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级 指标 C2信息技术 15分 C1 信息技术 配备 10分 评估标准 辖区中小学校园网达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网络拓扑合理,布线规范;辖区内教师机配备率达到100%。(15分) 1. 提升校园网网络带宽、速率,达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网络拓扑合理,布线规范。(3分) 2. 教师用计算机配备达到人手一机。(5分) 3. 教师数字化资源丰富。(2分) 计分办法 校园网情况得分=9分×校园网达标学校数/本镇街区学校总数;教师机配备情况得分=6分×实现人手一机学校数/本镇街区学校总数。 1. 根据校园网建设情况计3-0分。 2. 教师微机配备达到100%计5分,否则按比例计分。 3. 教育资源根据资源再造总数与教师平均数和资源利用率计2-0分。 1. 网上教研活动达到基本要求计4分,达不到视情况计3-0分;根据各学校全体专任教师上传资源质量、集体备课、校际交流质量、同步课堂上传等形成的1. 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坚持每周在线研讨,每学期每名专任教师发表评论4条,撰写学后感、观后感、评后感、教后感等日志10篇,上传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各类教学资源10个,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校际间同学科组研讨交流活动。(8分) 2. 根据智慧校园评价标准,组织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年内重点推C18 信息技术应用 40分 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加强微课设计与创作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微课分工建设任务;搞好翻转课堂、动漫教育教学、3G课堂等重点项目推进工作。(18分) 3. 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敏特英语等课题研究、电子白板普及应用、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教育信息化特色项目创建活动,确立并制4.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学科整合研究应用开展好;积极开发科技创新教育精品校本课程;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网上展示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名生培养成效显著。(10分) 特色情况计4-0分。 2.1根据学校创建情况和日常应用情况计8-0分; 2.2根据微课完成情况和开发质量计6-0分; 2.3根据申报项目的推进情况计4-0分。 肯定项:学校有一项工作经验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可或得到市级以上推广,此项直接计满分。 3. 根据过程性材料和推介会情况计4-0分;若原有特色项目年内无创新发展,则此项不得分。 4.1学生获国家、省一、二、三等奖分别按9、8、7;7、6、5计点,同一作品计高点,生均点数达到全市均值计3分,超出或达不到均值的按增减比例计分,本课程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或有一位教师获潍坊市科技创新类政府成果奖,则此项计满分; 4.2教师微课大赛、教师优质课等系列评选、课题研究等成果突出,获国家、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分别按9、8、7,7、6、5,5、4、3,3、2、1计点,同一作品计高点,生均点数达到全市均值计3分,超出或达不到均值的按增减比定符合本校发展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特色创建项目方案,效果明显。(4分) 最高计5分。否决项:学生参与率达不到90%,此项不得分;肯定项:有一本校例计分,最高计5分。肯定项:学校承办一次潍坊市级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或形成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材料在市级以上推广,此项计满分; C3 信息化“三通”建设 10分 C22 信息技术30分 1.提升校园网网络带宽、速率,达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网络拓扑合理,布线规范。(2分) 3.应用“人人通”平台,搭建教育信息化生态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学习空间人人通。(4分) 1. 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坚持每周在线研讨,每学期每名专任教师发表评论4条,撰写学后感、观后感、评后感、教后感等日志10篇,上传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各类教学资源10个,每学期参加一次校际间同学科组研讨交流活动。(5分) 2. 根据智慧校园评价标准,组织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微课设计与创作培训工作;做好翻转课堂、动漫教育教学、3G课堂等重点项目推进工作。(12分) 3. 加强特色学校创建,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敏特英语等课题研究、电子白板普及应用、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特色项目创建活动,确立并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特色创建项目方案,效果明显。(3分) 4.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究与应用工作;组织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网上展示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名生培养有成效;信息化设施完好率、利用率高。