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与应用 全站仪坐标法在建筑工程场区控制网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建筑工程场区控制网通常采用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建筑基线等网型。随着全站仪的出现,全站仪坐标法 建网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本文根据贵阳某工程各组团的全站仪坐标法建网的实践经验,并通过试验分析,谈谈全站仪坐标法建立建 筑工程控制网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全站仪坐标法;精度;建筑工程场区控制网 工程测量工作是施工的眼睛。建筑工程场区测量控制网不仅是整个建筑 接用全站仪依次测出Kz1、KZ2、KZ3、KZ4点的坐标,得到控制网的成果。控制 工程测量工作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 点的点位坐标如下表i。 关键。 与其他控制网相比,工程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二级网 表1全站仪坐标法控制网成果表 的精度比首级网的精度高等特点。建筑工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布设在场区附 量懑 髫搿蠢 0 瓣瓣勰 瓣 搬 繁嚣 : 譬 近,可以直接使用,但网点较少,大多需要加密布设二级控制网。传统建立场 KZ1 2944418.180 375221.552 区二级控制网常采用三角网、导线网、前方交会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外 KZ2 2944425.799 375367.250 业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内业数据平差处理量大,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专业性较 KZ3 2944584.225 375279.042 强,但网点的精度高。 KZ4 2944531.750 375373.836 近1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全站仪、GPS的诞生,在测绘领域 3.2场区控制网的复核 引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测量方法。全站仪以其 为了验证全站仪坐标法建网的精度, 操作简单、精度高、费用省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利用该全站仪采用全站仪导线法,利 1工程概况 用上述的四个二级控制点,建立导线控制 网如图3—2所示: 贵阳某工程建设用地5600亩。由多个组团组成,其中一个组团占地面积 全站仪导线采用闭合导线,每个角两 近5万平方米,该工程二级控制网由KZ1、KZ2、KZ3、KZ4四个点组成,最长边 个测回,距离往返观测,经过外业观测,内 达到190m,最短边为106m。 业数据处理平差得到了新的坐标成果如下 起算点采用场区附近甲方提供的首级控制网点T11、T12两个点,二级控 表2。 图3—2 制网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建网。为了检验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全站仪导线 表2全站仪导线法控制网成果表 法对控制网进行了复核。全站仪使用的是索佳SET250X,测距精度为2+2ppm, 测角精度为2”。 0 黪曩 ÷ KZ1 2944418.186 375221.553 2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建网的可行性分析 KZ2 2944425.780 375367.245 KZ3 2944584.223 375279.046 建筑工程场区的面积一般都会在10万平米以下,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 KZ4 294453i.747 375373.833 25Om以下,建筑工程使用的全站仪大多为2+2ppm,2”级仪器。外业测量时, 站点棱镜采用带水准泡的对中杆,照准误差可以控制在5 之内。根据点位中 全站仪坐标法建网成果与导线法建网成果对比如表3。 误差公式: 表3坐标法建网成果与导线法建网成果对比 a 00漓雾 磷 瓣 秘 碡 囊 KZ1 —6 一l 6.08 KZ2 一l 5 5.1O 式中:B为测角误差;s为边长;为测距误差 KZ3 2 -4 4.47 当控制网边长达到250m时,点位误差为7mm,当边长达到300m时点位误 KZ4 3 3 4.24 差也不会超过10ram,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工程测量放样 要求。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站仪坐标法建网得到的成果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 建设的需要。 3场区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 4全站仪坐标法建立控制网的检核方法 3.1场区控制网的建立 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我们在厂区的周围布设了二级控制网,控制 根据图3—1可知,全站仪坐标法建立的控制网点位误差与定向误差、每次 网如图3一l所示 的照准误差有关,各个点位的误差是独立的,互不影响。这种控制网无检核条 件,抗粗差能力差,所以必须检核。 本文以某组团工程控制网为例,谈谈全站仪坐标法建立控制网检核的方 法:在KZ2点设站,后视KZl点定向,然后测出KZl~KZ2之间的距离;KZ2~KZ4 之间的距离;KZ2~KZ3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用全站仪直接测出KZ1、KZ3、 KZ4、T10的坐标。根据建网时得到的坐标成果,可以反算出任何两点之间的 距离。反算出的距离与检核时实测的距离相比较,分析出是否在误差范围之 内。也可以直接对比鼹次测得坐标差值,看点位中误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结论 (1)全站仪坐标法建立建筑工程控制网,操作简单,内外业一体化,工作 控制网的建立方法是:在T10点设置全站仪,后视T1 aA,定向完成后,直 量小,精度高,可以取代导线法、建筑方格网法等传统的建网(下转第396页) 391‘ 瞳固豳圜 施工技术与应用 5、结语 五星级酒店天然石材铺贴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对技术交底的落实、对质 成品保护分两种,一种是意识保护,一种是措施保护。意识保护就是培养 施工操作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推过教育和宣传,指导工人如何保护好已完 工的成品。有良好成品保护意识的工人,他会主动保护,效果比措施保护更 好。但往往现实情况就是施工现场操作工人普遍成品意识不高,此时就需要 通过成品保护措施进行保护。措施保护就是对已完工的石材进行包、护、盖和 封等措施。