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口译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来源:画鸵萌宠网
・8・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高职口译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刘晓维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有高职口译课程评价体系的弊端,讨论了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此能指

导高职口译教学,体现高职口译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口译;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1—0008—02

一、高职口译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和本科生的显著差异在于高职生课程学习的就业指向性。高职培养口译人才的定位位于中低层面,即服务于一般的商务、旅游和文化交流活动。因此,高职口译课程的教学和评估应该侧重培养和考核职业技能,即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下所进行的一般口译活动的能力和与处理与口译职业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口译的不可预测性和现场的气氛压力等。二、现有评价体系的局限我院及多数开设口译课程的高职院校采取的评价体系为终结性评价,即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给出学生该课程的成绩,以此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质量考核。对照高职口译人才培养目标,该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注重知识记忆,忽略能力的培养口译所需语言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考试进行测量和评估。现有的评价体系通过考试可以对学生单词、词组、句子和段落的掌握进行量化考察。但是口译作为一种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其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现场气氛的压力和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技能,是难以在一次考试中被全面考量的,即学生的口译能力难以在考试中完全体现。此外,高职口译培养人才的就业指向性决定了口译教学的职业性特点。各种职业环境中的具体语汇知识和对行业流程操作的口译能力无法通过终结性评价全部覆盖。(二)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在口译课程的学习中,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接受能力,以及在课堂之外的职业高职口译的培养目标侧重学生的运用能力,如何全面评估学生的口译能力,单纯依靠教师评价必然片面。学生对口译知识的掌握和在职业场景中的运用能力需要从更专业和全面的角度进行考察。高职英语教学强调语言的实践性,而学生正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所以结合多方面的评价方式有待完善。三、高职口译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结合我院的课程改革项目,为进一步完善口译课程的评估机制,笔者制定了口译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案,内容如下。(一)形成性评价(50%):采用课内评价方式该评价共分为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和作业三个部分。课堂表现占最终成绩的20%,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学期内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给出综合性评价,可在每次大型课堂活动时对学生的参与活动次数和质量进行记录。阶段性测试占最终成绩的20%,整个学期共计五次测试,针对各个教学主题设置测试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有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每次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进行,累计相加然后取平均分。作业占最终成绩的10%,共计五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口译作业,小组间互相评价给出得分。每次成绩以百分制进行,累计相加后取平均分。:采用课内评价方式(二)终结性评价(40%)该评价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在期末进行。笔试和口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折算后各占该部分的一半。笔试旨在考查学生的口译知识,口试旨在考查学生的临场反应和应变能力,以及处理口译语言不可预测性和现场压力的能力。(三)实践评价(10%):采用课外评价方式[收稿日期]2011-10-24[作者简介]刘晓维(1981—),女,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9・

将口译课程和实践实训相结合,在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和学校实训时,要求学生在全真或仿真职业环境做口译训练,共计两到三次,由企业专职人员或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进行评估,每次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累计相加后取平均分。四、实施效果(一)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此种评价体系中形成性评价的课堂表现和作业部分刺激并鼓励学生在口译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为自己的口译表现创设舞台,从而在日常演练中不断巩固口译知识,体会口译氛围,锻炼口译能力。学生在口译课程的最终成绩将不再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而深受平时表现的深刻影响,因而唤醒了学生在日常口译教学活动中点滴积累、逐步提高的意识。(二)培养学生在职业环境中的口译能力此种评价体系中的实践评价部分,具有就业指向性,体现了高职口译人才培养目标。该评价方式应用于企业实践和学校实训过程中,为学生的口译训练和评估创设了全真或仿真环境,对于学生建构口译实践知识和培养职业口译素质起重要指导作用。(三)运用多元评价给予学生更全面的评估此种评价体系中的课堂表现、阶段测试和期末测试部分由教师给出评估;作业部分由学生互评;实践部分由企业专职人员或具有相关职业资格的教师给出评估。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积极参与应给出及时、肯定的反馈,以肯定学生参与建构知识的精神和激励学生树立专业自信,以便形成课堂教学活动中认知活动的良性循环。与来自多个评估主体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口译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互相独立,互为补充,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口译能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调动了学生对口译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此外,这些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口译课程中,削弱了学生的应试心理,并通过学生对于不同主题、不同场景的多次口译表现给出较为综合的评定,反映了学生较为真实的口译能力及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质量进展程度。五、应注意的问题(一)教师应对教学安排整体规划此种评价体系涉及课堂内和课堂外评价,评价人员由教师、学生和企业专职人员共同构成,学生的口译测评活动包括阶段测试、作业、考试和职业实践活动多种方式,因而在整个学期的口译教学任务中将这些训练和测试内容合理分布,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初对所有内容进行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处理好教学与评估的关系。(二)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高职口译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高职口译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对学生在职业环境下的一般口译能力培养,并结合高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专业自信不强等特点,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灵活设计教学内容的展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参与,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在职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无法脱离学习情境的。从高职口译课堂的视角来审视,学生对英语口译知识的有效建构也离不开真实的商务情境的创立。真实的商务情境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搭起了一座最终通向实际应用的桥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容易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活动的积极性。尤其对于高职层面的学生来说,知识基础薄弱,对商务操作知识陌生,而鲜活的与现实商务环境贴合的商务实训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造了积极的、有形的氛围,例如单证实训室、物流实训室、文秘实训室等等。在这些实训室中,学生能接触到全真的单据填写流程、办公系统操作过程等等,并且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商务气息。同时,英语口译过程中牵涉到的多种术语能在此类实训室中找到对应实物帮助理解,如汇票、本票、进出口报关单证等等,此类名词在理论课堂上难以描述清楚,但是通过实训室所协助创立的商务情境能使学生比对实物,从而明晰其中的差别,避免知识建构的架空。在口译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此类商务情境中,教师必须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融入学生群中,将各种商务情境有机的系统的组合,为学生用英语为沟通媒介解决商务问题给出“手把手”的指导。这种师生间的零距离也会消除部分学生语言功底薄弱、专业自信不足所带来的表达时的紧张感。(三)学生应端正学习心理此种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学业表现与学业评估相结合,因此部分学生可能会抱有功利主义心态,为了参与而参与。因此教师应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端正学习目的对学习效能的积极影响,从而注重参与的质量以及在参与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能力。六、结语综上所诉,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此种评价体系,融合了多元评价,通过在较长时间段内对学生口译知识及在职业环境下的口译能力的评估,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口译综合水平,也体现了高职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参考文献】[1]陈小近,韩玲.服务于专业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改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刘红梅.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3]田岩.关于高职英语评价方式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10).[4]项晓勤.以应用性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研究[J].英语教学,2009(12). (责任编辑:杨晓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