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哲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准地践行生命的真谛,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在教 续发展教育并列成为六大教育,足见国家对生命教育的 人感知生命的同时,也在教人学会如何经营生命。 重视。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该将认知与实践相结 三、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念模式 合,在“知行意”的模式中优化生命教育的现有途径。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 正如顾明远所说: “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问 展: 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2】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教 (一)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 育,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 在中小学课程中,生命教育需要被专门的教导。调 育。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应贯穿在整个教育的过程 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十分淡薄,对生命的意 中。 义和价值的认识不清晰, 这也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 (一)生命教育的起点——敬畏生命 生。对中小学进行生命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最直接 生命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的教育,生 的生命教育应该是设置专门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通 命教育要渗透到个体成长的每一阶段。这不仅意味着整 过专门的生命课程,教师传授给学生有关生命的知识, 个生命的历程中要进行生命教育,还有生命教育的内容 让学生感知生命,从而珍爱生命。出生教育、死亡教 应该也是包括整个生命历程的,即从出生到死亡。生命 育、安全教育等等,这些有关生命的教育都应该作为知 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从而敬爱生命、 识传授给学生。同时,生命课程的设置也要注意对生命 敬畏生命。出生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和出 实践和生命情感的培养。了解生命知识,参与生活实 生的秘密,从而尊重生命的到来;死亡教育可以让学生 践,体验生命积极情感,中小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生命 了解到生命的终结,了解死亡是人的生命周期的一个特 知识课堂里感悟生命、了解生命,进而促进生命价值的 定的环节,从而敬畏生命;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身体 实现。 的物质属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生命。因此,生命 (二)进行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 教育的起点是感知生命,从而敬畏生命。 中小学学校的生命教育不应只是生命教育专门课程 (二)生命教育的过程——尊重并融入生活 的孤军奋战,而应该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本任务。生命 生命教育的过程是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生命历 教育需要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去。如语文课程中, 程的整个过程。生命教育让学生感知生命后,必须要让 通过赏析美好的自然风景、励志的人生故事,引导学生 学生融人到生命历程中。生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 审美价值的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悟生 生命教育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尊重并融入生活。“教育 命;历史课课程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人生价值的评 即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命教育是在生活 述,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正确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追 中开展的教育。生活中需要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就应给 求生命的至善价值。同时,学校的管理中也应该渗透生 予相对应的安全教育;生活中需要道德教育,生命教育 命教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在日常 也应给与学生对应的道德教育。在生活中,一切善的、 的管理中,教师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教师必须有生命 美好的教育都应给予学生。因此,生命教育的过程应该 教育的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学校的管理制度中,也要 是让学生尊重生命,并且融人生命活动中去。 渗透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学校要将生命教育作为教育 (三)生命教育的追求——寻求生命价值 的基本内容,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生命教育的起点是感知生命,从而敬畏生命,但这 (三)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 并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追求。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 生命教育应该受到中小学的高度重视,学校应该开 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 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切 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31生命教育的追 身的体验生命的价值,更好地感知生命、体悟生命。中 求应该是寻求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 小学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最高层次。生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作为自然界基 特点,设计既易于接受又有体验价值的实践活动。如 本的存在,生命给了万物灵气。生命还是一种价值的体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 现。生命的价值在于享受生命、体验人生。这不是单纯 在现实实践中体验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更能促进学生 的物质享受,而是建立在意识和精神的基础上的。寻求 对生命价值观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开展 生命的价值是生命的存在意义,也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追 主题实践活动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认 求。 