适合石材保护的首先地面采用盖,墙面采用护。地面石材施一=l二完成 量薄弱环节重点监控、对原材料的监控。样板先行、选择优秀的供货商和制定 严格的选材验收标准是控制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后,满铺15ram木板,以便下一道工序施工操作人员的踩踏和材料运输的磕 f11]李颂华.精装修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一以北京桌酒店装饰工程为例【D] 华 碰。墙面石材施工完成后,所有的阳角都要做木板护角,高度一般要2.4米高。 南理工大学,2013 (上接第388页)班组自检,签字,合格后上报项目部专业工程师,由专业工程 是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控制保护层的质量,首先要控制砼的质量, 师抽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五、结论 砼质量不合格,添加剂问题等都是质量不合格的保护层,都不能很好的保护 钢筋,反而可能会加速碳化速度。再则就是控制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要特 别注意板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重 质量好的钢筋砼保护层能让钢筋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砼保护层和质量 视程度,认识到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 (上接第391页)方法。 网最大边长的三分之;②控制网的最大边长不应大于300m;③外业测量时, 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 ,测点棱镜应采用带水准泡的对中杆,尽最大可能减少 照准误差。 (2)全站仪坐标法建网自身不具备发现粗差的能力,必须检核,一般采用 全站仪测量不相关网点间距离的方法检核评价控制网的精度。 (3)全站仪坐标法建网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起算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控制 (上接第392页)柱、梁抗弯承载力均满足要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该框架结构 的第一层、第二层不能满足GB50Ol1—201O《建筑设计抗震规范》的要求,其余各 层均能满足要求。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 为少墙框架结构。 由于改建建筑使用功能的限制。最终确定在⑤轴线和⑩轴线处1~5层增 设剪力墙,加固后层间位移角为1/755,满足规范要求。由上述结果可知设置 少量剪力墙在控制框架结构弹性位移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结语 通常抗震设计时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满足结构弹性位移的要求,在此前提 下,框架结构建筑主要是通过主体框架产生抗位移约束,而框剪结构可通过 框架以及剪力墙共同承担对位移的约束。少墙框架的主体仍是框架结构,但 存在的少量剪力墙对抵抗地震作用有一定的贡献。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由于框 架结构的位移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故设置少量剪力墙,使原来的框架结构变 为少墙框架结构。在抗震加固设计中,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当增加一定数 量的剪力墙是为了控制框架结构弹性位移时,这一特殊的框架结构还是一种 图2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图 2.3加固方案的确定 行之有效的方案。 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粘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以及减隔震加固法等。鉴 参考文献: 于该工程属于旧楼加固改造工程,考虑造价以及不影响使用的功能等因素, [11周 洲剪力墙结构设计浅析[I1_山西建筑,2006,32(17):7l一72. 最终把加固方案定为加大柱截面以及增设剪力墙。使原来的单跨框架结构变 【2】陈克用.带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的分析和建il[J].福建建筑,2009,(1O) 【2]李国胜2007 框架结构体系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外包钢、粘 (上接第393页)设计出投资最小,最为环保、实际的结构设计图。在实际生活 中,保障人们的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提供最优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蒋启平.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新方法田._r-,3k建筑,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维斌.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及工程实例【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_k.h ̄-g394)3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中的一道风景,也为很多城市解决了人口的 居住问题,不断得到运用和改进,加快了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研究工作。所以 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必须要不断克服难度,将高层建筑的技术做到更好,建造 出更好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l g ̄建新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中华建设,2011,(7) 罗继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现代物业,2012,(01) 【3】陆建秋.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卟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4]苏文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浅析I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1)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