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22011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Crit Care Med fE1ectronic Editi0n ・经验交流・ 急诊观察室死亡病例分析及管理策略 郝卫文季学丽 急诊观察室是我国急诊特有的急诊科设置,通 22.73%;脑出血3例,占死亡数的13.63%;疾病原因 常其收治标准为那些病情相对稳定,不需要住院,但 又需要短期留院观察的患者;为因病情需要住院治 疗而暂时又无床的患者,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 不超过72 hi”,在我国急诊科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 情况下,急诊拥堵现象在大型综合医院中非常常 见12],观察室作为急诊科重要的组成部分,留观患者 的增多必然为治疗、管理提出更高的挑战。为此笔 者对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期间死 亡病例作了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特点探讨其相应 护理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护理工作质量。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 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 和死亡病例的详细资料,以每例患者登记的第一诊 断为统计诊断。 2结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观察床位设置有 23张,3年留观患者9649人次,男性5568人次、占 58.80%,女性3901人次,占41.19%。最长留观时间 14 d,最短留观时间5 h,每个患者平均留观2.14 d, 平均每张观察床1个月收住约l4个患者。其中病 情突然变化需抢救207例,占总留观数的2.1%;死 亡22例,占0.023%,占需抢救患者的10.62%,男性 11例,女性11例,年龄49—93岁,平均(71.95+ 13.27)岁,死亡患者收住入观察室时的诊断如下:晚 期肿瘤7例(包括肺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消化 系统恶性肿瘤2例),占死亡病例数的31.82%;慢性 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5例,占死亡数的 DOI:10.3877/ema.j.issn.1674—6880.201 1.04.008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 待查7例(包括腹痛待查3例、昏迷待查2例、发热 待查l例、贫血待查1例等),占死亡数的31.82%。 死亡原因诊断中,诊断为呼吸心搏骤停13例,占 59.O9%;诊断为呼吸循环衰竭6例,占27.27%;其他 死亡诊断3例,占13.63%,分别为脑出血1例、感染 性休克1例,晚期肺癌大咯血1例。 3讨论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国内大多数的综 合性医院一样,由于专科细化、床位紧张等原因,急 诊观察室不得不收治一些病情需要住院甚至要严密 监护观察的患者,急诊观察室成了不分病种的第二 类住院场所,且其中部分患者的病情疑难危重程度 要远远超过病区的住院患者【3_51。 本研究中留观平均时间为2.14 d,但最长者达 14 d。死亡病例的特点为:年龄大、晚期肿瘤占 31.82%、脑血管疾病和老年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各 系统疾病原因待查的患者较多,后者由于其年龄和 疾病原因在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很难收住入专科病区 的[61,尤其是其中7例原因待查的死亡病例,有鉴于 此,急诊观察病区就存在着一定的医疗风险和隐 患_7l。在本研究的死亡病例中大多对患者病情和预 后有所判断,并与家属做了很好的沟通;但也有部分 病例,患者病情突然变化,预计不足,如肺癌大咯血 导致死亡的患者收住入观时为少量痰中带血,入观 后病情突然变化带来一定的医患纠纷,这就对急诊 观察室的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_8]。 因此,要重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的培训和管理, 护理人员与病床比要略大于病区或有机动人员[91。 护士队伍应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掌握创伤 患者的急救护理,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 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 (电子版)2011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Crit Care Med ̄E!ectronic Edil ), !幽I 2Q!! !:生盟Q: ・33・ 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 及沟通技巧,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 协调和管理。应能够针对急诊留观患者疾病谱的特 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 1):1221—1223. 3王淑兰,鲁云鹤.分析急诊观察室病人特点强化急诊特 色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1—52. 4李春盛.我国急诊医学的展望——对“急诊科建设与管 理指南”的解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5. 5 向莉.急诊科观察室留观病人滞留原因及管理对策.医 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283—284. 6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 病学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 7廖晓星.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15(10):959—960. 点,较好地对心脑血管疾病、各种意外伤害、各种症 状待查、慢性病急性发作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 作、晚期肿瘤以及老年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 要根据各医院留观患者的状况和特点在常规护理制 度指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和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 制度,需要培养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对来自不同层 面的患者做好交流沟通[9-Ⅷ。 患者入住观察室后,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尤其 是对于老年、晚期肿瘤体质衰竭、意识障碍、肢体瘫 痪、大小便失禁等患者的评估,应该注重对体温、呼 吸、脉搏、血压和意识等生命体征以及此次来院就诊 主要症状的观察和评估,对于病情诊断不明且不稳 定的患者,根据患者待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观 8宋祖军,马俊清,路伟,等.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 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12):1297. 1303. 9王小兰,叶文琴,杜萍,等.上海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 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25(5A):7.9. 10.Nina Mf,Tina O. Clinical and injury prevention ab- stracts.integration of the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triage 察,如意识障碍患者入住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变 化,腹痛患者疼痛情况的变化等。及时发现重症患 system into an existing 5-category tirage system.J E— 者,采用预检分诊系统中病情程度的评分对患者进 行评估[ ”。 参考文献 1 徐鑫荣.医院急诊医学科建设管理规范.2版.南京:东 南大学出版社,2009:90—91. merg Nuts,2005,31(1):4. 11金静芬,王惠芬.急诊科如何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中 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5):351.352. (收稿日期:201I-07.14) (本文编辑:王思师) 2徐腾达,马遂,于学忠,等.急诊科拥挤现象的研究.中 郝卫文,季学丽.急诊观察室死亡病例分析及管理策略[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4):248.249 读者・作者・编者 病例报告的写作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例,病例报告的报道对象可包括首次发现的病例;稀少罕见的病例;虽不属罕见病例,但 诊断或治疗过程曲折复杂的病例;诊断和治疗中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新药使用中首次出现特殊不良反应的病例;有较大突破的 难治病例;常见疾病的异常表现等。病例报告的特点,一是文章中的病例少,一例二例均可;二是其具有特别的意义,能给读者新 的启发和认识。 写作方法: 撰写病例报告,首先应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判断所报告病例的医学价值,是不是首发或罕见病例等。病例报告的重点在于 对病例本身的描述,应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般千字左右即可,但少者也可二三百字,多者可达数千字。论文题目要求直接写出 病名(罕见病例)或新方法及例数,文章的前言可有可无,有也应较为简短,一两句即可。病例报告主要是写好病例摘要与讨论。 写作时病例摘要要求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充分的诊断依据和最后诊断。对病史、诊断治疗方法、结果等应如实报道,不得随意改 动。写讨论时要结合论文中的病例来进行,讨论内容要与病例紧密联系,一般可围绕所报道的病例作必要的说明,阐明作者的观 点或提出新的看法等。讨论要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有些病例病因清楚,结论明确,讨论部分可以省去不写。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