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d打印技术及应用现状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21卷第6期 2019年12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

Vol.21 No.6 Dec.2019

3D打印技术及应用现状

黄常翼34,冯 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摘 要:随着工业4.0的概念的兴起,世界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地变革。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先进制造技术,正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方向,快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在工业、生物医学、文化创意、建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原理、典型工艺和特点,并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工业、生物医疗和文化创意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未来3D打印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系统全面的了解3D打印技术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3D打印;智能制造;个性化设计;工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1.2

3D打印(3D printing)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亦称“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一种通过逐层累积方式制造零件或产品的先进制造工艺。类似的名称还包括“分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熔化沉积制模”(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激光金属沉积”(Laser Metal Deposition)等。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被称为可能改变世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12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制造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出了美国增材制造计划,将3D打印技术纳入国家战略技术,并称之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超势”。从此,3D打印技术异军突起,风靡全球。3D打印正快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已经衍生出多种新工艺,使得批量定制成为可能,特别是FDM的出现,使得普通家庭亦可打印塑料零部件,其应用前期广阔。 1 3D打印技术简介 1.1 基本原理

按照材料加工方式,现代制造技术分为三种,一为车铣创磨、切削加工等,其材料为去除方式,故称减材制造;二为铸锻成形等,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并不减少亦不增加,即等材制造;三为称 收稿日期:2019-11-02

作者简介:黄常翼,男,贵州思南人,工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教学诊断与改进,先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4]

[3]

[2]

[1]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9)06-0126-04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9.06.34

为3D打印的增材制造,其材料为增加方式。3D打印是一项涉及材料、制造、控制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新兴技术,其过程是首先获得零件的三维CAD模型,对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然后规划打印轨迹,进行逐点逐层堆积成形,最终打印成所需零件,如图1所示。

[5]

图 1 3D打印原理

1.2 3D打印技术的特点

(1)材料多、应用广。3D打印可成形任意材料、任意形状的零件,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汽车、医疗及文化创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能打印传统制造模式不能生产的零件。3D打印技术因其逐点成形,理论上可成形任意复杂结构、镂空结构和内部中空结构的零件。

(3)无需考虑约束。传统制造模式中,零件设计者往往需要考虑最终的加工制造性,而3D打印则解脱了设计者的束缚,使设计者的创意得到更大发挥,实现所见即所得。

(4)免装配。30打印甚至可以实现多个零件的一次性打印,无需装配,缩短制造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6]

·126·

第6期 3D打印技术及应用现状 第21卷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势头强劲,诞生了一系列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如美国的3D Systems、ARC Group和Stratasys,德国的Concept Laser Gmbh、SLM Solutions和EOS等[7]

。国内的研究机构则比较多,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见表1。国内高校等研究机构经过多年努力,增材制造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8]

表 1 金属3D打印国内研究机构

序号 单位 代表人物 工艺 产品 1 北航 王华明院士 LMD 航空部件 2 华科 史玉升 SLM 航空部件、汽车部件、骨骼 3 西工大 黄卫东 LMD 航空部件 4 清华 颜永年 FDM 塑料 5

西交大

卢秉恒院士

SLA

树脂、芯片

2 典型3D打印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衍生出包括FDM、SLM等在内的20多种工艺,而这些工艺都是基于增材制造原理,不同的是材料、热源等,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3D打印技术[9-10]

2.1 光固化成形SLA

光固化成形(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采用紫外光作为热源、液态光敏树脂为材料,通过逐层堆积,制造实体模型,如图2所示,类似的名称还包括立体光刻、立体印刷等。SLA也是目前发展得最成熟的打印技术之一。与其他3D打印技术相比,SLA具有较高的成形精度、简单的后处理工艺等特点,但是也存在由于扫描速度较慢导致局部材料没有完全固化等缺陷。

图 2 SLA

基本原理

2.2 熔化沉积制模FDM

熔化沉积制模(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采用丝状塑料作为材料,通过加热喷头挤出丝材,使其熔化形成实体模型,如图3所示,FDM也称熔融挤出成形,已发展成桌面级3D打印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3D打印技术之一。

