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检验 China&Foreign Med ical Trea tment日囫 —■■—譬硼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 毛炎辉 浏阳市中医医院,湖南浏阳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于2009年8月一2011年12在该院 接受治疗的感染乙型肝炎患者156例,对从这156例患者身上获得到的乙型肝炎标志物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和化学发光法(CLIA)3种方法进行检测患者的HBsAg水平,来评价这几种方法的灵敏度和 精密度。结果虽然不同检测方法的测定灵敏度各不相同,但相比之下化学发光法(CUA)的检测灵敏度最高;同时对于低浓 度HBsAg的检测时,化学发光法(CLIA)的阳性检出率也是三者中最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不同方法学 对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在在差异性,然而化学发光法(CLIA)因其检测灵敏度高、对HBsAg阳性检 出率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检测HBsAg的较优选择,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C)一0167—0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 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据报道全球大约有20亿人群 感染过HBV,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定,分析对比检测结果。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采用计量资料 现阶段,临床医学对于患者是否感染上乙型肝炎常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和化学发光 法(CLIA) 3种方法进行检测经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 测的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21。本文选取于2009年8月一2011 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感染乙型肝炎患者156例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对从这156位研究对象身上获得到的乙型肝炎标志 物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 A)和化学发光法(CLIA)3种方法进行检测患者的HBsAg水平, 旨在评价这几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探讨分析不同方法学 用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 用x 检验。 2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三者之中化学发光法(CLIA)的检测灵敏度 最高;3种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时间分辨免疫荧 光法(TRFIA)和化学发光法(CLIA)在1~50的HBsAg C0I模式 下的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60、38、58,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0.00%、36.67%和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LIA法、ELLSA法及TRFIA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 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6例患者均经过化学发光法(CLIA)证实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56例 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68例,年龄位于18~66岁之间,平均年 龄(25.5 ̄7.8)岁,患病平均时间为3个月。 1.2仪器和试剂 CLIA和ECLI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使用CLIA和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结果比较 ELISA检测使用PHOMO酶标仪,试剂盒;TRFIA检测使用 ANYTEST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试剂盒;CLIA检测使用 CLIA一96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的试剂。 1.3方法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按照各个 分析仪和配套试、酶标仪等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检验科相关 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检测。 1.3.1灵敏度实验将临界值血清稀释成各不相同的浓度。分别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 进行重复测定6次。记录下检测数据。 1.3.2重复测定选取HBsAg CO1介于1~50之间的临床样本30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化学发光 法进行重复测定6次,记录下检测数据。 1.3.3临床样本的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时间分辨免 疫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对50例患者的HBsAg水平分别进行测 注:经 检验,所有项目P<0.05,2种方法具有一致性。 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 1 6 7 lli;I固ic20 1 3 N。O9。 。 。 . 。 。 影像与检验 3讨论 . 否感染上乙肝病毒有较大的进步,主要包括有酶联免疫吸附试 现如今,肝炎在临床医学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肝 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和化学发光法(CLIA) 炎存在着不同类型包括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 等3种方法。本次研究发现,化学发光法(CLIA)的较三种方法检 肝炎、戊型肝炎等,患者的岁数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严重影 测灵敏度最高,且当HBsAg COl介于1—50之间时,化学发光法 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但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乙型肝炎,感染乙 (CLIA)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2.33%,远远高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 肝的原因群众预防意识欠缺和医疗设备落后、饮食不当、机体免 验(ELISA)的50.00%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的34.66%。 疫力下降、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l引。乙肝疫苗已经问世近20年, 因此,为了确保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尽量 这种疫苗是防止乙肝病毒直接传播的最有效方式,然而因地区 多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 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以及人们缺少预防意识,导致了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 接种工作在我国展开的并不普遍.现阶段我国大约也仅有一半 [1】张书楠,余文辉,周大桥,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 的人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致使乙肝的预防工作进展缓慢 。长 因型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 6):1797—1799. 期、大量饮酒,或经常偏食、挑食、大量抽烟,或经常食用辛辣刺 [2]胡淑芬,梁嘉琪,高慧,等.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乙型肝炎 激、过于油腻、或加工性食物,都可接种胃肠负担,间接诱使肝炎 病毒一DN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发作。过度劳累也是引起乙肝病因之一:长时间的体力以及脑力 的对比分析阴.实用医技杂志,2010(11):1012—1014. 劳动,都会导致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而染 [3】姜在来,张辉,苏式兵.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病;营养不良和疲劳、创伤、精神刺激及药物毒性作用的情况下 进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10):1074—1079. 也是引起乙肝的病因。家庭性的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 『4]包芸,朱虹光,张慧萍,等.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和慢性乙型肝炎 原因,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的两种形式,更多的是 患者I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fJ1_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4): 母婴垂直传播 。若母亲的乙肝E抗原为阳性,所生子女如果未 96-98. 打乙肝疫苗,大都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时,随着研究的不 [5]彭利军.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的候选基因多态性研究[D】.上海: 断深入,结果表明乙肝病毒能够通过生殖细胞的途径传播。 复旦大学.201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临床医学对于检测患者是 (收稿13期:2013一叭一17) (上接第166页) 预后指标 。有研究表明,CRP参与了MM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判 过该研究的数据也表明,B 一微球蛋白的水平反应出肿瘤负荷情 断疾病进展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辅助意义I4]。该文的结果也可看 况,可作为MM患者疗效判定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与以上的文 出,在骨髓瘤患者中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治疗有效 献报道一致。 组,CRP的水平也有所下降,说明对血清CRP的检测可作为MM 综上所述,血清CRP和B:一微球蛋白的检测可作为MM患 患者疗效判定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者疗效判定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t32-微球蛋白为小分子球蛋白,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 【参考文献】 白细胞产生的9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质量为11800,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轻链部分,t32-微球蛋白 232-233. 可以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自由滤过。99.9%X被近端肾小管重吸 【2孑L宪涛,2J侯健,张玲玲,等.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一 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而且正常人32-微球蛋白的合 6活性分析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9):451—452. 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故而正常情况下B:一微球 『3王晓冬,3】障晋琳,万纯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程及 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瘤细胞过度 预后的关系[J].四川医学,2000,21(8):718—7l9. 的增生,细胞代谢加速,加之肾功能损害而致血、尿中32-微球蛋 [4]沈小德,张云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3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c反应 白升高。王英等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40例MM患者血请 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1.中国药物与I临床,2010,10(6):720—721. 8:一微球蛋白水平,结果发现MM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化疗后的血 [5】王英,罗晓红,劳伟思,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2一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 t32-微球蛋白明显降低I I。蔡成才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5 意义『J1.中围热带医学,2007,7(2):248—249. 例MM患者32-微球蛋白含量,并参照患者相应时期骨髓瘤细胞 【6]蔡成才,陈建军,黄围权,等.p 一微球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 百分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MM患者血清32-微球蛋白水平与瘤 性研究【J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4):605—606. 细胞百分数及骨髓瘤的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61。机体所有有核细 [7】吴燕明,丁刚,丁厚明.多发性骨髓瘤血清3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 义[J】.安徽医学,2007,28(6):528—529. 胞都能不同程度地产生B 一微球蛋白,尤其是以代谢活跃的肿瘤 【8]邓正辉,李龙平,王新华,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B2一微球蛋白和高 细胞为主。且与肿瘤负荷相关[71。对患者生存期的观察表明,低水 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94—95. 平132-微球蛋白和c一反应蛋白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相对延长嘲。通 (收稿日期:2013—03—17) 1 6 8 中外医疗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