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来源:画鸵萌宠网
1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一、常识部分: 1. 作家作品:

《巴东三峡》的作者是刘大杰(1904——1977),他是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散文选刊》(2000年第7期)。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作者是冯君莉,是当代作家,天津人。本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

B 《走进纽约》的作者是刘成章,当代作家,陕西延安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二、课文的理解分析:

《巴东三峡》

1. 解题:我们曾学过郦道元写的《三峡》,那是一篇文言文,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刘大杰写的,那美丽的三峡令人向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泛舟观赏,留下赞美的文章,《巴东三峡》就是一篇文笔非常好的游记。“巴东”是指四川东部,“三峡”是指我们的母亲河——万里长江上的一段最为雄伟壮观的景象“山水画廊”。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它共长193公里。

2. 结构:本文按照作者的游踪顺序,由湖北的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水的的险恶形势和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3——6):详述作者游西陵峡的经过。 第三部分(7——8):详述作者游巫峡的经过。 第四部分(9):详述作者游瞿塘峡的经过。 第五部分(10):写游后作者的心情。

3. 内容:这是一篇内容翔实的山水游记。作者叙述了经过长江三峡沿途所见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开头引用民谚渲染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叙述自己的感受:叹其奇伟,恐其险恶。特别强调巫峡最为险恶。接下来,按照逆流而上的顺序,写西陵峡山势之高低和水势之缓急,还具体描绘了它的四段景色:略写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详写灯影峡两岸的景色:江北险而无味,江南玲珑秀丽;又详写了崆岭峡的险峻形势:山横江中水极窄,崆岭滩险如鬼门关,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上水行船难过;再写米仓峡(兵书宝剑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三峡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峡,所以作者在7、8两段里详尽的描述了巫峡水险山高,云雾多变的奇美景色。作者在写游瞿塘峡的经过时,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山水,又侧重描绘了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作者以叙述自己走出三峡后“脱去危险”的愉快轻松,来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 主题: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详尽的描绘了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的雄伟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 特点:①依次描述,层次分明。②抓住特征,详略得当。③多种手法,生动形象。

④恰当引用,画龙点睛。

《周庄水韵》

1. 解题:这也是一篇游记。周庄,是一个镇名,在江苏苏州城东38公里处,昆山市西南33公里,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是“中国第一水乡”,“水韵”是指水的情趣。是作者在三次游了周庄后写出来的。

2. 结构:全文共有6 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前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 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

4. 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5. 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积土成山

1、丰富的字词——用 ① 生字:

袅niǎo 崆k ōn g 浣h u àn 秭zǐ 瞿q ú 巅d I ān 夔k u í 滟y à n 滪y ù 橹lǜ 斑bān 斓l án 眩x u àn 谛d ì

娴x ián熟s h ú 璀cuǐ璨càn 湛zhàn 恬tián 逶wěi 迤yí 安谧mì 牦máo牛 潸shān然 娓wěi 繁衍yǎn 篝gōu 火 脍kuaì 炙zhì 巉chán 擎qíng

皑ǎi 砭biān 镢jué 烙lào印 镳biāo 炽chì ②多音字:

削xiāo 削皮 横hèng 横暴 哈hā哈哈大笑 抹mò拐弯抹角 xuē 剥削 héng 纵横 hǎ哈达 má 抹布

③词语:渺小 奇伟 清寒 斑斓 迷离 炫目 晶莹 参差 谛听 娴熟 摇曳 璀璨 凝重 缤

纷 勾勒 颠簸 戈壁 肃穆 涟漪 妩媚 震慑 伫立 粗犷 安谧 篝火 沟壑 谦卑 灵感喧①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猴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嚣 炫耀 猥琐 赫然 袅袅不断 如泣如诉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扑朔迷离 海市蜃楼 潸②青滩叶滩不算滩,空冷才是鬼门关(谚语) 然泪下 得天独厚 脍炙人口 自然而然 安家落户 世外桃源 虚无缥缈 首屈一指 超尘③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 脱凡 重峦叠嶂 微不足道 自惭形秽 眼花缭乱 分道扬镳 三、精段阅读——究 2、精彩的描写句——仿 (一)《巴东三峡》中描写巫峡的两段文字,可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精读。2、 巫峡的美① 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体现在什么地方?

