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工NA HEALTH 工NDUSTRY
DOI:10.16659/j.cnki.l672-5654.2017.17.175
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
唐娜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枣庄277606
[摘要]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重症患者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38例2014年7月一2017年2月期间 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和实验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各69例,对
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安全管理效果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髙于参照组[(93.52±8.11) 分vs (72.95±8.46)分];就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5.80%尧4.35% vs 23.19%、20.29%];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髙于参照组[97.10% vs 76.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词]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7)06(b)-0175-02
1.2.1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主要 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等组成,主要的工作是负责重 症患者的安全评估,根据以往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例对坠
近年来护理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高标准医疗 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而愈加突出,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 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医护工作中没有出现法律、规章制度
跌倒、窒息、意外拔管等不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对护 允许范围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或者功能上的障碍、损害、 床、
对预见性护理进行实施[2];护 缺陷,甚至死亡[1]。该院将安全管理应用于2014年7月一 理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制定,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 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 对护理不安全事件的隐患进行消除[3]。
1.2.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结合重症患者的特点 来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进行制定,通过定期培训、业务
进修学习等方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反复 选取138例2014年7月一2017年2月期间在该 讲课、
紧跟医疗科技的发展趋势引用新技术,并通过培 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根据随机平行对照法将以上患 训练; 者按照其人院日期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 训等工作让护理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和规范[4];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增强护理人员 其中人院日期尾数为奇数的患者纳人参照组,尾数为偶 标准、数的患者纳人实验组,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
的责任意识,对因责任心不强而引起的护理差错进行有
人数分别是38例和31例;患者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 效避免;护理人员在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 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
分别为35岁和78岁,中位年龄:(52.53±5.57)岁;疾病类
力、较高的应急能力以及熟练的抢救技能[5];努力培养护
型: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16例,消化泌
理人员的荣誉感、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在工作点滴中
尿系统急危重症患者14例,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
真正落实优质服务思想,使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涵大幅
14例,心脏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患者22例,消化系统急
度提高[6]。
危重症患者24例,血液系统急危重症患者14例,内分
1.2.3加强医疗设备和环境的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工作
泌代谢系统急危重症患者16例,妇科急危重症患者12
性能、工作状态等进行定期、定人检查,要对设备的操作
例,严重肢体、脊柱创伤患者6例。上述性别、年龄、疾病
进行规范,护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证各种抢
类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
救仪器、物品等均处于备用状态;医院首要要对环境进
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行科学合理的布置,要求其分区明确,并且具备能够维
1.2方法
持适宜干湿度的硬件,使感染率大幅度降低[7];保持重症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
病房内干净、舒适、整洁,将防滑垫铺在地面上,合理应
理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用床栏、约束带等保护器具;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对探视 [作者简介]唐娜(1979-),女,山东枣庄人,本科,主管护师。
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基
中国卫生产业175
Med工cme ANd HeaiTH MANageMeNT 医药卫生管理
CH工NA HEALTH 工NDUSTRY
础护理的依从性,按照相关的规范以及流程来执行感染 科学的护理方法,通过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提高护 患者的隔离工作等,并且可以通过质控小组对护理人员 的行为进行监督指导'
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医疗设备和环境的管理、加强 护患沟通以及健全相关制度等措施来对安全隐患进行
1.2.4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 有效避免,对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杜绝,使患 充分的尊重,对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 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保证,使护理服务质量得 绪充分理解,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多体谅患者,加强疾 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生理 需求,与患者建立和谐、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促进医患 到真正提高。
在该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管理和护理安全管理分 别应用于该院收治的138例重症患者中,结果显示:就 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 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还需要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安全管理效果评分而言,
增强,对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义务与权力真正掌握,对自 身利益进行有效维护,保证护理安全。
1.2.5健全相关制度对于目前实施的各项相关制度要
通过不断的实施来对效果进行反馈,并通过不断的细化 工作来使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危重护理质控标准进 行统一,对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对护理安全威胁因 素导致患者的伤害进行有效预防;加强护理工作关键环 节的监督和控制工作[10^。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 据,采用(X±s)(均数依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两组 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字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〇.〇5 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质量满意
度,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两组安全管理效果对比,实验组(93.52± 8.11)分,参照组(72.95±8.46)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t=15.90,P<0.05),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例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质量满意度
实验组69
4(5.80)3(4.35)67(97.10)参照组69
16(23.19)14(20.29)53(76.81)t
<0.0516.12P
<0.0515.89<0.05
15.993讨论
医疗工作中最重要的宗旨就是用心维护患者的生 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应该 始终循序“预防风险、安全第一”的工作目标。尤其是重症
患者,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疗 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当、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制度不健 全、医嘱执行不准确等均有可能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的 发生[12]。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用心对待患者,通过
176中国卫生产业
[(93.52±8.11)分vs (72.95±8.46)分];就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护理人员投诉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5.80%、4.35% vs 23.19%、20.29%];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而言,
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7.10% vs 76.81%];t=8.541, 7.984,8.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明,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 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敏,代丽萍,黄霞,等.ICU重症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5(2):74-75.
[2] 朱亚,葛学娣,王芳,等.军队医院心血管中心老年住院患者
的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1,26(12):892-893.[3] 刘金叶,王泉莉,王新刚,等.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
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5-46.[4] 陈晓翠,曾登芬,何海燕,等.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
其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4,17(4):254-255.
[5]
陈凌云,阮华娟,肖碧玲.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 饲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14(1):92-93.[6]
温月,陈崇诚,刘小兰,等.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与对策[J].西部医学,2013,6(1):140-141.
[7] 孙春霞,葛东明,丁涟沭,等.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
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19): 3248-3249.
[8] 袁晓飞,罗德生,方敏.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外出检
查的护理安全隐患和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10(10): 1203-1204.
[9] 朱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21(35):86-87.[10] 金润女,肖雪莲,洪源城,等.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安全
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评价[J].东南国防医药,2016,29(2):
196-197.
[11] 张阿利,王慧,林芝.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 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8(21):87-88.[12] 齐颖,张萍,徐艳,等.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 范措施[J].西部医学.2011,14(3):572-573.
(收稿日期:2017-03-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