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处理
吴伟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沈阳 110001) 关键词
:有毒食物中毒诊断处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
: R4文献标识码 :A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带有细菌、细菌毒素或含有有毒物 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疾 病。本文仅介绍含有有毒物质的食物如毒性蘑菇、马铃薯、菜 豆角、苦杏仁等引起中毒的处理。 1含毒性蘑菇中毒
我国大约有 360余种蘑菇 ,毒性蘑菇有 90多种 ,食用了可
发生中毒现象。
111中毒的表现中毒发病迅速 ,多在误食后数分钟至 6小
时出现中毒症状。潜伏期最长 ,可达
15~30小时。中毒的表现 多种多样
,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型 :
胃肠类型潜伏期 10分钟~ 6小时
,以剧烈恶心、呕吐和
腹泻为突出表现。轻症者恶心、呕吐 ;中症者恶心、呕吐、腹泻、 腹痛
;重症者持续性严重的呕吐、剧烈腹痛、频繁排出水样粪
便、有时带血。甚而可发生腓肠肌痉挛、低血压、休克、肾功能 衰竭、昏迷。易与霍乱等相混淆。
神经型潜伏期
15~60分钟。最突出表现是大量出汗、瞳
孔缩小、流泪、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急促、幻觉 等。
精神型潜伏期
15~90分钟。出现颜色和位置的幻觉、幻
视及视觉方面症状。如物体轮廓改变、视力模糊、感觉物体变
小、颜色奇异、跳舞、唱歌、狂笑、意识障碍、昏迷、瞳孔散大、心 动过速、体温上升等。
肝脏损害型潜伏型较长 ,一般为 10~24小时 ,长者可数
月。初期表现胃肠症状 ,持续 1~2天 ,经
3天假愈期后 ,突然出
现黄疸、肝脏肿大、压痛、肝功能异常。严重者肝坏死、肾功能 衰竭。
毒蕈碱样型潜伏期
12小时。出现流涎、多汗、头痛、瞳孔
缩小、心率减慢、幻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阿托品样型含有类似阿托品毒素的毒蕈中毒时 ,可产生
心动过速、瞳孔散大、兴奋、狂躁、谵语、惊厥、昏迷等。
溶血型潜伏期
6~12小时。初期出现胃肠道症状 ,很快
出现溶血症状
,如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血尿、肝脾肿大。
周围神经型四肢远端发生对称性的感觉和运动障碍、麻 木、强直、膝反射消失等。
类霍乱型潜伏期
1~2小时。表现为剧烈呕吐、腹痛、米 泔水样便及严重电解质紊乱。病死率 60 %~70 %。
112诊断
11211病史有进食蘑菇病史。 11212临床表现进食蘑菇
30~120分钟后出现呕吐、腹泻、
幻视、视觉障碍、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 征。
11213实验室检查剩余食物或胃内容物中检出蘑菇残 块。
113处理要点 11311排毒用
1 ∶5 000高锰酸钾或 015%鞣酸、浓茶水及
其他溶液反复洗胃。洗胃后一次性灌入通用解毒粉 (活性炭 24
份、鞣酸 1份、氧化镁
1份)20 g或活性炭 20 g。用肥皂水或温
水反复高位清洁灌肠数次。已有严重呕吐、腹泻者不用导泻 剂。输液、输血或换血 ,给予利尿剂。
11312解毒以毒蕈碱样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者 ,用阿 托品
1~2 mg ,1次/ 15 min ,至阿托品化 (皮肤干燥、瞳孔较前扩 大、口干、心率增快达
90~110次/ min、双肺无湿音)后 ,减量 维持 3~4天
,对阿托品无效者 ,可试用抗毒蕈血清 40 mL肌肉 注射
(需作过敏试验
,阳性者采用脱敏法治疗
)。阿托品化后 ,应
立即转上级医院。
1131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11314对症处理抗休克、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 溶血、出血。可给强的松、碳酸氢钠、维生素 K3等。肝昏迷病人
用谷氨酸或氨酪酸、精氨酸等。 11315中药治疗取兔脑、胃 ,2~3只/d,连服 5~7天。机理
是兔脑、胃中的类脂质能很好地吸收毒素 ,消除毒蕈中毒。或用 银花
75 g、生甘草 50 g、白芷 15 g、绿豆
200 g,水煎服。或用木防 己全草
150 g、大米 250 g、开水
100 mL,混合搓转几百次 ,取滤 液 ,分
2次服。重者 4次/d,轻者
2次/d。民间单方 :方 1:空心菜
洗净切碎绞汁饮用 ;方 2:甘草 15 g、紫苏 10 g,水煎服 ;方 3:生 甘草
50~100 g,绿豆 50~200 g,水煎服 ;方
4:鲜鱼腥草根、叶 50~100 g,水煎服 ;方
5:绿豆
120 g、蒲公英 60 g、金银花 30 g、紫 草根
50 g、大青叶 50 g、甘草
15 g,1剂/d,水煎服。
2发芽马铃薯中毒
211临床表现病人表现为咽喉部及口腔烧灼和疼痛、恶
心、呕吐及腹痛、腹泻、全身麻木、四肢无力、双睑下垂、血压下 降、心律失常、瞳孔散大、昏迷、呼吸中枢麻痹和循环衰竭等症
2004年第 11卷第 3期
ZHONGGUO SHIYONG XIANGCUNYISHENG ZAZHI17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专题笔谈
状和体征。
212治疗对此类病人的处理要 点为
:①立即口服浓茶 1大杯后刺激 咽喉部催吐
; ②1%鞣酸溶液或浓绿茶 水洗胃
,然后灌入生鸡蛋清 5个 ,加活 性炭
20 g;③口服 50 %硫酸镁导泻 ; ④
适当饮用醋 ;⑤对症治疗 ,适时应用呼 吸兴奋剂
;⑥及时送到最近医院急诊 或向
120急救中心呼救。 3
菜豆角中毒
311临床表现病人常有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胸闷、心 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发烧 等临床表现。
312治疗轻度中毒不必治疗 ,可
自行恢复
;呕吐持续严重者可静脉滴 注葡萄糖盐水和维生素 C,促进皂素排 泄。
4
苦杏仁中毒
411临床表现病人表现为头痛、头