FDM的打印过程类似于挤牙膏,该打印设备具有简单、便宜、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普通家庭使用。FDM采用的丝材一般有ABD、PLA、尼龙等,亦可采用复合材料,如低熔点合金等。不过,FDM在成形悬臂结构时需要支撑,导致打印时间较长,同时后期需要去掉支撑,由于丝材较粗,成形表面具有明显的条纹,因此打印精度稍低。

图 3 FDM基本原理

FDM的关键部件是热熔喷头,其温度对成形质量影响较大,温度过低丝材不易熔化,温度过高则丝材难以保持一定形态,因此合理控制温度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如熔融温度、粘度和收缩率等。

2.3 选区激光烧结SLS和选区激光熔化SLM

选区激光烧结(Selected Laser Sintering, SLS)技术采用激光为热源,将粉末材料均匀铺在工作台上,通过振镜的快速扫描,选择性地烧结粉末材料打印零件的一个切片,然后工作台下移一定高度,重新铺粉,重复上述烧结过程,即可打印实体模型,如图4所示。SLS使用的材料涵盖范围广泛,包括金属粉末、陶瓷粉末、高分子粉末等,由于粉末粒度较小,故成形零件精度较高,是目前成形精度最高的3D打印技术。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则与SLS类似,只不过是激光作用与粉末材料时,粉末材料发生熔化,SLM采用的粉末粒度一般为30um以内,打印层厚为20~100um,可打印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等零件。

图 4 SLS/SLM基本原理与系统组成

·127·

第6期 3D打印技术及应用现状 第21卷

2.4 激光金属沉积LMD

激光金属沉积技术(Laser Metal Deposition, LMD)是快速成形技术的“叠层累加”原理和激光熔覆技术的有机结合,以激光为热源(采用高功率激光器),以金属粉末为成形原材料,通过CAD模型分层切片和路径规划获得激光运动轨迹,逐点逐层熔化同步送进的粉末,实现金属零件的打印,如图5所示。

图 5 LMD基本原理

目前,LMD技术可用于制造成形金属注射模、修复模具和大型金属零件、制造大尺寸薄壁外形的整体结构零件,也可用于加工活性金属如钛、镍、钜、钨、铢及其它特殊金属。

LMD可用于直接制造大型金属零部件、结构件等,以及大型金属零件的修复,如飞机上机匣、模具修复等。

2.5 电弧熔丝沉积制造WAAM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e,WAAM)是电弧为热源,以金属丝材为原材料,按照规划的轨迹移动机器人,通过层层堆积打印三维实体零件,如图6所示。WAAM系统一般包括焊接电源、运动执行机构如机器人、工作台等。

图 6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原理与系统

WAAM具有设备成本低,生产运行费用低,设备维护简单的优点。其丝材利用率接近百分之百,节约了成本,尤其对于比较贵重的合金材料非常必要。近年来,WAAM技术已经研究得比较成熟,如克莱菲尔德大学采用MIG技术打印了钛合金框架,其打印时间为1h,材料利用率高达90%以上[11]

。国外研究机构主要有英国洛克希德-马

·128·

丁、欧洲空客和法国Astrium等公司,他们采用WAAM制造了钛合金等大型结构件的直接打印,节约了生产成本

[12]

武汉理工大学秦训鹏教授将WAAM技术与机器人结合建立了机器人电弧熔丝增材修复系统(图7),主要包括扫描仪、机器人、焊接电源、图形工作站及辅助设备。自主开发了随形切片和轨迹规划软件系统[13]

,该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车桥模具、滚锻模、切边模、叶片模具、起落架模具等模具零件的增材再制造修复。

图 7 武汉理工大学机器人WAAM系统

3 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 3.1 材料多样化、通用化

目前打印材料较为单一,主要为丝材和粉材,未来可考虑多材料3D打印,满足用户需求,其中彩色打印也是一个趋势。此外,相应的行业标准也应制定,以使打印材料和打印设备具有通用性

[14-15]

