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重要的社会现象问题分析方法
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实际的概括描述,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马克思、等既是这一方法的倡导者,也是运用这一方法并取得成功的典范。有些人只在口头上坚持这一方法,实际上采取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这是应当努力改正的。
主体分析法
一、 如果是历史问题 ,历史主体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
二、 现象中历史主体的构成状况、利益得失、力量大小来分
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特征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规
律的分析方法。由于各历史主体的构成层次及其在历史
发展中作用不同,从低到高可以分成以下五级:
A级:个人、家庭
B级:阶层、集团
C级:阶级、政党、
D级:民族、国家
E级:国际组织
因此历史主体分析法也就是要先找出参与历史事件中
的各级历史主体,再分析各级历史主体的利益得失、力
量大小。
二、如果是政治问题,政治学科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
主体,具体有:党、国家()、社会、集体(经济
常识当中主要有企业)、个人(政治常识中则为公民,
经济常识中则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等。一
个题目往往不一定只涉及到一个主体,如果只抓住一个
主体进行分析的话,那答案肯定是不全面的,所以,对
这些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运用主体分析法,从不同主
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政治主观题中,这种题目常见
的主要有两类:一是“如何解决”型,题目是要解决某
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够
解决的,往往需要众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
采用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二是“有何意义”
型,题目的材料中通常是一个事件、一种现象等,要我
们分析事件、现象所产生或具有的意义,由于同一事件
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也应该采用主体分析
法,如对党有何意义、对国家和社会有何意义、对个人
有何意义等。
利益分析法
现实社会是一种各方利益相互较量博弈的社会。和谐社
会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寻找一个平
衡点向前发展。利益不平衡,便会产生矛盾,有矛盾就
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所以,运用利益分析法,也能准
确抓住矛盾产生的根源。
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
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
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这就是利
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
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
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
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
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
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
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
。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
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
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
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
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
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
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
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
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
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
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
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
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
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
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
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
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这就是供需分析法
。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
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
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
,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
,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
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原因探究法是指对主题反映主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要
素加以探索研究的方法。探究原因是分析问题的手段,
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七大因素原因探究应用分析
1、法律因素:原因法律不健全、有漏洞;法律修订滞后
;法律处罚失之以松、失之以宽、失之以软;条文分散
;执法主体不明确等。
2、职责因素:原因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弄虚
作假、欺报瞒报;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违反法定程序
,盲目决策。
3、利益因素:原因为了经济利益漠视人生命安全、身体
健康;受利益驱动,剥夺、阻碍人的教育、医疗、政治
经济、文化、权利;为了当前经济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破坏人的生存环境人和自然、环境发展不协调;为了
获取经济利益人与人关系不协调,人们的思想道德、科
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下降。
4、监管因素:原因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管理监督不
严;责任查处、追究不到位;全程监管不够,重视事后
查处,忽视事前审批、事中管理;违反法律、、制
度的现象关、停、并、转不规范、不彻底;个别监管人
员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未落实。
7、财力因素:原因财政投资不足,资源配置紧张、基础
设施薄弱、决算不科学等。。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
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
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
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
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
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
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