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生
王孔林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我国企业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
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企业管理层、法律各级员工都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在法律风险部门、
防范机制中的职责,并提高自身素质,来推动防范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三)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一是在劳动争议方面,主要表现为因企业开除、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等。二人员多,按法律法规要求,是教育培训方面,企业特殊工种多、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事特定职务的人员必须拥有相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关资质(如安全资格证等)。
须把员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旦违反规定,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
(四)财务管理法律风险。一是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如果缺乏健全的制度和必要的法律保障手段,就很容易造资金流失。二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也可能导致企业成管理失控、
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例如因与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欠缺,导致多交了税影响了企业效益,或者违反税收法律政策少交了税,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安全生产法律风险。国家先后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严格的法》
要求。在安全管理中,原来一些属于违章的行为,有的已经上升到违法的地步。因此,在安全生产方面,也就必然会承受更大的法律风险。
此外,企业还同样面临着诸如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种种法律风险。
[关键词]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范;法律意识
法律风险是一种与法律权利和义务相关的商业风险,是企业所承担的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与自然风险和其他商业风险不同,法律风险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控制的所谓“企业法律风险”,风险,而且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的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法律风险的成因包括违法行为、自甘冒险行为、法律的不确定性、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性以及法律监控活动的不规范性等。
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所谓“外部环境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能从根本“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所谓
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综合国内一些企业的经验教训来看,法律风险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企业内部,由于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对社会法律大环境认知不足,在经营决策中不考虑法律因素,存在侥幸心理打擦边球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这些都是引起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原因,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或者导致经营成本异常增加,资金难以回收或者失去商机或优势,严重的将导致企业难以生存甚至破产。
二、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措施
(一)加快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拥有自己专门的法律部门
企业法律顾问要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充分发挥主导
和监控作用,实现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运作。企业法律顾问应主导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承担起法律风险控制机制设计和监督执行的职责,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架构,推动机制的落实和实施。在法律管理方面,企业法律顾问应通过实施具体法律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内部法律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具体经营管理环节提供法律分析意见,实施法律风险调查,进行法律风险论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法律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嵌入法律管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国务院国资委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则进一步明确了国有重点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正如一位知名企业家说:“企业好比是一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辆汽车,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和法律顾问就是汽车的四个轮子,汽车要前进,四个轮子少一个都不行。”
要想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企业的法律顾问或法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应充分认识。搞好法律事务工作对提高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现实意义,立足长远,积极加强企业自身法律事务机构建设和法律事务工作队伍建设,为法律事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和必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由于企业性质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其面临的法律风险种类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合同法律风险。例如在合同订立时未能严格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或者未履行必要的登记、公证手续,甚至内容、
由于合同文本格式不规范,都有可能为合同履行带来困难,造成合同法律风险的产生。
(二)资源整合法律风险。比较常见的形式是规模较大、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对一些小企业的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并购过程中,必须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资质等状况有充分了解,查看所有证照文件是否齐备,否则,很容易留下隐患,为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47
要的物质支持,增强法律工作的独立性,强化法律事务部门在企业的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法律部门参与企业的重大事务决策,业务拓展等活动,使法律部门真正发挥防火墙的作将工作重点从事后化用。同时法律事务工作要切实转变观念,
解转向事前防范,积极主动全方位介入企业各项业务全过程,切实防范并化解经营风险,减少引发诉讼纠纷的各种因素。
同时要改革传统的法律顾问制度,我国传统的法律顾问制度在服务内容、人员配置、服务形式和业务开拓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缺陷,无法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难以适应企业发中国传统的法律顾问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律展的现实需要。
师缺乏责任心,大多是“蜻蜓点水”“,顾而不问”。一般律师不懂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的法律意见常常不适应企业的客观需要,很难帮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传统法律顾问在公司中仅仅是起辅助作用,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发挥不了应有的影响,无法全面识别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花瓶”作用明显,缺乏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他们更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小打小闹”的服务形式,通常就是对公司的法律问题和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些细枝末节的“粉饰”,进行“参观”式的诊断,进行“领导视察”般法律指导。这样的顾问形式,自然无法真正地识别企业的风险,更无法真正地帮助企业化解风险。只有改革现有的法律顾问制度和加强外聘律师管理与监控制度,才能对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企业全体人员法律素质并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领导阶层要重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与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不断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其具有法律风险防范常识,只有依靠全体的力量才能及时发现所有潜在风险。企业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建立和健全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对企业职工进行法律培训和普法教育,并加强有关部门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力度,加大合同法、公司法、财税法、担保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等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法律风险意识,从而推进法律风险防范有效高效实施。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企业法律风险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因此,企业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各项管理规范和约束,把企业的经济制度,对全体员工的行为加以指引、
活动全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预测性,把企业的法律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由于企业员工违反企业管理制度或者执行管理制度不到位,也会导致企业存在着法律风险,因此,企业不仅要完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应采取措施,狠抓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对于违反企业管理制度或执行企业管理制度不到位的部门或员工,企业应对这些部门或员工进行处罚,确保管理制度的全面执行,从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四)建立企业公民形象管理制度
企业公民形象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经营实践、运作和策略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企业公民”这一概念蕴含着社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意味着企业是社会的公民,应承担起对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同经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等等。企业在建立完善其公民形象的相关制度、并将该制度贯彻到企业日常管理中时,必然将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起到防范法律风险的作用。
总之,法律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又可以促使企业以法经营,规范管理。只要不断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健全防范机制,坚持以法治企、以法经营,就一定会有效减少和化解法律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冯晓芳,李华颖.国资委:2010年央企力争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EBPOL]新华网,2008-05-13.
“事前预警”[J].人民论坛,2007,(5).[2]贾巍巍.企业法律风险要
[3]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改制司法解释条文精释及案例解析[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4]帅长红.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964—)男,湖北鄂州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作者简介]张冬生
局法律事务处处长;王孔林(1974—)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法律硕士。
!!!!!!!!!!!!!!!!!!!!!!!!!!!!!!!!!!!!!!!!!!!!!!!!!!欢迎投稿!
投稿请直接发编辑部邮箱
投稿邮箱:fzyjj2006@163.com或fzyjj@126.com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