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数学是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因此,学好数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数学也是学生们最头疼的科目之一. 实习的时候同学普遍反映数学好难好难,特别是对文科的同学而言.其实所有的科目都有其特点,有一定的套路.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方法的改进很可能会代令你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对桂中高二级的全体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收回问卷613份,并对此做出分析,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数学学习的心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学习中也是这样,自我的肯定显得尤其重要,自我贬低、放弃带来的只有失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上进心、自信心,那么很难有大的成功,幸运的是桂中的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53.3%的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这无形中是给自己打了一针强心剂,从心理上克服了对数学的畏惧,这是学好数学的起码要求。
刚进实习班级自我介绍时,同学们都投来佩服、羡慕的眼观,他们认为能学好数学的一定是很聪明、很厉害的,我相信桂中的学生与佛山一中、石门中学的学生在智商方面都是差不多的,无所谓谁更聪明,桂中28.7%(176人)的学生认为自己很聪明,64.3%(394人)认为自己的头脑一般、普普通通,而7%(43人)是认为自己很笨的,其实高中生的IQ都是差不多的,不否认有部分同学的确有天赋,但我想只要后天努力就能够成功,而对于哪些自认为是很笨的学生则应该改变其想法“如果你真的很笨那么又如何能够考进桂中呢?”,确实觉得不如人家的那么就要笨鸟先飞了,比人家更努力学。
做任何事情,首先兴趣、爱好是关键,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在高中阶段,很多的兴趣爱好都被抹杀,许多人是觉得被逼着读书的,这样的效果自然不好,下面是同学对数学的兴趣程度: 非常感兴趣 较有兴趣 一般,谈不上兴趣 没兴趣 15.0% 51.5% 29.7% 3.8% 大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都较感兴趣,所以总体的数学学习风气好。新教改实施以后,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强了。
除了对数学感兴趣还要求对这门学科够重视,肯花时间去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心底重视一样东西,才可能努力去学好。
曾经有人说“目前谁最累?”“高中的学生!”的确,他们除了要承受承重的学习负担之外还有超出了改年龄应有的心理压力,31.2%的学生觉得压力很大, 54.3%的觉得有一点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但这里有度的问题,适当的压力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但是过大的压力常常导致一些问题如:心理疾病、精神崩溃。该校有心理这门课,可以通过这门课缓解学生的压力。
对数学这门课的心态、心理决定数学学习的效果,用一个充满激情、乐观向上的心学习,那么我想迟早能成功的。
1
二.学习时间和效率.
某中学自修时间总长:3个小时10分 学习数学的时间是学好数学的保证。由调查问卷返回的数据显示可以知道:71.6%的学生平均每天花了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占了每晚自修时间的1/5到1/3左右,这表明了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还是比较重视的,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数学学习上。而每天花时间在半小时以下和一到两个小时的学生分别占据了13%和15%。
学习效率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学习效率高,可以相应的减少学习时间.但从调查问卷来看:效率普遍不高,67.5%的学生仅可较顺利地完成当天的作业,没多余的时间,而26.3%的学生更是仅可勉强完成当天作业,有时甚至完成不了。建议学生要想想应该如何提高以下作业的效率,不要把所有用来学数学的时间都用于做数学作业上,对做作业的效率低主要是那一些原因引起的,是课本知识的不理解还是仅仅对题意的不理解?要试着锻炼自己分析题目的能力。
学习时间 效率高 效率一般 效率低 半小时以下 0.25 0.07 0.25 半到一小时 0.58 0.792 0.61 一到两个小时 0.17 0.138 0.14
时间安排普遍比较合理 ,也有一些学生是明显的不合理地利用时间的,从数据分析可得:对于效率比较慢的学生,61%是跟着效率一般的学生是以同样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只有14%的学生会勤奋的相应的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增长到一到两个小时,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是比较有上进心的,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补救,对这类学生老师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而25%的学生更是每天花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建议教师要相应的进行调查出他们不学数学的原因,相应的找出对策。
三,预习和复习的情况.