昏、恶心、呕吐、口中苦涩、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而不规则 ,并可闻 到苦杏仁味
;严重者可昏迷、大小便失
禁、瞳孔散大、呼吸困难、阵发性痉挛、 血压下降、牙关紧闭、四肢厥冷 ,呈休 克状态 ,深度昏迷 ,呼吸肌麻痹。
412治疗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以 处理 ,包括
:①立即将患者移至新鲜空 气处
,呼吸停止者尽快进行人工呼吸 ,
神志清醒者应喝清水后催吐、导泻 ; ②
立即拨打 120急救电话 ,到最近的医院 洗胃
;③使用特效解毒剂 ,可立即将亚 硝酸酯
1~2安瓿于干纱布内压碎放 在病人鼻腔内 ,使其吸入 15~30秒 ,1
次/1~2 min ,连续数次 ,然后静脉注射 50 %硫代硫酸钠 25~50 mL,静脉注射 美蓝
10 mg/ kg,静脉滴注细胞色素
C
15~30 mg/次
,3~4次/ d;④根据呼 吸、循环系统的情况 ,给予吸氧、呼吸
兴奋剂、强心剂和升压药物等对症治 疗
;⑤中药治疗 ,甘草、黑大枣各 120 g, 煎服
,或野牡丹 120 g,煎服 ,或新鲜萝 卜
2 kg,捣烂取汁内服。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67例 治疗体会
邵文生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617068) 关键词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文献标识码 :A
我院普外科在 1998年 1月~ 2003 年
6月的腹部手术中共有 67例切口发 生脂肪液化
,经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67例 ,其中男 21例、女 46 例 ;年龄 21~71岁 ,平均年龄 4416岁。
体型过度肥胖者 11例、明显肥胖者 51
例、正常体型
5例。手术部位上腹部手术 49例
,其中右肋缘下切口 41例、左肋缘 下切口
3例、右腹直肌切口 5例 ;下腹部 手术 18例
,其中右下腹探查切口 6例、 阑尾切口
9例、左下腹探查切口 3例。病 人脂肪厚度 215~
12 cm,平均厚度为 617 cm。
2治疗方法及效果
对渗液较少的病例沿切口两边向中 心挤压
,尽可能将渗液挤尽 ,再于切口上 置一酒精纱布
,然后加压包扎。经上述 2~5次处理
,切口即能愈合。
对渗液较多的病例先间断拆线数 针
,再充分挤压切口 ,向切口全层喷贝复
剂。然后在切口里置一庆大霉素盐水引 流条再加压包扎 ,切口
TDP照射。要加 强换药
,换药过程中要强调无菌观念 ,以
免造成切口人为感染。经 5~12次换药 切口即愈合。
所有病人切口均愈合良好 ,无需 Ⅱ
期缝合处理
,无一例院内感染。 3讨论
311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目前 教科书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我们根
据工作经验结合临床实际 ,采取如下诊 断标准
:①发生在术后 5~7天 ,病人无 自觉症状
,敷料有黄色渗液 ,挤压切口有 黄色液体
,并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②切口
无红肿硬结 ,无压痛
,切口愈合不良 ,皮
下组织游离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 死征象
;③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 肪滴 ,连续
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1〕。
312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与肥
胖、电刀的使用及切口过度牵拉有关。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电刀所产生的高温 ,
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 肪细胞因热损伤 ,发生变性造成术后脂
肪组织无菌性坏死形成渗液 ,影响切口 的愈合〔2〕。另外切口过度牵拉 ,易引起脂
肪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导致无菌性炎症反 应
,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因此 ,从切口脂
肪液化的部位看
,切口两端发生脂肪液化
的数量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中间部位。 313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原则及预防
我们强调充分挤压及加压包扎 ,不主
张暴露全部切口 ,行
Ⅱ期缝合术。因为
经上述处理的切口均能良好愈合 ,避免
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缩短了住院的时间 ,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在预防上应注 意
①慎用电刀
;②切口不要过小 ,以减轻
对切口的过度牵拉 ;③对于肥胖者在缝
合切口时可预防性的使用贝复剂
;④缝
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 ,不留死腔 ,
特别是切口两端更应仔细缝合 ;⑤对于
肥胖病人术后使用 TDP常规切口照射 ,
保持切口干燥
,有利于防止切口脂肪液 化的形成。 4参考文献
1苏明宝 ,王一平 ,王旭飞
.切口脂肪液化 诊治体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
(3) :144. 2
吴河水 ,黄文广 ,史亚武
.腹部切口脂肪
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 .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
,2000 ,20(11) :680.
18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年第 11卷第 3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