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标准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内容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1)说出元谋人距今的时间,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人遗址的位置,并知道元谋人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
(2)说出北京人的距今时间,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人遗址的位置,讲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及生产生活情况。
(3)识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了解我国原始人类遗址的分布及分布特点,了解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4)说出山顶洞人的距今时间,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山顶洞人遗址的位置,讲述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尝试从体质特征、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火的使用等方面与北京人进行比较,了解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初步了解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1)初步了解聚落、氏族、农耕文化的概念。
(2)说出半坡聚落的距今时间,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半坡聚落遗址的位置,讲述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3)说出河姆渡聚落的距今时间,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河姆渡聚落遗址的位置,讲述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4)比较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异同,进一步学习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5)识读“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了解我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的分布,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6)说出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距今时间,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大汶口遗址的位置,讲述大汶口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内容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知道什么是史实、什么是传说,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并能辨别。
(2)知道炎帝、黄帝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主要活动。
(3)知道禅让制的含义,能说出尧、舜、禹之间的“禅让”。
(4)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①了解夏朝建立的背景,说出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知道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②知道国家的含义
③说出王位世袭制的含义,知道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④说出商汤灭夏和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⑤知道盘庚迁殷的时间及影响。
⑥了解商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⑦了解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的简要过程。
⑧简述西周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⑨知道西周灭亡的时间和东周建立的时间。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内容标准: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了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讲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识读“周初分封略图”,了解西周初期主要诸侯国及其分布。
(4)了解西周的社会阶级结构。
(5)了解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1)了解春秋时期的时间范围、名称由来及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2)知道春秋五霸。
(3)说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4)了解楚晋之争的概况。
(5)识读“春秋形势图”,能在图中准确找出或标出春秋五霸的位置。
(6)知道战国时期的时间范围及名称由来。
(7)识读“战国形势图”,能在图中准确找出或标出七国的位置。
(8)知道“合纵”“连横“的含义、作用及著名的纵横家。
(9)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特点。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内容标准: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了解战国时期进行变法的主要诸侯国。
(3)知道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
(4)说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5)讲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①说出甲骨文的来历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主要价值。
②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③借助教科书中的资料,识别甲骨文。
④了解商朝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及典型代表。
⑤知道金文的来历及其重要价值。
⑥知道小篆、隶书等字体的出现,讲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内容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与国别。
(2)讲出孔子的主要思想、政治主张及其影响。
(3)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4)说出“百家争鸣”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5)说出“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主张。
(6)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内容标准:(1)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
①知道都江堰所处的地理位置、主持修建者及修建年代。
②结合“都江堰示意图”,讲述都江堰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结合“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了解编钟的组成、演奏方法、发音特点,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水平,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内容标准:(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①知道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
②结合“秦兼并六国图”,讲述秦灭六国的经过。
③结合具体史实,分析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④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并能依次了解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基本原因。
⑤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时间、经过及结果。
⑥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影响,并能依次了解农民战争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内容标准:(1)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知道中央集权的含义 ②说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③结合史实分析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内容标准:(1)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①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②说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基本含义、作用及影响。
③简述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原因、主要内容及作用。
④知道西汉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作用。
⑤结合具体史实评价汉武帝,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内容标准:(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①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简单经过及作用。
②识读“丝绸之路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东西起止点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情况,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
第17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内容标准:1、了解造纸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
3、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①了解造纸术发明前我国的书写材料及其弊端。
②知道蔡伦的生活年代;讲述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过程,体会先民的智慧。
③了解造纸术的传播情况,认识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④知道张仲景的生活年代,讲述《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作用。
⑤知道华佗的生活年代;讲述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⑥说出《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和主要内容、作用。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内容标准: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列举古代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①结合“佛教东来路线图”,了解佛教起源、传入我国的时间及传播路线。
②知道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如教义、如何传播)及其影响。
③知道道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教义及其影响。
④知道《史记》的作者、体例、主要内容,了解它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⑤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杰出代表。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
2、识读“官渡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魏、蜀、吴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及地理位置。
(4)了解文学作品与历史原貌之间的区别。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内容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1、结合“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了解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大致分布及人口南迁给男方经济带来的影响(结合书110页第一段)。
2、结合“淝水之战示意图”,了解淝水之战的经过、结果及影响。
3、说出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注意本课三目间的联系)及主要表现。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内容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 了解民族汇聚(融合)的含义。
2.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3. 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主要措施。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课程标准:1、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2、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①知道祖冲之的生活年代。
②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感受祖冲之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③知道《齐民要术》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其在农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④知道《水经注》的作者、成书年代、只要内容及价值。
⑤举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方面的成就。
1.能说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生活年代、书法成就、艺术风格及代表作品。
2.知道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特点和代表作。
3.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能列举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