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管理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管理

【摘要】面对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超额增长的现象,我国的外汇储备偏高已成不争的事实,而如何管理当期巨额的外汇,也已成为炙手可热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巨额外汇的成因及对巨额外汇的相关管理策略。

【关键词】巨额外汇储备 成因 管理

一、

外汇储备的定义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

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1981年3月,我国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包括:(a)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b)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股息等(c)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d)其他外汇资金,包括在国外的的人寿保险金以及境内居民在境外的稿酬、版税、专利转让费等。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1994-2011年外汇储备31811.3500023994828473.3000019381.52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250001528460.32000010662.49150006099403.4428188.7100001050735.516.2.428.3321398.9162115466421449.555.721.6.01.7500007.59745959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时间(年)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主页:www.safe.gov.cn 图1.1

第 1 页 共 6 页

2011

回顾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变化:199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四年,储备上升相对平稳。自2000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有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随后,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上升, 2009年六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2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家。至2011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的规模达到 31811.48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位。图1.1是我国1993-2011年外汇储备统计图

有观点认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以GDP的10%左右为好,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巨额外汇储备虽然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持有高额的外汇储备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合理分析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及至如何管理巨额外汇储备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分析

(一)国际收支持续顺差 根据公式

△ F = ( LTC + STC )+( X – M )

可知,外汇储备的增加(△F)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外资流入的顺差,包括长期资本流入(LTC)和短期资本流人(STC);另一个是经常账户下的顺差( X – M )。

1、经常项目长期出现大量顺差。由于我国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廉,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自1979 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确立了以出口加工制造为主导的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以来,在逐渐扩大开放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始终未改变。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使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增长,导致了经常账户的顺差。

2、大量吸引外商投资导致了资本项目的长期顺差。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外资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持续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加速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形成了资本项目的顺差,促进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 (二)、制度原因。

1、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使外汇储备的增长。

1994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强制结汇和有条件售汇制度。强制结汇制度使得居民和企业所创造的外汇必须出售给国家,这种制度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央行在整个外汇交易中具有最终垄断性地位。经常项目的外汇收入,都由这种渠道转变为外汇储备,从而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2、人民币汇率制度也促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加。

1994年后,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我国再次进行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窄幅波动, IMF将我国列为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由此,在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仍必须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这也促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汇改后的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每年3%到5%的幅度升值,从而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外资以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套利保值,促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

“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中国等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这一商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贸易顺差逐年递增,外汇储备迅猛增长。世界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越发高涨。

第 2 页 共 6 页

2003 年,第一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来自日本。原因来自于中国成本低、质量高的商品大大冲击了日本制造业,但日本并不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而是希望通过人为打压本币来削弱他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日元汇率贬值,缓和通货紧缩的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 年初, 日本财相正式提出要求中国货币升值。人民币存款利率高于美元存款利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境内机构和个人纷纷将所持美元资产兑换成人民币,同时大量投机资金(也称“热钱”)受到利益驱动伪装成经常项目交易进入我国,期待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利。因升值预期持续“发酵”, 近几年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都愿意早流入外汇、多流入外汇,并纷纷提前结汇,推迟售付汇。

人民币自2005年7 月正式与美元脱钩以来,已经对美元大幅升值,而2010 年6 月19 日开启的二次汇改, 更是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强化了升值预期,使得“热钱”大量涌入中国,而这反过来又增大了升值的压力,如此交替反馈产生了预期的自我实现,这也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长期增长的心理因素。

四、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

外汇储备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通过合理、科学地确定和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保证我国国际收支的正常进行和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同时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依据储备资产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通过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 实现储备资产结构上的最优化, 从而提高我国国际储备的使用效率。三是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只有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外汇管理体制, 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储备资产的管理。下面对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 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

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究竟是多少, 理论界与实务界很难达成统一认识。国际上通常将外汇储备支持外贸进口的时间作为衡量外汇储备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最低外汇储备额不能少于三个月进口需要量, 并以此作为警戒线。此外, 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反映一国在偿还外债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时, 可动用外汇储备资产清偿外债的能力。按照国际经验, 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的警戒线为30%, 而我国现阶段3.18万亿美元规模的外汇储备已远远超过上述标准。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调整, 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

