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士2006年2月第4卷第2期下半月(总第34期) t·37· 综述· PICC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王金娥,陈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璇 文章编号:1672—1888(2006)02—0037—03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ur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 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 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肝素钠 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 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 术。从1966年德国医生在x线辅助定位下成功地 完成第1例导管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 效、安全的置管技术…。 PICC适用于以下病人:①需要中长期输液而外 周表浅静脉不好;②肠外营养;③抗生素、高渗透压 溶液或化学药物的长期治疗 2。对于需要长期化疗 的肿瘤病人,PICC不应作为最后采取的方法,而应 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_3。3l PICC的优点在于:①穿刺点在外周静脉、较直 观、易于定位,穿刺点表浅,止血容易,导管插入长, 不易脱落,不需缝针,不需局部麻醉,插管成功率高,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②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 类限制;但它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导管堵塞、静脉 炎、穿刺点渗血水肿、穿刺点感染、导管漂移或脱出、 败血症、心率失常等,现将临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 处理综述如下。 1导管堵塞 1.1原因 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或没有定期冲管 造成导管扭曲、打折和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导管堵 塞。 1.2预防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 管壁,减少血栓形成。正确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 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_4 J。输注黏稠度较 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 干净才能封管。输液完毕应及时封管,封管前先用 10 mL肝素钠稀释液(1 250 U肝素:100Ⅱ 生理盐 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_5 J(勿用匀速冲管),再用肝 素帽进行封管(肝素帽15 d更换1次)。病人未输 液时每1 d--3 d正压封管1次。定期冲管(2 d或3 d 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1.3处理方法先仔细检查导管的体外段是否打 折、扭曲,使其顺畅即可。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 可采用肝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_6j:先抽回血,若遇有 稀释液10 1nL抽吸,然后放松,使肝素溶液与血栓 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 mL~5 ITlL 血,如仍不见回血,可将导管关闭30 min~60 min, 让血栓尽量浸泡在溶栓液中,再行抽吸。使导管畅 通【7l。 2静脉炎 2.1原因①被穿刺静脉细短、导管型号大或材料 过硬、穿刺肢体活动过度;②置管后血液流速缓慢, 血栓形成;③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 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胀、疼痛 而发生静脉炎。 2.2预防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 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血管 最好选择右侧路径 4,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 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 与血管的粗细相适宜。 消毒范围大于10咖待干后穿刺,避免消毒液 随穿刺针进入静脉引起静脉炎。穿刺时送管动作轻 柔,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 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贴不粘 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2.3处理方法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 h~ 72 h,一旦发生,应给予对症护理。局部用50%硫酸 镁溶液湿敷,每Et 2次,每次20 min。林苑清等 8提 出首先应区分是机械性损伤、药物刺激还是血栓性 静脉炎。若为前两者,一般可通过热敷、远红外线照 射(每Et 3次,每次30 min)、抬高患侧手臂、外用消 炎止痛膏(加少许地塞米松注射液混合)、限制患肢 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若为血栓 性静脉炎,可予热敷、用肝素稀释液冲管或尿激酶溶 栓,若情况严重者或肢体红肿不能消失,则需拔除 PICC管;郭丽娟等-9_提出用理疗垫热敷上臂,每日 4次,每次20 min--30 min,同时嘱病人抬高肢体,效 果优于以往采用的湿热敷。 