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力学教学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籀2s奄 第4硪 2011年8月 廷边教臂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bian Insdtum of Education 0{ji.2 O Attgtast.201{ 力学教学探讨 赖 萍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四川 汶川62300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普通物理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客、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和教师的培训提高几个方面进行力学教学改革,以求提高力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力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芟章编号:1673…4564(201I)04一O020—04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物理学其他分支的起点和基石。(JJ学>也是物理 学生学好知识,综合素质提高,就要充分地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并且逐 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普通物理学中的 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专业基础课通常 被安捧在大学第一学期学习。力学中所涉及到的 内容和思想方法在后续的物理课程学习中要经常 渐地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 学生掌握力学的精髓,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 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 用到,力学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 程学习的效果和心理状态。因此,对学生来说, 力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才能 l好力学课。就成为摆在力学教师面前的一一项重 情况,教师要特别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 正向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爵 次。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承认学生的 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教学。每个学生都有潜力, 但每个学生的潜力不一样,学习的兴趣也不一样 欠课题。笔者针对力学课程的特点和从教学校的 实际情况对提高力学教学效果谈谈几点体会 以 期与同行们研讨交流。 学生的这种潜力需要适合的教育加以开发 在 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打破力 学教学的统一模式,进行差异教学,使优生吃得 一、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教学需 饱,差生吃的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程 度的掌握知识。 要。 ‘力学>是物理专业学生进入师专学习豹第 二 注重教学内容的的处理与更新 )处理好(JJ学>内容与中学物理内各 的关系 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特点是理论严密,逻辑性 暇。由于入学门槛较低,进入我校的学生大多数 学习基础不好,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和思维方 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所以《力学>的教学 还是有相当的难度。要提高‘力学’教学效果, 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中酋要的问题就是要 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重新定位。要强调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烈拒绝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青堂。同时更 簧烈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使 螋稿簖期:20l l 06 l l。消除重复感 在‘力学>课程教学当中,教学内容的前半 部分…一质点力学,大多数是中学内容的重复 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 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等。中学都已经学习过,并且是重点掌握的的内 作者简介:赖萍0983.2-叫) 女 汉族 四川资中 人,本科学历 阿坝师范高_尊专科学校助教,圭 费研究大学幼理教学和中学曲理教材教法。 第4期 赖萍:力学教学探讨 容。‘力学>针对这些内容的教学只是加入了徽积 一般. 分的部分,实际上好多题目仅用中学知识也能解 决,甚至有些题目还不及学生在中学做的某些题 (--)注重‘力学>基础课程教学与后继课 程教学的衔接 ‘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有自己的知 目难。于是,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力学容易学,而 且没什么新鲜内容的印象,给学生的学习情绪造 识体系,但对其他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影响颇大.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做一些 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力学内容与中学物理内容 的重复也使力学教学的课时量增加,增加了学生 的学习负担。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 三大力学守恒定律作为力学教学内容的主线,把 重点和难学的内容讲糟、讲透,而对于重复的部 分则可以简单代过或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环 节,为讲解力学中新的内容作铺垫。 2.把握‘力学 学习与中学物理学习的差异 性 虽然在‘力学'课程当中,基本原理部分与 中学重复较多,但就其实际上来说,与中学物理 相比,‘力学)课程内容还是存在较大的变化。首 先,研究对象不同。中学阶段,力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质点和质点在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而‘力 学 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以质点为基础,进一步到 质点系,再到特殊的质点系——刚体、流体、弹 性体。其次,数学工具不一样。中学力学运用的 是代数工具,用代数方程解决常量与常量之间的 关系。‘力学 使用的是徽积分工具,不仅能解决 常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解决常量与 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次,描述方法 不一样。中学主要采用标量描述,对矢量的描述 仅停留在定性阶段。在‘力学>课程中采用标量 和矢量共同描述的形式,使物理概念、规律及物 理过程的描述更加精确。 】教师在进行‘力学) 课程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习惯用新的数学工 具,更精确的描述方法来解决更宽领域的力学问 题。 3.建立合适的梯度,做好‘力学>学习与中 学物理学习的衔接 从中学到大学,无论是学习的方法、思维方 式,还是学习的内容、目标都有很大的差异.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种差异,建立合适的 梯度,促进学生学习。以中学力学内容为基础, 充分运用实验、生活实例等搭桥建立梯度,引导 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 (三)‘力学'教学内容加入现代科技发展的 新成果、新技术,加强创新教育 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力学课本的 编写往往根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教材上已经 过时或即将过时的内容只需作简单的背景介绍就 可以了,而对于相关领域的新内容、新进展则可 以向学生作一些介绍,并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 网络等优势资源作进一步的理解.在力学教学中, 不仅要教会学生做题,还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力 学领域最新研究的成果和高科技的应用.让学生 对力学知识的了解也站在科技的前沿,提高学生 学习力学的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师范特色 (一)课程教学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 为了让学生学好‘力学>,教师不仅要认真研 究、吃透教材内容,还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 际生活中熟悉的例子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理解.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力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特点,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力学,处处用力学. 比如说,结合本校是汶川地震中的唯一高校,我 在力学绪论课的讲解中,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例 子。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发生在汶川地 震中的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位老人的腿被埋在废 墟下面,由于压在上面的房屋结构太多,前来营 救的消防官兵无法将其救出,无奈之下只有决定 截肢.在这危急时刻,一位来自北京的力学专家 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他仔细勘察了现场的情况后, 令消防官兵调走几根房屋构件,最终成功的将老 人救出.正是这位力学专家具备了丰富的力学知 识。并大胆的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才将这一 难题成功化解.具体情境中,真实的例子,让学 生深刻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提高学习力学 ・27・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鼬必趣 冉比如 为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转动 惯量和质量分布的关系,以及转动惯量增加或减 小时,角动量相应的减小或增加,即角动量守恒 定律。