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的质量检验标准
菲林的输出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照相的暴光过程,它先把图文经过RIP处理成的点阵图象(即由网点组成图文),再将其转化为支配激光的信号,利用激光相对菲林片的纵向和横向移动,将激光点(即网点)打(射)到菲林片相应的位置上,使菲林片相应部位暴光,再通过显影机的显定影过程,把未暴光部分冲洗掉,就在菲林片上形成了点阵图象。
至于菲林的质量标准,我想主要应该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地密度与灰雾,它是衡量软片质量的基础。灰雾就是指空白菲林的绝对密度,即将密度计绝对清零(对空清零)后所测空白菲林的密度,灰雾值<=0.03的菲林为优,0.03到0.07间均为合格。所谓实地密度是指大实地块的密度值,一般发排软件自带的灰梯尺由于其面积太小,再加上有些菲林药膜有沙眼,使得其实地密度测量值较实际值要小,一般在3.5-3.8之间即为合格,但若有大块实地必须保证它的密度值在4.0-4.3之间才能保证印刷品的色彩饱和又不会使暗调层次并集。
二.线性化数值,它是量软片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应保证软片灰梯尺上的标示数值与测量数值相差<=2为合格。但由于一般的高精度印刷机都有一定的色彩可调程度,所以我们只要保证其线性化差值<=5即能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三、网点形状、网角及挂网线数,网点要求圆滑、殷实,无锯齿,无拖尾;网角符合标准(一般单色45度,四色想差30度)不撞网;挂网线数适合印刷介质(如:新闻纸不高于120LPI,铜版纸不低于133LPI)。
四.曝光后的药膜质量,是最后一道关,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因素。软片上实地
上没有沙眼,药膜无划伤,无油迹,无定影未除掉的“白点”。才能说是一张质量过关的软片。
引用LYUS老师所讲:
———————————————————————————————————————看高光小点子是否出齐。比如你制作的图片中所设定的最小点子是2%,那么就要看2%的小点子是否出来了,是否完整。其次是网点密度,标准的应当是4.0,片子底基的灰雾度要低。整张片子也要检查是否有针孔之类的小白点,网点密度是否均匀。另外四张片子要试试能否套准。其他就是照排输出的线形控制,这应该有个标准,但一般从片子上很难看出。尤其是出阴图片时这个线性控制十分重要。
激光照排片质量管理的若干体会
尽管CTP技术日益成熟,但激光照排机依旧保持着其生产上的强势。在商品包装、书刊画册等印刷出版物中,仍有相当一部分需经过印前设计制作、输出照排片,最后印刷出成品。其中照排片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最后印刷成品的质量好坏,这说明传统工艺中仍有许多有待研究与探索的领域。下面,笔者将从工艺管理的角度,谈谈照排片质量管理的体会。
一、检查原稿质量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看,控制照排片的质量要从原稿开始把关。因为原稿的质量高低决定了照排片的质量优劣。所以,必须对原稿进行细致检查。一看原稿表面有无划痕、脏污,文字、线条是否完整,有无缺笔断划等;二看画面是否偏色。在自然光或接近日光
色的标准光源下,观察反射稿上白色、灰色、黑色等消色部位是否有其它颜色的干扰;三看主要色彩是否准确。一般来说,反射稿(如照片等)的颜色比实际景物的色彩略有夸张,即比原来的色彩更鲜艳些。如以人物为主体的反射稿,应以面部肤色红润为标准;四看反差是否适中。反射稿的反差包括亮度差、色反差和反差平衡。亮度差适中,在高调部分和暗调部分之间就有丰富的过渡色彩层次;色反差适中,反射稿色彩浓度就大,且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反差平衡好,同一颜色在高调部位和暗调部位的颜色表现就会很一致。
二、印前输出文档的质量检查
对将要进行照排输出的文档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主要有:
1、检查套版线、色标及各种印刷、裁切用线是否齐全。套版线应为四色套合的黑(即C=100%、M=100%、Y=100%、K=100%),没有套版线,输出的四色或多色照排片等于一堆废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