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组网与运维大作业
姓名:张三 学号:33333 2018-12-25
实验一:划分VLAN
要求:用三个交换机连接12个PC划分为两个VLAN。 1. 如图所示连接交换机与PC
2. 为每个PC配置IP地址与子网掩码
3. 将各交换机对应端口改为Trunk模式,使交换机相互连通
4. 通过交换机设置将PC1 2 5 6 8 10与0 3 4 7 9 11划分为不同的VLAN
5. 查看配置结果,以Switch1为例
6. 通ping命令验证结果正确性 先ping同一VLAN内的不同PC
再ping不同VLAN内的PC
同一VLAN内可以ping通,不同VLAN内不能ping通。
实验二:静态路由
1. 首先如图所示连接3路由器与两个PC
2. 配置两个PC和路由器各端口的网关
如:
3. 结果
实验三:RIP(路由信息协议)
1.如图所示连接网络拓扑图
2.配置两个PC的IP地址
3.手动配置各个路由器的端口的IP和掩码
4. 手动配置个路由的RIP
5. PC0通过ping验证结果
可以Ping通 6.Router0
Router1:
Router2:
实验四: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1.如图所示连接网络拓扑并设置好相关PC和路由器的IP地址
2.按照上图所示区域进行划分设置OSPF 如:
3.验证一个关键路由器两个端口在不同区域
4.查看下路由信息
6. 通过Ping命令测试一下,成功
实验五:ACL(访问控制列表)
标准ACL:
1、 如图所示连接拓扑网络并如图配置IP地址
2.配置Router1的访问控制列表,命名为13
3.将列表绑定到端口
3.通过ping命令测试,理论上应该可以ping通PC1不能ping通PC2,可见成功
扩展ACL:
1. 如图所示连接并配置好IP
2.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cess-list
3. 绑定端口
4. 测试
实验六:NAT(网络地址转换)
1. 如图所示连接网络拓扑图和配置相关IP地址和网关
2.测试是否联通
3.配置nat
4.绑定端口
5.验证包的来源
PAT(端口地址转换):
1. 如图所示连接拓扑网络,并配置相关IP地址
2. 在路由器上进行如下配置
3. 绑定相关端口
4. 检验
实验七: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
1.如图连接网络拓扑图,只需配置路由器网段
2.用指令配置Router1,地址池命名为lanpool13
3.配置Router0
5. 查看PC是否成功获取动态IP
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