1、减少经常项目顺差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方向, 大大压缩了对内需市场的开发。由于内需不足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完全在国内消费, 大量出口直接造成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积累。从长远来看, 减缓外汇增长速度, 规避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风险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扩大内需, 增加进口。 2、减少资本项目顺差

(1)鼓励向外投资

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十分充足, 通过进一步放松国内对外投资的限制, 在推动国内企业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 也可以允许我国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对外进行证券投资。加快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QDII)的实施, 既有利于拓宽我国境内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 提高收益, 促进内地机构积累国际证券市场投资经验, 使国内证券市场国际化、规范化,又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减轻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 从而达到减少外汇储备规模的目的。 (2) 控制外债规模

目前, 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资金短缺问题已经得到大大缓解, 对外债需求也相应有所下降。然而, 国家外汇管理局2012年3月22日公外布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949.97亿美元, 比上年末增长28.7%,其中期外债余额为5009.01亿美元, 比上年末增长33.3%,占外债余额的72.08% ,用外债的政策也应作相应调整, 应注意严格控制外债规模, 尤其对短期借款指标按照从紧原则核定, 避免盲目借债, 造成资源浪费。此外, 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流入和结汇的监测与管理, 加强对外债结汇人民币资金用途真实性检查。同时, 为企业在境内融资创造条件, 减少对外债资金的依赖性, 有利于外汇储备保持在合理的规

第 3 页 共 6 页

模。

3、开展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是指我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开展外币和本币的互换, 使外汇储备得以合理利用, 同时人民银行可以回笼本币, 从而保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性操作。在目前我国外汇过剩的情况下, 人民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 在国内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人民银行可以更多地和国内商业银行合作, 扩大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掉期交易,把外汇资金委托给商业银行经营, 从而调整外汇储备的规模。

(二)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是指根据对外贸易依存度、经济相关度, 综合考虑进口支付要求、市场干预需求、偿还债务需求以及我国与他国的贸易依存度等方面的因素来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为使外汇储备结构始终处于优化状态, 有必要建立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 同时,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变化,应在这种经过科学量化的指标体系中加入弹性机制, 使外汇储备的结构能够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而适度调整。

1、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

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从币种上看主要集中于美元及美元资产,承受着美元贬值的风险,使外汇储备

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也使我国货币政策取得既定目标的难度增加。所以,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系统是有问题的,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全球外汇储备体系,保持多元化的货币储备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应该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点之一,否则就有本国货币美元化的趋势。我们可以把目前持有的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也可以在新增的外汇储备中增加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的比重。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外汇储备是用来稳定国际收支、稳定金融体制的,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不可

能跟着市场频繁变动,所以在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的过程中,应根据我国国际贸易、国民经济的需要,预先规划一个适应国际清算货币构成、外债货币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变动趋势的动态的货币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

2、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我国的外汇储备以货币储备和债券储备为主。完善外汇储备的管理,应改变这种储备结构和模式,增加货币以外的其他物资的储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以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同时,增加货币以外的其他物资的储备,还可以降低货币性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减少外汇储备的数额,使货币性外汇储备保持适当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增加货币以外的储备可以考虑两方面:

(1) 将部分货币储备和债券储备转化为战略物资储备。

战略物资储备,是指为保证我国一定时期内对战略物资的需要,减少国际上由于战略物资的供求变化而对我国经济产生太多不良影响,增强我国应对国际上战略物资供求变化的影响的能力。基于我国对石油、铁矿砂等战略物资进口依赖度的增加,我国石油、钢铁等安全可能受到威胁,而我国目前大量的外汇储备完全有能力购买一定量的石油、铁矿砂等来做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所以可以考虑将部分货币储备和债券储备转化为战略物资储备。

(2) 将部分货币储备和债券储备转化为能力储备。

能力储备,是指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而进行的投入,通过这些投入能够获得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资源,从而可以保证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储备包括物资生产能力的储备、所需人才的储备、技术进步的储备、市场控制能力的储备等。由于能力储备可以及时转换为物资储备,所以,相对于战略物资储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储备,战略意义更加重大。