赏析: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语,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江水之险。1、文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语句整齐简短,给人深刻的印象。 2、 巫峡的江水、山和云的特点各是怎样的? ②山的好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3、 文中两处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4、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仿写。 赏析: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峰有了人的动作,化静5、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为动,显得生动有趣。 6、请以导游的身份向父母或朋友介绍巫峡的景致。 ③“上有六龙回曰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二)《周庄水韵》第4-6段可从以下几点探究。

李太白这几句诗,写得深,写得活现;没有夸张,没有虚伪,完全是写实,把巫峡这一1、 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段险恶奇伟的形势,表现出来了。 2、 作者为什么略写前两次而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赏析:本句恰当引用了李白的诗句,生动地突出了巫山险恶奇伟的形势,起到了以一当3、 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十的效果,且使语言富有文采。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之处,并练习仿写。 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的? 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6、作者通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赏析: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两个比喻的连用,与庐山的对比,突现7、如果你去周庄,你会对周庄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了巫山云雾的神奇有趣。

⑤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二单元学习的知识点:

(一)常识部分: 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1. 作家作品: 赏析:此句细腻地描写出水声的婉转柔和,比喻巧妙恰切,语言优美动人,引起人无限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是许基仁、刘广、林榕均,的遐思。

。 ⑥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这三个人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本文选自2001年7 月14日《人民日报》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

讯名作100篇1949——1999》。 的眸子。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奖作赏析:此句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独具的魅力:“蓝”。先用排比句

》。 描写出湖水的独特,然后联用两个比喻,生动传神地写出湖水的明净、深湛、温柔恬雅品选(1998年第九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本文 的特点。语言极为美妙动人,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选自《晚报文萃》1990年第5期。 这么美的一些句子,你不想自己也试一试吗?请做仿写练习:

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① 以“树的奇,________”开头仿写第①句。

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② 以“车流”为话题仿写第②句。

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③ 以“桃花”为话题仿写第③句。

④ 仿照第④句的两个比喻句,请你再写出两个比喻句来表现巫山云雾的神奇多变。 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⑤ 以“细细谛听,乐曲_____”开头仿写第⑤句。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⑥ 以“雨后蓝天的美,____________”开头仿写第⑥句。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⒊多彩的语文常识——赏精美的古诗谚语

2

3

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界的反映。5. 主题: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

(2)特写及其特点: 6. 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的感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远保存下去”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第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1. 解题: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二)基础知识部分:

题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1. 应掌握的字词:萨sà矜j īn阪bǎn噙qín翩piān淇qí冉rǎn

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 簰pái梭suō苟gǒu籼xiān蕊ruǐ矢shǐ钵bō

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 多音字:

2. 背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历史上的一件 bó停泊 shuài率先 qǔ歌曲 {}ái挨打

大事,这样的报道有很多,而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离的情景的唯一一篇。出色地记录了 泊 率 曲 挨

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 pō 水泊 lǜ 圆周率 qū弯曲 āi挨家挨户

此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形近字:

3. 结构: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 崖yá悬崖 失shī损失 遗yí遗留 籍jí籍贯 冉rǎn冉冉 擒qín擒拿

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 涯yá天涯 矢shǐ矢志 遣qiǎn 遣送 藉jí狼藉 再zài再见 噙qín噙泪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 4. 词语(课文注解以外):据自己的词语积累量和对文章理解的需要归纳。

这也是文章的主体。 例如:急流勇退、冉冉、率先、穿梭、同期声、截止、丰硕

3. 内容: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叙了英国的告别仪式。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三)课文的理解分析:第一篇:《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1. 解题: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6点15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下降,五星红

旗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

4. 主题: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2. 背景:申办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年7月,邓小平视察北京亚

运村时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1993年开始首次申办,到2001年7月13 日申办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5. 特点: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成功,“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为“申奥”贡献力量是全国人民共同

的行动。现在中国已具备了办奥运会的各个方面的条件,相信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国寻味。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归纳 一定会开的最完美、最壮观、最成功。