知观,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 四、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出路 进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地成长。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 有很多,设计者不仅要将生命教育的主题理念设计在活 生命教育的理念是美国最先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 动内容中,更要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 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娟 家中长 悟。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生 (四)营造生命教育的积极校园文化氛围 命教育与体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 校园是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学校(下转58页) 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个人卫生你就会发现,留守儿童 的自理能力、个人卫生普遍较差,特别是爷爷、奶奶年 纪较大的留守儿童,书包、书桌以及自己座位的地面上 不会是特别整洁的,穿戴不整洁、不会勤洗手,在生活 的一些细小的行为上与非留守儿童有着明显的区别。” 研究对象N很苦恼自己没有朋友,同学们认为她 很脏不和她一起玩,她曾尝试通过改正个人卫生问题来 获得友谊,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她也向亲属及心理老 师诉说自己的苦恼,但爷爷告诉她: “你自己的事情要 自己做好。”心理老师也没有为她提供帮助,多方尝试 失败后,N至今仍很苦恼。 研究对象。的个人卫生极差,一些行为问题较多, 上课时,她经常不集中精力,在书桌上玩断了的铅笔芯 或橡皮擦过后留下的残渣,书包也很久没有清洗过。在 以家中雇用保姆负责做饭与洗衣服。但保姆除自己负责 的内容外不会多做任何事情。 三、反思与建议 (一)隔代家长应提高教育能力 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是负有教育责任的,不能采取 不闻不问的方式,把儿童的教育全部依赖学校。隔代家 长可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儿童情况、咨询教育方法 等,也可购买书籍、寻找网络资源或向一些教育机构寻 求帮助来提高教育能力。 (二)隔代家长应注重与儿童的情感沟通 隔代家长应成为儿童的情感慰藉者,即使儿童并不 主动沟通,隔代家长也应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询问其 一天学校生活如何,最近有没有烦恼的事情,在儿童坦 某堂课上,o的同桌忘记带书,老师说:“你和。一 起看”同桌展露很反感的表情。 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与其他11名留守儿童相比,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家庭教育内容包含更多 白地说出自己曾犯过的一些错误时,不应采取发火、过 硬批评等回应方式,而应选择与其沟通的角度,认真倾 听事情原委后,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隔代家长应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及自理能力 的个人卫生教育。例如,B的妈妈会经常检查B的书包 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及生活 是否整洁;C的妈妈会经常检查他的指甲是否干净;D 的妈妈经常教育她: “衣服穿了一次如果脏了一定不要 再穿。” 此问题的成因为:隔代家长身体条件、精力有限。 通过访谈与观察,并不是全部留守儿童都存在此问题, 自理能力教育,有不良习惯出现时要及时地帮助儿童改 正,平时让儿童多多锻炼,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偶尔让 其练习自己去完成。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这 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 注释: …一 [1】赵刚.家长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 212. 隔代家长年事已高或身体不健康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普 遍出现个人卫生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情况。前文提到 N关于个人卫生带来的烦恼,N的爷爷今年71岁高龄, 奶奶也70岁了,两位老人都是患者,照顾N已很吃 力,无法做到更加细致。o的爷爷今年70岁,无法完 【2】韩云霞.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刀.中国家庭教育, 2004(3). 全照顾。的日常生活,o还有一个亲妹妹才2岁,所 (上接45页)文化的产生与汇聚地。校园文化是与学 极参与。只有在和谐、充满生命力的社会大环境中开展 的生命教育才可能是有效的生命教育。同时,家庭应当 把子女的生命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是孩 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延伸。 生息息相关的文化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 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反之,不良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消极作 用。生命教育要求学校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 康、富有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这需要学校所有组织的 共同努力。首先,校园的物质环境必须是整洁的、让人 舒适的,学校应有足够的绿化带和植物花卉,校园环境 是自然的、充满生机的。同时,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建 珍爱生命的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健康 的、充满生命力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 (五)政府、社会、家庭联动,优化生命教育的宏 观环境 家庭是与学生生命最为紧密的地方,家庭是开展生命教 育最初的,也是最好的场所。生命教育需要父母的积极 参与,家长也应该接受专为家长设计的专门的生命课程。 参考文献: [1】陈黎明.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11. 【2】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U】.基础教育论坛, 2013(12),16.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 【3】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Ⅱ].中国教师.2006(06): 28-30. 学校教育任务。首先,政府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给予开 展生命教育的政策支持。其次,社会也应该给予开展生 命教育必要的支持。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需要社会的积 【4】董平,王立仁.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三个维度Ⅱ】.现代 中小学教育,2014(05):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