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5期 重庆三峡掌傍哩 报 Ⅳ0.5.2015 第3 1卷(1 59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Vo1.3l No.159 论张载《西铭 思想的三个维度 姜波’ 刘 艳 231131;2.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部,安徽合肥摘要:(《西铭》是张载的主要代表作,也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它以由天及人,再 由人及天的逻辑顺序,阐述了人与宇宙、人与他人、入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价值、人生的理想以及 实现它的方法和途径等基本问题,描述了一个人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体现了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至高精神境界。 关键词:张载;((西铭》;本体论;道德论;价值论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西铭》概述 《西铭》原名《订顽》,是张载的主要代表作,也是其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西铭”是张载书于“(横 渠)学堂”,用以警示其弟子的“双牖”。他自己也说“《订顽》之作,只为学者而言”,“只欲学者心于天道” (《张载语录》)。因此,可以说这是让学者铭刻于心的教学大纲,以至于其门人能够将《西铭》的主要思想 贯穿于整个人生的过程之中。全文仅253字的《西铭》是张载思想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体现了张载哲学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要与佛老之学“较是非,计得失”,从 而恢复和发展孔孟之道,为儒学“造道”、“继绝学”,构建新儒学的思想宗旨。《西铭》概述了张载的本体 论、道德论、价值论及其相互的逻辑联系,它以“仁孝”为核心,扼要地阐述了人与宇宙、人与他人的关 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价值、人生的理想以及实现它的方法和途径等基本问题。《西铭》指出,在天人合 的前提下人作为人、作为宇宙之成员、作为社会公民所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通过人生的践行而最终又归 复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体现了《西铭》完整的思想体系结构和崇高的天地精神境界。 一二、《西铭》的天人关系论 《西铭》开篇即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 吾其性。”这无疑是张载对天人关系的明显规定,是天、地、人三者关系的统一的表现,体系了张载天人 合一的思想境界。张载这里所运用的“乾”与“坤”是天地意义上的“乾”“坤”。他依据《易传・说卦》 中“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的说法,认为“乾坤”即为天地父母,他说:“不日天地 而日乾坤,言天地则有体,言乾坤则无形,故性也者,虽乾坤亦在其中。”(《横渠易说・上经》)“不日天 地而日乾坤者,言其用也。乾坤亦何形,犹言神也。”(《横渠易说・系辞上》)由此看出,张载认为“乾坤” 即是太虚作为天德的天地表现,是太虚作为天德的发用流行,故才称“乾坤”为父母,以表示天对人的关 系。“予”、“吾”则是指人的类本质,以“我”来解释则是指个体,不足以明确地说明人在宇宙中的普遍意 义,只能表明某个具体意义的人,而并非普遍意义上的人。所以“予”、“吾”则表示普通意义上的人作为 收稿日期:2015-07-01 作者简介:姜刘一波(1986-),男,安徽和县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艳(1986一),女,陕西成阳人,安徽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儒学与中国哲学。 14— 重庆三峡掌院掌报 宇宙中的成员。但无论如何,“予”、“吾”之“父母” 乃是“乾坤”,这显然是以从天到人的逻辑顺序而展 开的,“吾”就其内涵而言是本然与实然,太虚与气 的统一存在,既包含有气化生物的一面,又包含超 越气化而内涵太虚天性的一面。简而言之,“吾”就 是生物之人与具有太虚天德的天地之性之人的统 一主是天地的长子(“亲子”),而大臣则是协助其管理 基业的“家相”。“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 所以幼其幼”, “凡天下疲癃残疾, 独鳏寡,皆 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这恰恰说明,作为宇宙 中的一员,我们要爱一切人,把老人们看作自己的 长辈而加以尊敬,把幼弱者看作是自己的后代而加 以爱护,把多病残疾、鳏寡孤独的人看作是处境艰 难的同胞姐妹而加以同情、帮助。这是张载所认为 。从天人关系来看“乾坤”与“吾”时,“乾坤” 不仅是“吾”之父母,而且也是“吾”之自觉追求 并与之并立而参的超越的对象,从而实现了天人合 的人作为宇宙中的一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完 一的境界。其实,“乾坤”与“吾”及其关系不仅包 含了张载本体论的内在禀赋的关系,又包含了其宇 宙论的生化关系。故而才有了后面随之而来的“天 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也正是这一 “体”与“性”的统一才构成了现实的人。“吾其体” 则是天地之性所形成的人的身体,而“气”则是其 形体得以形成的根源与内在依据;“吾其性”则是太 虚天德发用流行于“吾”的天地之性,即人所具有 的“天地之性”。 陛帅天地”则是张载人性论的大 纲,“天地之性”是每个人作为人来说都应具有的本 然之性,即“人性”。“天地之性”使人性获得了超 越道德和社会的意义,而上升为宇宙本性。在《正 蒙》的《诚明》篇里张载论述了“天地之性”与“气 质之性”,张载指出人人都具有“天地之性”,而“气 质之性”的形成是由于人所禀受气的厚薄不同而造 成的。“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一样是人人所实 有的,而“气质之性”是以饮食男女为基本内容, 是恶的来源,但“天地之性”则无不善,是善的来 源。张载认为“天地之性”才是人作为人的类本性, 是不生不灭的,而“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正蒙・诚明篇》)由此,人则需要“善反之”以 达到人的本性一一天地之性。 张载接着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这是张载对“民胞物与” 思想的具体阐述。事实上,张载的“民胞物与”是 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反映了 他对天人关系认识的一个新水平,是“天人合一” 本体论在宇宙实然世界中的落实和具体化,这也是 张载“以救时俗之弊者”的人道思想。 张载试图用“民胞物与”的理念构建一个人人 互爱、互助的“大同社会”。但这并不是一个只可向 往而不能够触摸的空中楼阁,因为这一理想是以“天 人合一”的本体论为基础的,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民胞物与”思想是把民众看作是自己兄弟姐妹, 把万物看作是同类朋友,人人都是天地的孩子,君 成了这些责任和义务,才能不愧为天地之子。 三、《西铭》的道德论 《西铭》之中所要表达的又一重要思想即是 “仁孝”。