(10分) 1.根据校园网建设情况计2--0分。 2.教师机配备率达到100%计2分,否则根据比例计分;根据教学资源再造总3.根据“人人通”平台使用情况计4--0分。 1.网上教研活动达到基本要求计3分,达不到视情况计3--0分;根据各校专任教师上传资源质量、集体备课、校际交流质量、同步课堂上传等形成的特色情况计2--0分。 2.1根据学校创建情况和检查结果计6--0分; 2.2根据微课完成情况和开发质量计3--0分; 2.3根据申报的项目推进情况计3--0分。 肯定项:学校有一项重点工作经验得到市级以上推广,此项计满分。 3.根据过程性材料和推介会情况计3--0分;原有特色项目年内无创新发展,此项不得分。 4.1教师微课大赛、优质课等系列评选、课题研究等获国家、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分别按9、8、7;7、6、5;5、4、3;3、2、1计点,同一作品计高点,师均点数达到全市均值得2分,超出或不足均值的按比例计分,最高计3分,肯定项:学校承办一次潍坊市级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或是形成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材料在市级以上推广,此项计满分。 4.2学生获国家、省一、二、三等奖分别按9、8、7;7、6、5计点,同一作品计高点,生均点数达到全市均值得2分,超出或达不到均值的按比例计分,最高计3分。否决项:学生参与率达不到90%,此项不得分;肯定项:有一本校本课程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或有一位教师获潍坊市科技创新类政府成果奖,则此项计满分。 4.3根据设施维护和使用情况划档计分,分别计4--0分。 2.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4分) 数与教师平均数和资源利用率计2--0分。 C2信息化“三通”建设 10分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项目。 1.提升校园网网络带宽、速率,达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网络拓扑合理,布线规范。(2分) 2.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4分) 3.应用“人人通”平台,搭建教育信息化生态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学习空间人人通。(4分) 1.根据校园网建设情况计2-0分。 2.教师机配备率达到100%计2分,否则根据比例计分;教学资源丰富,根据资源再造总数、教师平均数、资源利用率计2-0分。 3.根据“人人通”平台使用情况计4-0分。 C13信息技术 应用 30分 1.深入推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坚持每周在线研讨,每学期每名专任教师发表评论4条,撰写学后感、观后感、评后感、教后感等日志10篇,上传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各类教学资源10个,每学期参加一次校际间同学科组研讨交流活动。(4分) 2.着力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根据智慧校园评价标准,组织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加强微课设计与创作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微课分工建设任务;搞好动漫教育教学、3G课堂等重点项目推进工作。(12分) 3.努力加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敏特英语等课题研究、电子白板普及应用、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教育信息化特色项目创建活动,确立并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特色创建项目方案,效果明显。(4分) 4.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好整合研究应用工作。积极开发科技创新教育精品校本课程;认真开展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网上展示活动,保证中小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名生培养成效显著。扎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研究,成果显著。信息化设施完好率、利用率高。(10分) 1.根据网上教研活动情况计2-0分;根据学校全体专任教师上传资源质量、集体备课、校际交流质量、同步课堂上传等形成的特色情况计2-0分。 2.1.根据学校智慧校园创建情况计6-0分; 2.2.根据学校微课完成情况和开发质量计4-0分; 2.3.根据重点项目的申报、推进情况计2-0分。 学校有一项重点工作经验在市级以上推广,本项计满分。 3.根据特色项目创建的过程性材料和推介会情况计4-0分。原有特色项目年内无创新发展,本项不得分。 4.1.学生获国家、省一、二、三等奖分别按9、8、7;7、6、5计点,同一作品计高点,生均点数达到全市均值计2分,超出或达不到均值的按增减比例计分,最高计3分。 学生参与率达不到90%,本项不得分。 有一本校本课程在正式出版社出版,或有一位教师获潍坊市科技创新类政府成果奖,本项计满分。 4.2.微课大赛、教师优质课等系列评选、课题研究等成果突出,获国家、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分别按9、8、7;7、6、5;5、4、3;3、2、1计点,同一作品计高点,生均点数达到全市均值得2分,超出或达不到均值的按增减比例计分,最高计3分。 学校承办一次潍坊市级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或是形成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材料在市级以上推广,本项计满分。 4.3.根据全市比率按4、3、2、1四档计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