3、期限结构优化

期限结构优化主要考虑短期外债的比例须置于合理界限内, 以及长短期外债偿还期限的均衡化和分散化, 避免外汇储备因偿还外债而剧烈波动。

4、来源结构优化

按国际收支平衡表划分, 外汇储备来源有两大项: 一是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项目、劳务项目等, 二是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入。前者的顺差构成安全的债权型外汇储备, 后者的顺差构成债务型外汇储备。从外汇储

第 4 页 共 6 页

备来源结构优化的角度看, 债权型外汇储备比重应大于债务型外汇储备, 才有利于抵御国际游资的冲击。

(三)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通过上述手段的调节, 可以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抑制其过快增长,但是我国还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政策, 从根本上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与结构, 并通过相关体制协调来提高外汇储备管理的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1、 藏汇于民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后,关于外汇储备的管理一直处于讨论中,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央行将继续奉行由“藏汇于国”转为“藏汇于民”的应对之策。“藏汇于民”指在“意愿结售汇”制度下,放宽出口收汇企业的留汇额度,从而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储备、减少国家外汇储备的机制。通过“藏汇于民”来提高居民和企业合法持有外汇的数额和资产种类,逐步开放对外投资,实现资本流入、流出大致同等监管力度。

2、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和运行机制, 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运行的市场化。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主要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 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干预频率, 代之以其他经济手段调整汇率水平。这样就可以缓解中央银行被动接受外汇的局面, 大大减轻外汇储备过度的压力。

3、改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我国未来的外汇储备管理基本组织架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由中央银行保留大部分外汇储备, 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二是由外汇储备管理实体管理和运作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 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改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可以采取组建外汇储备管理委员会、建立储备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完善外汇储备法规、加强资本流动的监控等措施。

4、与亚洲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储备体系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下, 亚洲国家基本上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需要积累高额的外汇储备作为稳定汇率的基础, 以应付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冲击。由于亚洲国家积聚的大量美元储备和各国之间的地缘关系, 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合作是必要的。如何加强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合作并共同规避储备风险, 建立亚洲储备体系是将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五、结束语

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制度性因素及人民币的预期升值。高额外汇储备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对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外汇的规模、结构、体制等方面的管理,只有这样,我国外汇储备才能得到有效增量控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随启,王曙光,宋芳秀.国际金融教程.北京大学.2011-9:5-6

[2]曹灿;张强;黄晶晶;徐学鹏;刘彦强. 财经界[J]. 我国外汇储备出路分析_人民币国际

化.2010 (03).

[3] 杨勇. 河北金融[J]. 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对策建议. 2010 (01).

[4] 何长松;李靖.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加强外汇储备动态管理的对策研究. 2010 (04).

第 5 页 共 6 页

[5] 龙得来. 金融经济[J].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管理. 2010 (08). [6] 宁宁. 经营管理者[J].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管理. 2010 (04).

[7] 张默欣;叶文辉. 科技广场[J]. 试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与控制. 2008(04). [8] 陈丽芳; 陶冬. 商周刊息[J]. 3万亿外储可以买些什么. 2011(12) [9] 郑泽华. 生产力研究[J]. 浅析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 2010(09) [10] 张攀. 网络财富[J]. 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探究分析. 2010(10) [11] 杨桂苓;陈东. 银行家[J].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新动向探析. 2011(06) [12] 钟伟. 英才[J]. 善用巨额外汇储备. 2011(06)

[13] 赵晶. 中国外资[J]. 如何合理使用我国外汇储备. 2011(18) [14] 姜欣. 中国证券期货[J]. 外汇储备管理文献综述. 2011(06)

[15]吴念鲁. 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 J]. 国际金融研究, 2003, ( 7): 57- 61. [16]林静兰. 我国外汇储备动态管理问题研究[ D]. 苏州大学, 2007.

[17]王元龙. 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吗[ J]. 经济学动态, 2006,

[18] 李靖. 有必要将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 N]. 上海证券报, 2009- 03- 25. [19]唐雪凡.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利弊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 5) : 63. [20]叶东秀,王霞.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6) : 70 - 71. [21]郎维维,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文论文,2008 年5 月. [23]段海燕. 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24]任璐,潘志斌. 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J].商场现代化,2008(10).

[25]李依霖.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及其负面影响消除之策[J].现代财经,2007(6) [26]吴顺达.“藏金于民”正当其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