“仁孝”就是张载的道德论,“乐且不忧, 纯乎孝者也”,人人都应该尽孝道,把顺从天地父母 的安排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人人不仅要对父母尽 孝,而且要对天地尽孝道,张载认为只有对天地尽 了孝道,才能“乐且不忧”。自己保重天地父母所 给予的身体,是表示孩子的一片恭敬之情,乐于命 运的安排而无忧愁,是孩子表示纯洁的孝心;违背 道德,是缺德的行为,而助长这种行为的发展则是 天地父母的不孝子孙,所以尽孝道不能局限于“事 亲”,而要继续推而广之、发扬光大,推至社会的 各个领域,以“事亲”来推及“事天”,而且只有 “事天”才能更好的“事亲”。这里显然表达了张 载思想中由天及人、由人及天的逻辑展开。在张载 看来,这里的“纯乎孝者”首先是就仁人君子而言 的,是就具有“天地之性”的“至贤”而言的,因 此也只有“纯乎孝者”才能“穷神知化”,完成天 地父母的事业,继承天地父母的意志。“穷神知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张载知识论的精辟概括,“穷 神知化”之知也即是“德性所知”,具有“德性所 知”的人也就必然是“事天”之人了。“不愧屋漏 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即在人看不到的地方 不做有愧于内心的事情,如此也即是为了不辱天地 父母的形象;保存和培养自己的心性,就是为了时 时刻刻与天地父母保持一致。这里的“存心养性” 就是《西铭》中所提出的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只 有“存心养性”才能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才能尽 孝子之责任。“存心养性”也即“尽性”,就是要 保存良好的天地之“德性”。 《西铭》中“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勇 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则是历史上“尽孝道”、 一】5一 姜波刘艳:论张载 西铭 思想的三个维度 “事亲以至于事天”、“尽性”的先驱与榜样,这 些人都可谓是“纯乎孝者”,是具有“天地之性” 的圣贤,张载在《西铭》之中之所以要提到古圣贤, 主要目的则是希望人人都能仿效他们尽“孝道”、 “人道”,从而达到尽“天道”。这无疑体现出张 载天人合一体系的完整性。至此张载已经描绘出了 一截然相反的观点。佛教以万物为幻有,视人生为虚 妄,即不知生:道家追求此身不亡,即不知死,而 张载认为人的形体有生有灭,但天地之性是永不灭 的。人活着就应按照“顺事”的原则,尽自己对父 母、家庭、国家乃至天地的责任与义务,才能成为 天地之孝子,也才能“事天”。张载这里是把人的富 贵、生死归之于“天志”、“天道”,只有顺乎“天道”, 才能“没,吾宁也”,也即是生命的终结,便按照“没 宁”的原则接受,不畏惧,不回避。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人“事亲”以至于“事天”,成为天地之孝子, 幅人人相亲相爱、互帮互助、长幼有序、尊卑有 等的理想社会画面。这是张载为宇宙中生存的人们 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若人人能尽自己作为人所 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么社会就能安定祥和,人人 将幸福无忧。 完成了其作为宇宙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之后,人 的心灵获得了平静、安详和满足,从而超越了肉体 生命的价值,这就是中国士大夫所追求的“圣贤境 界”,达到了这种境界,自然而然就天人合一了。 综上所述,《西铭》的境界即天地境界,按照 由天及人,再由人及天的逻辑展开,描述了一幅幅 人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画面,并阐述 了人之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理想的人生境 界。《西铭》是张载思想的实质和核心,体现了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的至高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北宋]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 978. 四、《西铭》的价值论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 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是张载 的富贵观、生死观,本质上是其价值观和人生观, 意思是说如果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那是上天对自 己的优厚,故而要更加勤勉;倘若生活在贫困的环 境中,那是上天对自己的磨练和考验,克服此种困 难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活着,就要顺从天地父母 的意志行事;死时,就要接受天地父母的安排而宁 静地离去。这是对儒家安贫乐道,死生有命、富贵 在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富贵和生死处之泰然, 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张载的 富贵观显然是教人们在面对顺境和逆境时要以坦然 [2】刘学智.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5. 的态度面对,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张载的“存,吾顺事;没,吾宁也”的生死观 [4】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于开红) 则是儒家一贯的人生态度,显示了张载与佛老之学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Zhang Zai’S Xi Ming JIANG 13o’LJU Yah (1.Political Teaching Departmen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efei,Anhui 231131:2.Philosophy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9) Abstract:Ximing i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work of Zhangzai,and also the essence of his thought system, which,with the logical relations of man—universe and reversely universe-man,expounds such basic problems as man.heaven,man-others,the positions and values of man in the universe,man’s ideals and the way to realize them. It is a description of a world full of love and harmony and a reflection of Zhang Zai’S lofty spiritual realm of‘‘a heart f0r the world,a life for the people,continuing the sages’learning and struggling for ever-lastng ipeace”. Keywords:Zhangzai;Ximing;Ontology;Moral theory;Value heory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