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教学反思
——天津市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九单元
本单元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最后一个单元。教材从学生兴趣出发,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爱家庭为主题,以制作“美丽家园”演示文稿这个大任务贯穿整个单元,包括制定规划、动手制作、作品展示及效果评价。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已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软件( Word、画图程序、金山画王、ACDSee等)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与表达;并已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多种渠道和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制定演示文稿规划书和作品交流评价作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传递信息方式创作完成演示文稿为难点。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制作“美丽家园”演示文稿的大任务, 2人一组共同完成规划、动手操作及作品交流等,以任务推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合作、探究性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课堂学习关键环节为:
精品欣赏 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制定规划—合作探究 完成任务—交流分享 效果评价 作品欣赏:由全班共同欣赏和小组独立欣赏两个环节。全班共同欣赏两个作品:一个课本样例和一个城关小学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从这两个作品中找出PPT软件与前面学过的几个软件的异同之处,发现PPT软件的优点,感知多媒体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制定规划:指导学生2人一组详细制定规划书,并写在一张白纸上.使学生明白一份详细可行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后面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动手制作:本环节是整个单元的关键部分,指导学生按照小组的规划,合理使用课本资源,有效利用课堂学习求助热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作品。此时教师作为组织者、辅导者和指导者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与全班指导相结合,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并适时提醒学生关注制作的内容,不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动画设计、图片美化等方面而忽略具体的任务内容,督促他们抓紧时间完成基本操作.
交流分享 作品评价:我把这一环节定为本单元的又一个学习重点,因为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再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合作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评价的方式采用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首先,老师做温馨提示:重新检查一下你们制作的演示文稿,上传到教师机\\X.X班\\第九单元作业。轮到你们演示时,两人都要到前面来,各负其责。记住,说话的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晰,演示结束后,允许观众提问。在其它小组演示的时候,要仔细的看,用心的听,想想你最喜欢每个演示的哪一部分,并准备随后要问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按要求展示交流.此时,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观众参与交流,并对交流做点评、导拨等,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导入新课用PPT软件制作一个‘家’,开始学生只是对动画好奇,却不懂画面的用意。这时老师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对家的理解及依赖,使学生真正懂得家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家庭的含义。
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重要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了高阶思维能力.学生首先从插入幻灯片、添加文字和图片的基本技能活动开始;然后,探索更高级的插入声音和音乐文件,加入幻灯片切换和动画效果,使用幻灯片模板;最后,通过插入动作按钮设计交互展示结构,将观众带入演示中特定的幻灯片.
尽管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源于生活的研究项目,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的探索变得非常有趣。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本单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挑战性。以学生发展为本,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学生在不断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在搜集整理作品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关心,他们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学校、家乡及国家的发展变化。
制定规划与交流评价两环节前后呼应,即可以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与内涵,又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交流方式,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恰当评价成为本单元的教学特色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