今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便是选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者选择免疫抑制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疾病的早期以及纤维化活动期间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针对72例IIP患者,选择强的松给予临床治疗,完成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在CRP评分方面,表现为显著的下降(P
总而言之,IIP作为进行性恶化进展疾病的一种,在未研究出最佳的治疗方法条件下,通过CRP评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最终发现采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黄忠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10(25):456-457.
[2]曹玉风.中医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4(20):156-157.
[3]湛洁谊,丘红英,陈爱欢,等.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10):999-1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