3穿刺点渗血、水肿. 38· FAMILY NURSE February,2006 Vo1.4 No.2B 3.1原因 ①穿刺针过粗而置入导管过细;②病人 5.1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肢体频繁活动、导管固 凝血功能异常;③局部反复穿刺。 3.2预防病人血管情况好,穿刺针应与导管相适 宜。剧烈频繁咳嗽时可用手指按压在穿刺点,防止 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10j。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 定不牢、更换贴膜时手法不正确。 5.2预防指导病人休息与活动,穿刺侧肢体勿频 繁活动。妥善固定导管。郭丽娟等_9 J改良了导管的 固定方式,置管时让病人上身取直立体位;手臂外展 成90度;将外留导管拉至水平与手臂成垂直位置 后,再向斜下方拉直,可大大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 能,穿刺后按压穿刺点2 rnjn~3 min。凝血机制较 差者按压的时间应增至5 m_in~10 m_in,制动30 min,24 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活动或加压敷料固定 率。定期检查导管,记录好外留导管的位置与长度。 24 h。停服抗凝剂,必要时给予止血剂l1 。 3.3处理方法在穿刺点覆盖1 crfl×1 cm明胶海 绵并加盖无菌纱布,再用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 点5 rnjn~10 min或局部给予冰袋或砂袋压迫止 血。 孙巧红提出:消毒穿刺点待干后将云南白药胶 囊粉末涂匀撒于出血处,用无菌小纱布覆盖,3M敷 贴固定。观察穿刺点的出血情况。如仍有少量出血。 可再加用1/2云南白药胶囊粉末,此种方法可达到 止血的效果。 4穿刺点感染 4.1原因 ①消毒不彻底;②选用的粘贴敷料卫 生质量差(不透气,出汗后造成创口潮湿);③局部 皮肤过敏引起瘙痒,涂用外用药膏但换药不及时;④ 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等。 4.2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 毒局部皮肤和留在体外的导管,定期换药、及时检查 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根据病人情 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 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方法:先用1块2 cm ̄2 crfl无菌 小方纱覆盖针眼,再用透明敷料覆盖,使其既不直 接接触针眼又易于观察,有效地预防了感染[ j,同 时也可解决穿刺点周围瘙痒的问题【l3 J。有报道指 出。不治疗时或输液后用10 mL生理盐水冲管,可 使感染率明显降低。 4.3处理方法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轻度红 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 染处理:局部给予外用抗生素 6外敷,每日换药,直 至痊愈。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应考虑是否并发 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但也有人不提倡用抗 菌软膏预防导管13感染l1¨。因临床实践对抗菌软 膏的有效性还无定论。且认为容易增加念珠菌感染 和细菌耐药。伤口红肿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 红外线照射,或使用碘伏消毒管口皮肤,因碘伏能逐 步释碘持续消毒,同时会形成一层薄膜,对防止细菌 进入血液有肯定作用。 5导管漂移或脱出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更换贴膜时手法轻 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 导管拔出 。 5.3处理方法导管漂移时,拍胸片找出漂移的位 置,使导管移至正常位置但绝不能再往里送,若无不 适感可继续使用【l4 J。 6其他 在PICC普遍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常 见的并发症:如穿刺侧肢体水肿、导管误人颈静脉、 败血症、导管破裂或断裂、心律失常等。 陈向荣等‘1 o_在研究中发现穿刺侧肢体水肿1 例。因病人在家时不慎将导管滑出至腋静脉,大量 输液后导致液体回流障碍所致。采取平卧位并抬高 肢体60度,避免侧卧于穿刺侧,12 h后水肿消失。 导管误入颈静脉是由于穿刺时病人体位不当, 静脉粗直或强行送管造成。所以操作前要指导病人 学会阻断颈内静脉法l10J(导管达肩部时,病人头偏 向穿刺侧,下颌靠肩);穿刺时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对 于血管粗直的病人,送管不能过快,遇有阻力时不能 强行送管。 在穿刺置管期间如出现发热、寒战、皮肤黏膜瘀 斑、休克等症状,而不能为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警 惕为败血症。一旦确诊,应立即拔除导管,做血细 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早期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治 疗[ 。 当导管堵塞再通、换药操作不当外露导管破裂 时断裂。导管破裂时可自断裂处剪去远端导管,重 新接上连接器和肝素帽后继续使用 5。 陈向荣等【10 J在研究中发现心律失常1例。是 因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致导管尖端进入上腔 静脉下段。刺激上腔静脉丛引起。也与病人有心脏病 史有关。退出导管至适当的部位,并给予药物治疗 原发心脏病及控制输液滴速后,次日心律恢复正常。 因此,有心脏病史者置管前应进行心电图检查,置管 后严密观察心律情况,行x线摄片了解导管尖端位 置,以免置管过深引起病人不适。 7小结 家庭护士2006年2月第4卷第2期下半月(总第34期) ·39· PICA2临床应用广泛,其并发症常见,表现各异。 [6]张晓毅,贾军,闫小丽,等.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 为减少在PICA2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 管病人的观察和护理[J].陕西中医,2002,10(2):159 要做到:①严格掌握其适应证;②插管前准确评估病 160. [7]裒玲,叶惠华,叶明枝,等.肿瘤病人PICA2插管来到 人的凝血机制、选择直而粗的血管;③插管时严格无 位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菌操作,采用科学的定位、正确的固定;④采用有效 2004,19(2):178—179. 的冲管、封管方法;⑤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在临 [8]林苑清,崔其亮,陈丽萍,等.早产儿外周穿刺中心静 床护理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只要护理得当,仍 脉导管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J].广州医药。 2002,33(6):42—43. 然可以起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经济浪费和保护外 [9]郭丽娟,王立,任少林,等.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 周血管的目的。因此,PICE不失为一项先进的技 护理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 6. 术,值得推广。 [10]陈向荣。王晓娅,倪柳琴,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 参考文献: 管并发症原因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 [1]崔海兰.应用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J].井冈 (11):844 845. 山医专学报,2001,8(1):85. [11]李黎,任敏,崔晋予.PICA2置管期问并发症的护理干 [2]于健春,王秀荣,蒋朱明.x线辅助经外周至中心静脉 预[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24):3839. 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 [12]谭海梅,伍美娟,陈秀强,等.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 学杂志。1999,33(6):378—380. 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 [3]Rountree D.将导管由末梢插人中心静脉的方法[J]. (11):37—38.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2):74. [13]赖丽芳.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老年病人中 [4]朱石洁,卢向莉,崔春梅,等.PICC置管用于大剂量静 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1。7(8):73. 脉化疗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2,8(7):502 作者简介:王金娥(1983~),女,江苏省徐州人,本科,工作 503. 单位: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陈璇工作单位: [5]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研究,20o4.18(6A):1099—1100. (收稿日期:2006—01—10) 临床拾零 脑溢血病人的现场急救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吕晶晶 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外溢,95% 量必然增加,导致颅内压升高形成颅内血肿发生脑 的病人有高血压史。一般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 疝,病人心跳和呼吸立即停止。 发病且病情危重,部分病人可立即意识丧失、鼾样呼 那么现场应怎样正确处理脑溢血病人呢?病人 吸、小便失禁。 家属应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切勿大声喊叫、哭闹。 在日常救护工作中,常可看到一些病人家属采 务必使病人周围环境保持安静,减少声、光对病人的 取了极其错误的做法。为了弄醒病人拼命地叫喊、 刺激。应有专人看护,以免病人发生坠床。将病人 州 拍打其肩膀、摇动其头部。还有些家属用足力气围 平卧、抽去枕头,在双肩胛下垫上折叠毛巾或薄枕, 币 扶着病人,使其取半卧位或坐位,误认为病人原有高 头后仰,保持气道通畅。床头可抬高30度,有利于 血压史,取这种体位后,血液不会向上冲。少教家属 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解开病人衣领和裤带,脸转 随意搬动、翻转和颠簸病人。使病人的体位呈头低脚 向侧面,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和其他异 高位、芈卧位、屈曲位甚至俯卧位。 物。可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于病人前额,以利止血 以上的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会使病人的病情 和降低颅内压。最后,在随车医生指导下,开始搬 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因为任何一个错误动作,均可 动、转运病人。 使已破裂的脑血管创口增大,以致出血量增加。同 (收稿日期:2005 12—28;修回日期:2006—02—10) 时,可使肾上腺素类物质增多,随之心跳加速,出血 (本文编辑郭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