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税法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对高职院校税法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税法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税法;技能型人才;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对社会人才培养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税收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重要的方面,掌握税收法规制度,能够对各种涉税业务做出正确处理,采用合法手段减轻企业税负等,是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财经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税法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教学的调整与创新,使其能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税法》课程的主要特点

(一)税法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税源情况的经常变化以及纳税人情况的千差万别,导致我国税法的内容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税法课教师要掌握新形势、新政策、新信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保证税法教学的正确性和前沿性。

(二)税法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

相对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税法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虽然它讲授的是税法知识,但要求要有会计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比如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会计专业知识,能够将税法内容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假设学生不会核算企业本年度利润总额就无法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核算。还如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签订合同,涉及印花税,但还要有法学知识,判断合同是否成立等。

(三)税法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性

要想达到对税法知识的熟练掌握,必须依赖对企业具体涉税行为的处理实践。我国目前税法体系中税的种类有很多,企业的经济业务又是纷繁复杂,大多数企业涉及到的税主要有流转税和所得税。在企业流转税中,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这些税的核算过程和上缴过程都是网上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网上操作过程,并且尽量将网上纳税的实务操作和教

材中的理论阐述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涉税业务的实际处理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相对于税法内容的变化显得滞后

《税法》是时代性比较强的课程,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法的相关内容也处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从我国1994年新税法体系建立以来,税法内容几乎每年都有变化,可谓年年小变化,几年一大变。的确有的教材采用了最新版本,但许多内容还是与企业实际纳税情况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版本同一问题的规定口径还不同。这样,一方面增大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使用起来也会产生疑惑。同时,现有教材大多侧重于理论阐述,倾向于税收知识的一一罗列,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这使得本来就有些抽象的理论更加枯燥乏味,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薄弱

目前许多院校税法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教室内听教师讲课,而教师往往以某一本教材为讲述内容。在这样的单一教学方法下,学生所听到的都是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机会,很难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税收问题的技能。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导致课堂上的枯燥沉闷,被动接收知识的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税法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薄弱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三)教学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够

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税法教学目标,首先应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但是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板书讲授为主,许多高职院校中现代化教学设备还很少应用,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由于设备数量问题、多媒体教室不足或师生比问题等原因,安排税法教学时仍然无法有效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三、对高职《税法》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选择权威性的教材

为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唯一性,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税法教学中建议采用考试用书,比如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税法》或注册税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税法》等。考试用书的优点是最新、最权威,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用来实践训练的案例等,但这一点可以通过任课教师进行弥补。

(二)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作为讲授《税法》课程的教师,首先对税法在经济中的各个应用领域要很了解,这样讲起课来才不至于使课堂枯燥乏味。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学校,严重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建议学生多看一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书籍,增加对企业的概念。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尽量多到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税法的重要性和资金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税金作为资金流出,对企业资金的影响,这样会使学生大大增加学习税法的兴趣。

(三)运用模拟企业核算解决税法理论教学的难点

在高职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企业案例来讲解企业实际缴纳税额的情况。比如以一个工业企业为例,进行模拟核算。首先给学生介绍模拟企业的经营情况,给出一些相关的会计资料;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当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的过程发生之后,当月需要缴纳税收的情况。一般都会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同时还要发生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有的还可能涉及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等;最后指导学生计算所要缴纳税金总额。这样,渐渐提高了学生税金核算的能力,解决理论教学中的难点。

(四)加强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实训教学,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实训设备和环境。财会院校需要在校内建设综合实训室、手工模拟试验室以及电算化模拟试验室。教师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还可以通过举办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代表不同的企业,进行角色扮演,大家各司其职一起来完成与税收相关的某个项目,通过角色分工的方式,使教学中的多个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训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内设置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企业实习,这样使学生可以学到切实的工作技能。

(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配套的措施是教学手段的更新。为了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要求,《税法》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课件最好组织授课教师结合实践经历、经验自行制作,以便符合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授课,对课程的内容力求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让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高职院校进行税法教学方法创新已经势在必行。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其工作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工学相结合才能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教

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恒群.税法教学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01).

[2] 李品芳.“税法”课程的现状及教改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3] 陈少英.我国高校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01).

[4] 周宇霞.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J].会计之友,2009,(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