3. 结构:第一部分(1——2):导语。概述了报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积土成山]

1、 丰富的字词,请你积累 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⑪生字 第二部分(3——11):主体。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

殉忱拈隘拙讹圩契悯摞阀躬 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

(2)多音字 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

薄担觉解乐重应还尽得曾强宁恶佛提铺挑累率发干活称落要塞 (确凿数据:118-参加数,第一轮44、第二轮56)

(3)词语 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略粗的黑体字 )叫电头,主要是交代消息的来源,反映消殉职 热忱 狭隘 鄙薄 不足道 费解 推敲 斟酌 文雅 逻辑 时髦 规范 圩堤 失意 恩

惠 训诫 诞生 亲躬 捷径 裨益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息迅速及时,背景和结语都蕴涵在主体里。

4. 内容:开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七月流火 不假思索 头头是道 娓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娓动听 平易近人 不以为然 满不在乎 七月流火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任重

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小心翼翼 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 筋疲力尽 (3)白求恩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 2、 精彩的句子,请你欣赏 5、对选段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⑨⑩

(2)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提要: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3)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一、 小说知识提要 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1、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4)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活的一种文学体载。(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而言) (5)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 三要素: 3、 多彩的语文常识,请你了解 A、人物:1、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描写类: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1)“议论文”知多少 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把握人物的思(2)认识白求恩 想性格:通过人物描写来把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3、景特烘托:烘托心情或处境(3)《诗经》知多少 或命运,渲染气氛,交待环境,推动情节发展。 (4)认识“孔孟曾” B、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程,展现人物思想的载体: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阅读向来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下面,我们为同学们精选了课文中的几个重一般文章划分层次按此。

要段落,看看你的阅读能力到底如何。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审题,深入探究,让阅读C、环境:人物生存的时空:自然环境:自然的时空景致;社会环境:人物生存的时代,能力更上层楼。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代观念,法律,道德伦理等。 [更上层楼] 二、 四文的对比表 (一) 阅读《纪念白求恩》2、3段,探究下列问题。 篇目 作者及出处 大体内容及中心

1、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鲁提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 小说通过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前后情节的叙述,塑造对人民的极端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了一个敢爱敢恨、嫉恶如仇、伸张正义、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英雄人物形象,表达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

⑤出了一点力就不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范进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疯癫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等趋炎附势的嘴脸,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批判了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 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选举 秦文君

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小说围绕一次学生会干部选举而展开,主要记叙了墙外噪音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影响孩子们正常上课及林武翔被子砸伤之事,以鲁艳青、贾里为代表的同学积极发起1、选段是以议论为主的段落,其议论中心的概括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处理这些小波折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活泼、热情、积极。并告诉我们:人 2、第⑧句连续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不”,请将其改为一般陈述句,试比较生滋味是多味的,人不可能天生是伯乐。 一下表达效果。 山米 贝尔斯 小说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山米与外祖父相处的一段经历,它使山米的情感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表现了祖孙两人的倔强与爱心。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 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关切,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沟通。 3、选段在用词上极其讲究,揣摩第①句加线词的作用。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提要:事理说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对白求恩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称呼,为什么?请在横线上简要回答。 一、说明文内容提要 (1)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 1、说明文分类: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未来的桥》;事理性说明文: (2)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死海不死》;接语言: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说明文。

4

5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计两条保护地球多样性的标语,要求语言优美且容易接受。 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A、 。 3、说明方法: B、 。 ※ 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二)、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倒数第二段,完成练习。 白。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2、这一段中表明举例子的词语有 、 、 ,这样定的作用是 了解得更清确、更具体。 。 ※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若奖“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一句中的仅字去掉,句意有什么变化? ※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法是 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用A是 的B或 的B,叫A。 4、这一段文字列举了三个事例,其安排顺序是( ) ※ 作诠释: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说。 A、 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D、按古今中外的顺※ 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序 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5、这一段列举的三个例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依次)说明的( ) ※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这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A、 从花瓣、花色、品种三方面 B、从大花、小花、草花三方面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C、从木本、草本、一年生三方面 D、从花色、品种、花瓣三个方面 ※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6、这一段共9句话,选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更具体。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引资料: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使说明内容更充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实具体。

现代文阅读指导 ※ 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现代文阅读之方法篇 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要求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深入的一、考什么?