可结合以下实例来讲解:花样溜冰运动员 作旋转动作,先将两臂和腿伸开,旋转起来以后, 再将两臂和腿收回,这样身体的这些部位离转轴 就更近了,质量分布更集中,转动惯量减小了, 转速便增加 停止的时候,重新把两臂和腿伸出 去,使质量对转轴的分布散开,使转动惯量增加, 转速便降低,运动员就平稳的停了下来。同样道 理,体操运动员在作平衡木表演和我们平时在走 窄路时会伸开双臂以求平衡。这几个例子运用在 ,』J学课堂教学中,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 ,贞上,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 论和实际的例子相比较,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 解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 (二,注重构建知识结构图 矗《力学》教学中,要注重教会学生构建知 派结构圈 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明确知识点之 的逻辑关系,学生便于记忆、方便应用,能够 达到举一一 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也是学生发现 划趣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和发展的 重要基础。这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学习方法 往实际教学中,可以首先将‘力学 教学的内容 划分为几个单元。然后针对某个具体的单元,制 定出该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构建出该 单元内容的框架。这时,可以要求学生画出该单 元的知识结构简图,使学生从宏观上初步了解本 单元研究的内容、对象、思路及研究方法,做到 心中有数,增强学习力学的自信心。在进行该单 元具体教学后,要求学生画出该单元的知识结构 详图,弄清楚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 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掌握知识结构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 解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三)放手学生试教,体现师范特色 教师精心挑选—些章节内容,提前布置,对 收集资料、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 螫球,届时随机挑选几位同学,每人各讲一部分, 结合自评和同学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并总结知 Z器 识要点。另外,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 生在小组内讨论在力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 题,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整合网络优势资 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写出方案报告,最 后由各小组代表作展示。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了 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力学内容的理解,又锻 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 合 传统的口述、板书的教学方法,课堂传递的 信息置少,需要的课时多,教师在写板书、公式, 画图的过程中要费较多的时间。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工具 多媒体以声、光、电、色等多种元素传递信息, 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概念、规律的教 学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 见的,但是‘力学)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例如, 在讲解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或是在分析 某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时,使用多媒体就能直 观生动的说明问题。但如果在讲解既重要又复杂 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 或是教师照 着多媒体朗读,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不易突出 重点。而学生忙于抄写笔记,疏于听教师的讲解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若此时。教师使用板书 教学,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推导,给予学生充分 的时间消化吸收,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多媒体 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各有利弊,在实际的豹教 学中,要相互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四、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 发展 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方式不改变 考核∞寸 向性就无法扭转。传统的考核模式,重结果,轻 过程:重分数,轻能力,严重束的缚了力学教学 的改革。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力学课堂 教学改革的进行,考核模式也必须随之改革 蓠 先,减少以再现书本内容为主的考试内容,注重 考核理解、运用的内容。其次,改变期末考试一 考定成绩的情况,成绩评定采用结构化分数。平 第4期 赣萍:力学教学探讨 时表现成绩,单元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分别占一 力.“ 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 定的比例,共同组成期末总成绩。这样的改革促 比较丰富,但是实践经历比较缺乏.在课堂教学 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体现了学生学 时不免拘泥于课本,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 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 合起来。教师也应该走出校门,在实践与实训中 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 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把自己锻炼成 行为.另外,多种考核方式相互结合。改革单一 一个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型人才。 的闭卷考试模式,采用读书报告,实验操作,课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力学教 堂提问。开卷笔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学的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方针。 就。力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整合 和优化力学教学内容,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力学的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讲授方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 进,与同行相互交流探讨,将力学课堂教学改革 作为教师一定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上好 推上一个新台阶. ‘力学 这门课.并且为之努力.首先教师一定 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建立终身学习的观 念,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的课堂教学水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 [1]朱致英,段军飞.力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 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教师 教育教学论坛,2011(15):167—168. 的教学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 [2]杨益利.力学教学改革探析[J].职教论坛, 度。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有的人心理脆弱, 2005。(17):34-35. 受不起挫折;有的人逆反心理严重,什么都无所 r3]吴志颖.高师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谓.但不管学生表现什么样,一个和蔼可亲,对 [J].渤海大学学报,2009,(4):350--35 学生充满希望的教师总是学生努力学习这门课程 [4]乔淑玲.深化力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 的一大动力.再次,进行自我培训.提高实践能 量[J].山西建筑。2010,(23):221—222. (上接25页) 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利用先进的二语习 【2J陈洋洋,朱莉.输入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得理论,逐步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听力材料 [J】.科技信息,2009,(6):455. 的选取,到听前听中听后的每一个环节,煎『课堂 I3l 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上的只言片语都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只要认真观 Press Ltd.,1 982. 察学习,教师就可以探索出一套将情I舂过滤降低 【4】Dulay H.C,Burnt,M.K,and Krashen. 到最小的教学方法. Language Two[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I5]Cook,Vivia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参考文献: Language Teaching IM1. Beijing: Foreign Ill张正东.黄泰诠.教学法双语教程IM1.北京: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科学出版社,2003.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