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实施内容和实施策略探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实施内容和实施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07-30T08:22:30.652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9期 作者: 倪振东

[导读] 建设有温度的无障碍城市,是推动国家残疾人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文明城市的客观需要,本文即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建筑、公共空间、居住区以及无障碍标识系统等方面,对城市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进行实施策略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倪振东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建设有温度的无障碍城市,是推动国家残疾人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文明城市的客观需要,本文即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建筑、公共空间、居住区以及无障碍标识系统等方面,对城市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进行实施策略方面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城市设施建设;无障碍环境;城建实施策略 前言

老、弱、病、残、孕是人民群众中的弱势群体,以提升其生活便捷性和安全性为目的,建设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可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设施,满足其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正公平,推动人性化城市建设。建设无障碍城市环境,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城市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实施内容 1.1.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建设是无障碍设施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无障碍道路建设中,应对其实施系统规划,保证道路应用的安全性和连贯性,确保弱势群体可以在城市道路中便捷、顺畅地通行。

人行道的无障碍建设重点在于缘石坡道、盲道、轮椅坡道等。缘石坡道建设应注重宽度和坡度设置,并保证坡面平整,且具备一定的摩擦力,便于轮椅上下坡。缘石坡道与地面的落差应在控制在1厘米范围内。盲道是城市人行道中必须设置的设施,应确保其铺设连贯且绕开障碍物,纹路明显,宽度应在25~50厘米之间,与缘石或树池距离在25~50厘米之间。轮椅坡道一般设于台阶旁,采用直线、直角设计,或者设计为折返式坡道,其宽度应在1米以上,必要时须安装扶手[1]。 1.2公共交通 1.2.1交通枢纽

在火车站和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区域,人流密集,环境相对复杂,更需要全面系统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保障弱势群体出行安全。在此类区域中,应设置无障碍出入口、盲道,以及配套电梯或者升降台,除基本坡道铺设外,还应建设无障碍公厕、无障碍候车位等,并应建设低位服务窗口,供特殊群体使用。交通枢纽的室内外通道应根据人流密集程度,制定宽度底线。 1.2.2停车场

城市中应建设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停车位(见图1),并配备无障碍公厕。无障碍停车场主要建设目的为停放残疾人机动车,所以其总数及分布情况应与城市内残疾人机动车相匹配。 1.3公共建筑

对于一些重要的办公建筑,如政府部门、司法部门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应设置无障碍坡道,主要通行通道的出入口坡度和宽度等应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定,建设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公厕、停车位、低位服务窗口。在公共报告厅、法庭等场所,应设有轮椅席位以及轮椅陪护席位。 1.4公共空间

在公共空间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行动不便人群的使用体验,实现完整、

系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如公园绿地无障碍建设中,售票处附近需要铺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和售票点外墙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50厘米之间。公园绿地中的台阶附近应设置坡道,并在游览线路附近规划无障碍游憩区,该区域也应设置必要坡道。确保树池高度超出地面,

必要时加设隔篱。在公园等区域,应设置特别游览路线,确保行动不便者可以进行无障碍游览,其路线的坡度、宽度、平整度都应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标准,并进行防护处理[2]。

图 1 无障碍停车位 1.5居住区

居住区的道路建设应包括缘石和轮椅坡道、盲道、过街音响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在服务设施方面,应有触摸式服务设施,供视觉障碍者使用;显示屏设施,供听觉障碍者使用;低位服务设施,供轮椅或儿童使用。无障碍道路铺设材料应具有防滑性能,且铺设平整、规范,并预留轮椅休憩、回转空间[3]。 1.6无障碍标识

在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中,常见一些具有方向指示功能的标志牌,或者指示无障碍设施的提示牌,这些都属于无障碍标志。在许多公共空间或建筑中,设有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标志即是为需要这些设施的人提供引导,使其得以准确前往其所需要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在标志设置时,应采用国际通用标识(见图2),且其选址应易被发现,指示标牌应具有连贯性,切实起到导向作用。

图 2 无障碍标识

2城市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实施策略 2.1规划管理

想要全面建设无障碍关爱型城市,提升城市环境的无障碍水平,应从城市规划做起,实施完善的城市规划,并进行全方位管理。先要建设配套的管理工作体系,成立专项负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工作小组,组织关于城市建设的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责任明确、细节工作得到划分的机制。在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该小组可以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帮助无障碍建设更顺利地开展。

还应建立专家咨询小组,向该领域内有相关著作或者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和优秀研究者共同进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工作探讨。吸引更多具有相关经验或者有专业看法的人才,参与无障碍建设。这些专家和专业领域人才可以对建设工作提供专业视角的指导。在专业人士带领下,无障碍建设可以更具有规划性和秩序性地展开,相关标准可以被有效执行,关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也可以更科学地设计和规划。专家咨询小组还可以对相关设计和建设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帮助相关部门处理建设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科学性的解决意见。

在无障碍设施建设设计初期,相关部门就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依据相关标准衡量其设计的可实施性。建设完成后,还应做好后续的审查和验收。按照强制规定,按照规定的审查流程,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审查。经检查不符合标准的,则不可发放合格证。其他建设项目在进行审查验收时,也应予以无障碍设施方面的检查。 2.2法律法规保障

还应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法律保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出台相关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设施改造的规范和要求等,这些政策性文件制定以后,可以使相关建设行为在进行时可以明确基本要求,使各部门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也可以使相关意见或建议有渠道可以上报,并且明确监管措施,同时保证有通畅的投诉渠道等。不仅应加强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还应出台相关设施的维护制度,对于破坏无障碍设施的单位或个人予以相应的惩罚,保证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与维修机制等。 2.3完善相关机制

在机制保障方面,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各层级应做到各司其职,根据层级不同负责相应的管理部分,做好资金统筹,完善法律法规,监督无障碍设施建设。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应拟定长期计划,并实现季度式划分,然后按照计划落实。各个行政部门应该根据自己辖区内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无障碍建设计划。干部考核应以此项工作内容为重要指标,按照其工作表现,给予相应评价。还应健全监管机制,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式,保证无障碍设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并且得到了良好维护。参与监管人员应来自城市的不同行业,以多元化视角,共同监督无障碍建设落实情况。此外,还应保证该建设有充足资金,开拓筹措经费的渠道,保证无障碍设施可以得到有力的物质保障。

2.4加强教育宣传

应构建完善的无障碍宣传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无障碍宣传,提升社会关注度,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权益,创建人性化城市环境。还应组织专门的宣传团队,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实现全方位的宣传。同时应加强无障碍宣传的模式探索与创新,采用新媒体和多元平台,进行无障碍宣传。教育宣传力度应落到实处,同时应实现全面覆盖,确保无障碍宣传工作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确保该理念真正落实到城市中的每个人身上。

结论:综上所述,无障碍城市建设是于国于民皆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建设举措,是建设温暖平等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必要手段,在城市环境设施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和需要,改善弱势群体的公共生存环境,营造和谐平等、友爱温馨的城市氛围。 参考文献

[1]金艺.城市公共服务区间的无障碍环境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4):89-90.

[2]时湘斌.通用设计理论视角下的城市中心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探索——以贵港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8:1208-1218. [3]马壮.“有障碍”的无障碍:社会融合视阈下残疾人无障碍环境研究[D].贵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倪振东(1978-),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