分析,而且要求运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的特征遣词造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1.文本解读:⑪主要内容;⑫主题思想;⑬结构层次。 模棱两可,不夸张。主要体现在状语和定语进行修饰和限制上。如“《水经注》里提2.语言品析:⑪关键字词;⑫重要语句。 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3.模仿创新:⑪句式仿写;⑫评价探究。 约”“可能”之所以这样用是因为不敢完全肯定我国古籍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古老的桥二、总纲 的记载。所以要加上这些修饰词。 ㈠读文 二、阅读训练 1.文章的题目; (一)、阅读《雨林的毁灭》一文6——10段,完成下列问题。 ⑪题目隐含的信息:①重要内容;②写作对象。 1、所选语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动用了的 顺序⑫说说题目好在那里? 进行具体说明。 方法:一般分析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文章的主题。 2、第7段用 的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绿色植物和海藻的作用,即 2.文章的开头;

3、第8段说明对象是 ,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阐明它们能从空气中摄作用:⑪开篇点题;⑫总领全文;⑬引起下文。 取大量二氧化碳,对净化空气的作用非常大。 3.文章的中间; 4、第9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这一段 按顺序进行说明。作用:⑪独立成段的是过渡(承上启下);⑫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第 句总说,第 句分说,第 句总说。 4.文章的末尾;

5、请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为“光合作用”下个定义,或用图表方法来说明“光合作作用:⑪篇末点题,画龙点睛;⑫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⑬首尾呼应。 用”。 ㈡解题

2、 读了所选语段,你一定认识到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性,那么,请你设1.法则: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⑪用原文语句回答:摘录全句。⑫用自己的话回答:

截取关键字词作为答题要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2.解释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方法:⑪语素分析;⑫同义替代;⑬喻义还原;⑭贬词褒用。 1.把握文章的论点。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多为比喻句)的含义。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方法:从修辞角度分析,一般是为喻体找出本体,将比喻句转换为陈述句,即句式转换。 ⑪明确: 三、小说的阅读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1.简述故事情节。 ⑫方法 方法:⑪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⑫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收篇。 2.线索。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⑪明线(主要内容);⑫暗线(主题思想)。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3.主人公。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一般说来,作者想歌颂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⑪外貌(肖像、神态、衣着)描写;⑫动作(行动)描写;⑬语言描写;⑭心理描写。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5.环境描写。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6.主题。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小说中的议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的重要⑪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手段。因此,小说中的议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 用名言要分析)。 四、说明文的阅读 ⑫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1.说明对象(注意区分:全篇还是局部) ⑬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2.说明对象的特征 ⑭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一般是事物说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⑮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说明的主要内容 ㈢论证(怎样证明) A、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⑪论证方法 B、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上两类常见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常见于事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理说明文) ④喻证法 比喻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⑫分析论证过程

⑪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图表、摹状貌(即说明文中的描写)。 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⑫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往往是该段所要说明的。 ⑬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6.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和生动 ⑭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⑪准确:常以 \"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㈣议论文的结构 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⑪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⑫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⑫类型 五、议论文的阅读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㈠论点(证明什么) ②递进式。

6

7

㈤议论文的语言 往。 ⑪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剑南诗集》 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⑫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⑬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爱和向往。 ⑭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渔家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㈥驳论文的阅读 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⑪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塞生活的艰苦。 ⑫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⑬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刈麦 :白居易、香山居士 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

语文版八册上册 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六、七单元复习提要 赤壁 :唐代文学家、小李杜 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文章内容提要:篇目 作者及出处 内容中心 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韩柳” 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水、游鱼、树木、岸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文学家《正义歌》 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势,着意渲染了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哀、凄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怆的情感。 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 承天寺 :苏轼,北宋文学家,“三苏” 描绘了自己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时看到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的月下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责任感。