3.2 复合3D打印

3D打印技术因其个性化受到关注,但仍然存

在打印时间长、精度低和力学性能不足等缺陷,若与传统制造工艺相结合,降低成形时间,提高成形质量,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16]

。 3.3 便携化、智能化

随着机械零件的轻量化和集成化开发,未来将会出现适合轻量化、集成化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及其装备,即便携式金属3D打印设备。这种设备将成为今后人们生产和工作中的实用工具,颠

覆传统制造方式[17]

。3D打印的智能化,将使得打印设备可与人结合,模拟专家的思维,实现对打印工艺的实时动态调控。 3.4 太空3D打印

3D打印可应用在航天领域,实现太空环境下的零件打印。这是因为在太空中,材料或零件的更换较为昂贵,采用3D打印直接制造零件,且现场更换,但是由于太空环境的复杂性,3D打印设

第6期 3D打印技术及应用现状 第21卷

备能否稳定运行也是目前的一大难题。 3.5 4D打印技术

4D打印是在传统3D打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时间轴变量,能够打印更加复杂的自主变形结构

[19-20]

。2015 年 1 月,在美国 CES 消费电子展

上,Tibbits 打印出一件镂空的连衣裙,解决了不合身问题,能根据用户体型自行改变大小。

Tibbits还打印出了世界上第一双 4D 鞋,可以根据人脚的形状和大小自我调节,附有弹性的材料可以让制鞋的成本缩减到最小。 4 结语

3D打印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且大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均对这项技术进行了研究。我国也在2015年推出《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以及《中国制造2025》,里面均提到将增材制造技术作为重大技术创新推进,体现了国家层面对3D打印技术的重视。同时,3D打印亦可与互联网(如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相结合,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发展进程中,3D打印必将发挥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黄健,姜山. 3D打印技术将掀起“第三次 工业革命”[J].新材料产业, 2013(1):62-67.

[2]杰里米·里夫金, 张一萌. 第三次产业革命[J]. 国际研究参考, 2013(6):31-34.

[3]袁志彬.3D打印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N].东方早报, 2013-05-21(11).

[4]郭日阳. 3D打印技术及产业前景[J].自动化仪表, 2015, 36(3):5-8.

[5]卢秉恒,李涤尘.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3, 42(4):1-4.

[6]Vayre B, Vignat F, Villeneuve F. Metalli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tate-of-the-art review and prospects[J].Mechanics & Industry(2257-7777),2012, 13(2):89-96.

[7] 3D虎.到2023年全球工业3D打印市场总值将达56.6亿美元[DB/OL].2018-03-22. http://www.sohu.com/a/226110736_105964.

[8]李昕. 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4,(4):36-41.

[9]徐人平.快速成型技术与快速设计开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0]王云赣. 3D打印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11]尹博,赵鸿,王金彪,等.钛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16, 52(4):1-3.

[12]李权,王福德,王国庆,等.航空航天轻质金属材料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3):74-82.

[13]邵坦,李轶峰,吴强,等.机器人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扫描路径生成算法研究[J].热加工工艺, 2019, 48(05):220-230.

[15]王华明.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若干材料基础问题[J].航空学报, 2014, 35(10).

[16]Sears N,Dhavalikar P,Whitely M, etal. Fabrication of biomimetic bone grafts with multi-material 3D printing[J].Biofabrication(1758-5082),2017, 9(2):25.

[17]Vincent L, Xiao K, Craig M, et al. Cellulose nanocrystals support material for 3D printing complexly shaped structures via multi-materials-multi- methods printing[J].Additive Manufacturing (2214- 8604), 2019,28:14-22.

[18]Bannon R, Parihar S, Skarparis Y, et al. 3D printing 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a negative space model of a complex structure[J].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0930-1038),2017.

[19]杨启森.3D打印技术工业应用巡览[J]. 智能制造, 2017(7).

[20]Guo L, Yan Z, Ge W, et al. Origami and 4D printing of elastomer-derived ceramic structures. Science Advances(2375-2548),2018,4(8):1-10.

[责任编辑:罗幼平]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