从新课预习情况来看4%的同学在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而71%的学生是抱着有时间就预习,没时间就不预习的心态对待预习,20%的学生则是从来都不预习,而4.4%的学生则是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预习。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的一个重要保证,可以提高对于数学的理解,对于预习,学生应该把自己对新课不懂的问题圈出,在上新课时重点听,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上课认真程度:54.6%的学生是非常认真的学习,而41.9%的学生是上课时常常走神的,只有3%的学生是基本不听的。我们从他们上课认真程度与他们的效率结合在一起看, 上课情况 非常认真 常常走神 基本不听
效率高
0.75 0.09 0.16
效率一般
0.59 0.4 0.01
2
效率低
0.32 0.59 0.08
可以看出大部分效率高的同学都是上课非常认真的,而效率一般的同学有59%是上课极认真的,而40%的学生则是上课常常走神的,而效率较低的学生则有59%的是常常走神的。而8%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改进,上课基本不听课,效率又低。教师应该对学生强调一下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想一想如何讲课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从对待上课没听懂的问题的态度看:7%的学生是下课马上问老师,17%则是有时间问老师,没时间就算了,52%的同学则是问同学,4%的学生是谁都不问,而19.6%的学生是课后自学。
效率一
采取方式 效率高 效率低
般
下课问老师 0.08 0.07 0.04 有时间问老
0.22 0.16 0.19
师 问同学 0.33 0.54 0.5 随它去 0.04 0.02 0.13 课后自学 0.33 0.21 0.14
关注他们对待学习的心态及态度与所得的效率,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些关系。99%效率高的同学对课堂上没弄懂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他们选择较多的方法是问同学和课后自学或有时间就问老师,可见,长期学习的主动性会相应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这里我们比较提倡的是对学习的自学与思考。碰到问题时要学会想尽方法解决的心态。而桂中13%的效率低的学生却在明知数学学习不得法的时候放弃对学习的追求,选择了谁也不问,随它去的心态,这种知难而退的心态是极不可取的。高中的学习不仅仅学习的是考试内容的知识,而更应是学习一种对待生活中困难与挑战的心态。
考察桂中的高二学生对数学中该记忆的公式定理的记忆情况:8%的学生是全部记得,73%的学生则是记得大部分,19%是很少记,等要用的时候才查找。
效率一
效率高 效率低
般
全部记得 0.25 0.08 0.07 大部分记得 0.67 0.82 0.55 不记得 0.08 0.1 0.38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对数学的该记忆的公式定理的记忆与学习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关系:效率高的学生普遍对公式定理记得较熟,大部分都记得,而效率低的学生则有38%是抱着等到要用的时候才查找的心态来对待数学中该记忆的公式定理。这说明: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数学成绩与学习效率高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基本知识记忆的训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系统的把已经学过的基本的知识组织起来,而不是让学生等到要用时才急急忙忙去找。
从对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是会在课后进行复习的,只有6%的学生是对数学从不复习的,可见,学生大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结构。在这里,我们通过研究学生的复习习惯可得:
效率一
复习方式 效率高 效率低
般
3
先看书后做题
直接做题 从不复习
0.29 0.58 0.13
0.33 0.61 0.06
0.37 0.54 0.09
先看书后做题的效率高占的百分比较低,而直接做题的则百分比均是差不多,在这里,我们鼓励课后进行复习,比较提倡的一种复习模式则是先做题碰到不会做的再看书,培养动脑的能力。
对老师没布置的练习:只有1%的学生会有一直提前完成作业的习惯,而99%的学生则是有时提前完成或等到老师布置了才做,可见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不高,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抱着老师布置的就做,老师不布置的看都不看的心态。
四,对作业的学习情况.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窗口。布置数学作业是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智力转化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桂中的老师一般都是很有经验的,给学生的作业都是紧密与课本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对巩固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一个数学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学生多,人力有限, 要交的作业不可能布置得很多.高中的数学是必须要练题的.一些很重要的作业,例如优化设计(他们的练习册),只能是学生自己完成,自己打分.但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的学生(80%)都做了,但积极性不够,有51%的同学不能及时完成.还有20%的同学没有做那些不用上交的作业.建议老师们能一方面向同学再说一下这些作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不定时地进行抽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 只有40%的学生把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对照学习,60%的学生没有.以上已经说过,数学作业的作用主要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消化能力毕竟有限,且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 学生在作业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我带的高二(7)班就是这样.要注意的问题老师在课上着重强调了,还是有不少同学中了“陷阱”. 还有一些同学,课上老师讲的方法没掌握好,作业就乱写一通,这都是做完作业后没有和课堂笔记,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缘故.希望以后同学们能注意这一点. 老师布置作业能独立地完成独立完成作业问题较多不能经常不做作业 完成情况: 作业. 有困难,但和及时完成作业 同学讨论能解决 百分比 23% 60% 14% 3% 很明显,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作业,但都在独立完成作业方面有困难.问同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以先看书,看一下笔记,好好地理解一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然后再开始做作业.这可能会更好一点.因为课后要交的作业一般都不会很难,有些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定义,公式的习题.不要一看到不会做就去问同学,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4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一个问题:对于作业中或试卷中的错误有没有进行订正分析.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学生看了一下作业或试卷的分数就丢开不管了,这是非常不好的.作业或试卷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分数.要让自己进步,更好地进行以后的学习,就一定要对及时的回顾复习.订正分析就是一个方面.桂中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改错本,大部分同学都在这方面很认真,但仍然有20%的同学没有完成这一项工作,这一点希望老师们要强调.
作业时遇到困找老师 找同学空在那里,等老想尽办法非干脆放在一边难的解决方式 请教 请教. 师 做出不可 或抄别人的 百分比 13% 68% 8% 8% 3% 从上表中很高兴看到的是,大部分同学(81%)遇到困难时都能主动地去找方法解决(找同学或找老师请教),但建议不要看到题目就立即请教别人,应先自己独立思考,看书,看笔记,自己想出来的比问别人学到的知识更有效,而且更有自豪感.请教别人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不要只是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更要知道的是别人的思考过程.“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的是方法,而不是结果.
五.课后总结情况.
总结有利于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对课本的知识体系的一个整体把握.也有利于巩固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但很遗憾的是,大部分(85%)学生不重视总结这个环节,课后没有进行总结.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做总结的习惯.比如对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重新梳理一遍,看老师讲过的例题和课本上的例题,及时归纳出当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这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好处.
复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复习方法的不同,复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纲挈领,就是说同学们先要复习好主要的内容,包括老师上课的笔记,平时做的试卷,作业,自己用的数学资料书等等.这样有重点的复习,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从问卷中可以看到,很多同学(76%)复习的时候还不能抓住重点,希望教师能提供一点有效的方法,如按目录来复习,整理笔记等等.
教师强化的内容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扩展,对题目的一种深化.数学的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成绩的高低就在于有没有注重对自己的思维的锻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很高兴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同学(73%)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做好笔记,虚心请教, 关注教师平时授课时强化的内容和例释,进行知识的迁移,是必需的.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