恒山记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一步一景, 山坡怀·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朝散曲家 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移步换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的实践精神。 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 满井游记: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三袁”公安派 作者通过描写早春满井的景色,表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感情。写景细腻,高喻工巧,语言俏丽,有春风拂默写试题(略) 面之感。 阅读举例《小石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亚圣” 列举六位经过贫困、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曹刿论战: 左丘明,春秋时期,《左传》 记叙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紧扣曹刿的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一言一行,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 5、 本文写作思路

干将莫邪: 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 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6、 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7、 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8、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劳山道士: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9、 潭水有什么特点? 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10、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11、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圣,诗史子美,杜陵野老 通过描绘茅屋被秋风所1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才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感情。 1、 解释下面的加点字词。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诗人边塞诗人 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1)①举( )②曾( )③作( )④出( )⑤恒( ) 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2)畎亩①( )②是人也( )③空乏( )④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字的内容。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鼓作气”到“故克之”所阐述的观点。 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2、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说说理由。 ③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读了这篇文章鲁国获胜给你的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生活简要谈谈你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的看法(不得超过30个字)。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 1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历史上你最崇拜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⑥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一句话加以评价。 3、 用原文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 ① 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② 阅读第二段说说历史上承担“大任”的人之前经受了哪些痛苦的磨练?这种磨练跟(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 ..他们带来了哪些益处?这些人在思想上经受的磨练是什么?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③ 作者针对国君提出的论断是什么?

2、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

④ 根据全文作者归纳的观点是什么?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

4、 选文第三段通过一正一反的论证,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3、 这篇幅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2分)

5、 文中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其中与《曹刿论战》的背景有关的人物是谁?

4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 ”(2

《曹刿论战》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5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 , 。① 又何间焉 立有间 ②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3分)

③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请选出来,然后谈点看法吧!(3分)

2、 解释。

答:

①驰( )②鄙( )③糜( )④孚( )⑤福(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7、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表达了作者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的思想感情(2分)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括号内的字词.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

⑤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⑥ 4、 用原文回答。

①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

9、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②“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事?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是什么?④第二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肉食者鄙”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念无与乐者

⑤“取信于民”是针对什么所说的? 5、在文中找出《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

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

10、这篇幅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2分)

6、从文中看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1、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7、文中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请举两句)

8、“既克,公问其故”此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2、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试概括第二段的中心。

10、第三段曹刿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哪两个方面的原因,因自己的话概括,并概括本段文

8

9

13、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请选出来,然后谈点看法吧! 1、话题与材料脱节,另起炉灶,立意偏颇。话题作文最要紧的扣住主题,但一些14、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考生却去写毫无关系的事情,结尾又不点题。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有些考生写出

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不象”的作文,各种表达方式不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前面看像记叙文,后面看又像议

论文。这种“大杂烩”自然影响到文章中心的表现,进而影响到对文章整体水平的评价。

作文复习指导

2、所用材料陈旧,或所编故事不合生活逻辑,过份夸张、失真,有不少套用现成

为便于操作,我们再从六个方面略加说明。①醒目的标题。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材料。一些考生有的叙事空洞,苍白无力;有的胡编故事,经不起推敲;有的叙述没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

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②精彩的开头。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3、论题太大,议论空泛。一些考生的文章自始至终没有点明论题,观点不鲜明,论证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不严密,举例不典型,甚至全文没有一个清晰的论据,全是自己的话翻来覆去地讲,影份好心境。③意味深长的结尾。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响了文章的说服力。

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④深刻的议论。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4、看重创新,有时弄巧成拙。

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⑤动人的细节。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5、所拟题目不能准确传达所给材料的主题信息,文题不统一。

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6、其他:错别字、语句不通、漏拟题目、字数不足、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⑥美化的文面。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 字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款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

复习听课补充笔记 画龙点睛 精心拟题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1、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

《我渴望老师的“阳光”》

(2)借代

《人生需要掌声》 “掌声”代“鼓励”

(3)层递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4 比拟

(5)对偶

(6)对比

(7)双关 《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

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 《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10)顶真(11)反语(12)仿拟(13)引用(14)反复(15)通感

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2)引用歌词

3、借用符号

整体构思 确定主旨

1、循规蹈矩 2、着意求新3、逆向求异

4、深入开掘 5、咏物意蕴6、画龙点睛

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